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這是一家神奇的鞋店——

每家門店都只有三四十平米,裝修紅白相間;

哪裡有超市,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最有意思的是,這家店“79元2雙”、“清倉甩賣,全場5折”的折扣標語從來沒摘下過,讓人感覺這家鞋店天天處於倒閉的邊緣。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這個土到獨樹一幟的品牌,名叫大東。

可就是這樣一家看起來土裡土氣的品牌,在達芙妮關店3860家之時,它卻在全國擁有8000多家門店,而且生意極好:2013年至2016年,4年銷售額翻了12倍,銷售額超過50億。

在50億銷售額背後,為了把價格壓到最低,大東到底做了多少“變態”事兒?

1、殺出重圍:將爆款男鞋改成女鞋

在溫州,鞋企老闆的出身通常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跑市場的,發現商機回來辦鞋廠;第二種是從工人出身當老闆的;第三種是鞋樣設計師創業當老闆的。

大東的創始人陳光敏,屬於第四種。

17歲就出來闖蕩江湖,當過做鞋學徒懂生產,養蜂三年,全國各地跑銷售,又懂研發設計,摸爬滾打下,他對市場的敏銳度和洞察力非常強悍。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溫州鞋業小作坊遍地開花,人人把家裡的院子蓋起來,一臺製鞋機,三五個人就能撐起一個小廠,算是中國式“車庫創業”。

1995年,陳光敏也在老家院子裡辦起了製鞋小作坊,五六個人就開始幹了。

老闆就是員工,老闆娘就是財務。

在小作坊裡把樣版、款式打好,再拿到市場上,給別人看樣訂貨。有了訂單,拿回來再做。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這麼多鞋廠,陳光敏是怎麼挖到“第一桶金”的呢?

招數也很奇葩,將爆款男鞋改成女鞋。

1995年,“富貴鳥”有一款男式套包鞋,賣得很火。在溫州男鞋打天下的時代,套包鞋剛出來的時候只有男款、陳光敏尋思,與其去套包男鞋市場搶一口飯,不如賭一把,把它改成女款,看看市場反應。

結果,還真讓陳光敏賭贏了,這款女鞋大賣。

做套包女鞋的技術並不難,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想到男鞋改女鞋這個創新點,也是在這一年,陳光敏的鞋廠擁有了這個淳樸的名字——大東。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成立之初,陳光敏壓根沒做什麼用戶畫像,而是直接定位在年齡在18-60歲的人群。

他希望,不論哪一個年齡層的人,都能在大東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雙鞋。

當時中國鞋類市場有兩種銷售模式:

一是以奧康為代表的批發零售的“連鎖專賣模式”;二是以意爾康、蜘蛛王為代表的終端專賣網店模式。

但這兩種模式都不適合大東,大東的鞋主打便宜,如果按這兩種模式來,層層加價,大東離倒閉就不遠了。

2、收回代理商兵權,穩固自身地位

首先,他要收回代理商的兵權,穩固自己的地位。

2008年之前,大東實行省級代理制。

打個比方,一雙鞋成本價40元,賣給省級代理商是50元,再轉到經銷商手裡是70元,經銷商開專賣店一要交房租,二要給員工發工資。一般零售價要乘上4倍,300元的價格賣給顧客,才可能有錢賺。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為此,陳光敏決定收回兵權,對於代理商的公司估值後折為股份。

即便年終虧損了,代理商也可以得到最低收益;如果盈利,分公司則按股份所佔比例分紅。

3、薄利多銷,靠白菜價來引流

走進大東,你可以看到鞋子的定價基本都在59、79、119元,很少有鞋子會超過200元。

比起地攤貨來說不算便宜,但是比起品牌店裡動不動就300、400的價格來說,這算得上是白菜價。

雖然價格低,但是產品的品質並沒有比其他品牌店的鞋差到哪裡去,穿個一兩年也沒有問題。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誰都想自己穿好一點,但是對於收入一般的、特別是生活在農村的那些人來說,買一雙三四百的鞋還是有點奢侈,但是有了大東,她們也能穿上品牌店的鞋了。

雖然說大眾的消費升級了,但是性價比高的產品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誰都想花更少的東西買到更好的東西。

4、零庫存”理念,白送也要賣出去

如果你平時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大東基本長年都在打折,各種節日,各種季末,打折基本就沒停過。

一雙鞋,剛上新時是119,一個月後89,兩個月後也許就只賣49了。

特別是到季末清倉時,大東就如同一個大型的促銷會,“大東,季末清倉,低至59元兩雙!”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那些大媽、大姐們一聽到這蜂擁而上,像不要錢似的,瘋搶。

“59元可以買到兩雙鞋,簡直不要太划算!”

你說本來賣的就很便宜,這還天天打折,還讓消費者活嗎?

其實,打折的方式來源於陳光敏的“零庫存”理念。

當季的鞋子絕不保留到下一年,陳光敏曾說:“每季賣不掉的鞋子,送也要送出去!”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他認為,庫存會佔用資金,並且革質女鞋留存太久會發生氧化,造成賣相不好;

即便這部分鞋子可能虧本,但零庫存反而能省下更多的倉儲管理費。

在零庫存這一點時,我認為是值得借鑑的,傳統的實體店有一個致命的要害是:庫存高,今年買不完的明年賣。

但是這是要倉儲管理費的啊,而且等到明年來賣,款式舊了,也是要以打折的方式賣出,關鍵是到那個時候就算打折也難賣出去了。

5、節約成本很關鍵

一雙鞋低至49元,價格賣得這麼低,還常年打折,不想辦法節約成本,這公司早就要喝西北風去了。

在節約成本上,首先大東採用了先進的全自動化生產流程實現機械化大規模生產。

既提升了效率,又省去了一定的人工成本,且規模越大,相應的成本就會更低。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此外,大東一年生產將近4000萬雙鞋,一個這麼大的客戶,原材料供應商也會以更優惠的價格與之合作。

再者,擁有一定市場佔有率的大東,在與供應商談判時,話語權強,原材料價格可以談得更低。

況且,大東的資金流通快,對原材料供應商的貨款支付速度比同行更快,這樣的客戶供應商都有搶著與之合作。

這樣下來,成本就自然節約了。

6、切入二三四城市,佔據黃金位置

在選址上,陳光敏的策略時搶佔二三四線城市,所以,大東的門店大部分都在這些區域內。

而選擇二三線城市,一是那裡的人群正好與品牌的定位相符;二是,這些地方租金便宜;三是,沒有巨頭。比如:百麗、達芙妮的圍剿,競爭比較小,容易形成強勢的地位。

而且大東的店鋪一般選在市中心、商業區、中高檔購物中心等繁華地方,人流並不低,且周遭店鋪一般是知名品牌,無形中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進一個品牌店,還能買到低價划算的產品,既滿足了顧客的虛榮心理,又讓她們佔到了便宜。

價格低、品質不錯、款式新穎,消費者想不買單都難。

在眾人唱衰實體店時,大東瞄準了一塊空白市場,並靠著創新的模式,在5年時間內就成為了鞋履行業的一匹黑馬。

所以,實體店沒有死,跟上時代的步伐,大膽創新,照樣可以闖出一番豔陽天!

7、生產週期短,資金回籠快

大東還有一點能完全秒殺傳統代理商模式的,就是快!

一是,回款速度極快。

大東門店的規定是:當天銷售,當天回款到總公司。

目前,全國的門店已經超過8000家專賣店,日均回款正常都是在3000萬到5000萬,節假日都是1-2億起。

這意味著,大東擁有了非常強大的現金流。

打個比方,如果是1億元的資金,一年週轉兩三次,可以做兩三億元的生意;一年週轉五六次,就可以做五六億元的生意了。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二是,生產速度極快。

對於走低價路線的品牌來說,最大的成本不是原材料成本,而是時間和計劃所產生的成本。

比如每家門店永遠都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好賣的鞋子不夠賣,不好賣的鞋子剩了很多。所以好賣的鞋就成了門店最大的需求。

但是,從門店發出需求,到我們生產、發貨到門店,這中間很多時間被浪費了。

所以,大東在快上做到了極致,從設計、生產到專賣店裡賣,整個過程只需14天。

製鞋這個行業,其實跟賣海鮮一樣有時效性,一旦物流遲了,這批產品就沒用了,本來能賣139元的鞋,也只能賣59元了。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去中間化、零庫存、選對市場,從設計到上架共14天成為了大東鞋超新模式的低價利器。

這幾大利器,幫助大東一路掃清障礙,銷售瓶頸、庫存失衡、利潤低迷、客戶流失嚴重等行業痛點問題,在大東這裡,一一被攻破。

結語

2012年前,溫州鞋業界人士極少提及大東這個品牌,但最近這幾年,“大東”、“大東模式”被業界熱議,大東女鞋的江湖地位陡然上升。

大東的創始人陳光敏很低調,但他每一次說出來的話,總是三句不離消費者:

轉型,就是基於商品售價太高所做出的選擇。要是一直這樣的話,不僅產業鏈條不通,我們也沒有未來。

只有賣給消費者,才是真正把貨賣出去。

對自己的品牌,也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現在的大東,不是”名牌“,而相當於中國“民牌”,民眾的“民。

在知乎上,有哪些讓你感動的國貨,”大東”排在很靠前的位置;

中國“地下鞋王”:賣鞋就像賣白菜,卻年入50億,連莆田鞋也怕

不可否認的是,大東也有自己問題,款式一點也不潮、舒適度也沒有特別優秀,但比較下同等價位的女鞋,大東確實是把優惠真正的讓利給了消費者。

當鞋企們在一二線城市擠破頭的時候,大東選擇深深紮根四五六線城市,甚至是一些偏僻的小鄉鎮。

陳光敏有一句話,或許是大東這麼多年屹立不倒的真相:

牛、羊、馬吃同一塊地的草,羊吃了最嫩的草尖,馬吃中間那一截,留給牛的,就只有最苦的草根。

而大東,就是那頭只啃草根的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