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近日,微博上一則「杭州女童模被當街踢踹」事件引起了廣大網民熱議。

視頻當中,小女孩妞妞拍攝期間放下手中的籃子,卻被一名成年女子從身後當街踢踹,妞妞不自主往前趔趄了一步。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同時女子口中還在說道:“踹死你信不信,把花給我撿起來!我在拍的時候少惹我。”

然而更讓人意外的是,這位下狠腳的女子,竟然就是妞妞的母親!

隨後,在網絡輿論的巨大壓力下,妞妞媽媽發表道歉聲明稱:女兒是至親,絕對受到最好的關護與疼愛!

而後續曝光的視頻裡,她在換衣間用衣架打妞妞的一幕,扯掉她虛偽的面具,露出慣性家暴的真面目。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在本該無憂無慮享受童年成長快樂的年紀裡,妞妞的生活卻被重複、高強度的拍攝任務佔據,每天還要面對媽媽對自己身心的“暴力管教”。

收入再高,也只是填補了家長的慾望,孩子卻要以童年的身心健康作為代價,值得嗎?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錯誤的童年背後,是親子關係的失衡,是家長過度的掌控。

事後記者到妞妞家採訪,問妞妞:

“喜歡穿漂亮的衣服拍照嗎?”

“不喜歡。”

孩子誠懇的心聲,顯然並沒有在這個家庭得到回應。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 妞妞高強度的拍攝工作(圖片來源:@我們都愛看網紅)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提到:一些成人看待孩子的方式,與其說把孩子當成孩子,不如說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不是一個“人”。

在失衡的親子關係裡,喜不喜歡,都是家長說的算,孩子只能選擇服從。

他們通過暴力或溺愛的管教方式,牢牢掌控著孩子的成長,卻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就像動畫短片《包寶寶》裡,媽媽面對包子兒子的叛逆,做出了把兒子一口吞掉的舉動。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現實中,妞妞媽媽為了讓孩子滿足自己的慾望,選擇用暴力,一點一點“吃掉”屬於孩子自己的童年。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心理學家喬尼斯·韋伯曾提出一個概念——童年期情感忽視(CEN),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創傷。

比起妞妞媽媽的暴力管教帶來身體上的創傷,對於孩子情感的忽視,才是隱藏得最深,最難以治癒的傷。

在父母生理和情感的掌控下,孩子失去了選擇自己童年的權利。而被剝奪了童年,會給孩子的一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1、缺乏主見

詩人海桑說過:一個孩子,如果他規規矩矩,這可不是一件多好的事。

童模每天的工作都以攝影為主,鏡頭背後,他們的衣食住行由家長全程照顧。

面對鏡頭,他們只需要換上各種好看的衣服,像機器人一樣,機械擺出一套做過不下千遍的動作。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化妝時才能擠出時間吃零食充飢

他們就在被安排好的一切中,“安靜”度過培養自我主見的好時機。

2、自卑,缺乏安全感

為了不耽誤攝影師和商家時間,“童模不聽話會被打,被教訓,在基地裡很正常......小孩真的挺可憐的,沒有一個小孩會喜歡拍”。

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會慢慢變得順從,因為恐懼、害怕受到懲罰......

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而在幹事的時候,會以他人的感受權衡得失而忽略自身的意願,從而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表現得不自信。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3、不當的價值觀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這樣的“早熟”其實更像是,絕望而漠視本應美好的童年生活。

童模可觀的收益,讓父母寧願犧牲孩子上學的時間,只為多拍照,多賺點錢。在他們眼中,孩子的成長,是一筆有利可圖的生意,是滿足他們利益需求的工具。

而孩子,長期在家長的管教和“薰陶”下,容易形成“讀書無用,金錢至上”的錯誤價值觀。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表示,“從成年期開始,人除了完成自己本身的成長任務,其實還肩負著另一個巨大使命:去補完童年缺失的品質,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父母今天選擇用過度掌控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未來,當只有孩子一個人面對生活,他註定要用更長的時間去適應和克服孤獨和無助。

童模當街被踢 | 媽媽,給你100萬,把童年還給我好嗎?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是彼此漸行漸遠互相分離的旅程。”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扮演的不是權威和準則,而是平等的指導者。

尊重孩子的個性,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關愛和陪伴,然後放手,讓孩子自由追逐夢想。

適時的介入和得體的退出,是對孩子作為“人”的尊重,也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如果用100萬,換取孩子童年的自由,你願意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