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代商王為什麼會六遷王城?從仲丁到盤庚,一切皆因這個原因

十代商王為什麼會六遷王城?從仲丁到盤庚,一切皆因這個原因

商朝的王位繼承很有意思。仲丁死後,由弟河亶甲繼位,河亶甲死後,由仲丁的兒子祖乙繼王位。祖乙名勝, 甲骨文中稱作祖乙、下乙、中宗祖乙、高祖乙(高祖乙的祖乙二字為合文,這一稱謂大多見於武乙時的卜辭,曾被誤為是指大乙),是直系先王。祭祀祖乙的卜辭最多,祀典很隆重,合祭時備用的牲多至100羌,300牢,單祭時 也多至殺15人,15牢,甚至還準備30個人牲來祭祀下乙。在後世商王們看來,在先王中祖乙也是一個能使商王天下復興的“聖君”。因此才準備這麼多的犧牲。

十代商王為什麼會六遷王城?從仲丁到盤庚,一切皆因這個原因河亶甲時王族內部矛盾雖有所緩和,能使河亶甲致力對付諸侯、方國的反叛。河亶甲一死,王族內又產生了爭權奪利的鬥爭,祖乙繼位以後又將王都遷至黃河以北的耿 (即邢,在今河北邢臺市,或說河南溫縣東),可是遷王都還沒有多久時,又發生鬥爭。這時輔佐祖乙的是巫咸的兒子巫賢,巫賢在商王朝的輔政大臣中也是一個很有才幹的“賢相”。有的學者認為甲骨文中稱作“盡戊”的,就是古藥書中的巫賢。在卜辭中“盡戊”也是受到商王的祭祀。由於在河亶甲時得到彭、韋二方伯的支持,降邳侯征服蘭夷和班方,使姺侯也進貢稱臣。在商王朝的東部地區也就比較安寧。巫賢就向祖乙獻策,將王都遷到庇(今山東魚臺附近)。此地和彭伯所在地相近,自然條件也較好,很有利於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祖乙將王都遷至庇以後,花了約五年的時間把宮殿宗廟建成。

遷王都於庇以後,商王在巫賢、彭伯、韋伯等臣僚的輔佐下,除了加強對諸侯、方國的控制外,還致力於發展 社會生產,不久農業和畜牧業都有了較快的發展,人民生活也較安定,諸侯、方國也沒有反叛和進犯商王朝的情 況,使得商王朝又興盛起來。古書中說:“祖乙之世,商道復興,廟為中宗”(今本《竹書紀年》)。“湯太甲、祖 乙、武丁、天下之盛君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甲骨文中稱“中宗祖乙”與“廟為中宗”是一致的,就是在 祖廟中供有祖乙的神主牌,上面寫的是“中宗祖乙”。這 證明司馬遷在《史記般本紀》中說太戊“稱中宗”是弄錯了。

祖乙死去,由他的兒子祖辛繼王位。祖辛名旦,甲骨文中也稱作祖辛,是直系先王。祭祀祖辛的卜辭也不少 祀典也較隆重,商王文丁時有祭祀“三祖辛”的卜辭,第一人就是祖辛,第二個是小辛,第三個是廩辛。

十代商王為什麼會六遷王城?從仲丁到盤庚,一切皆因這個原因

祖辛在位約16年死去,由他的弟弟沃甲繼王位,沃甲名踰,有的古書中又稱作鎧甲,甲骨文中稱作羌甲。商王祭祀羌甲的卜辭雖然也不少,但沒有什麼特別隆重的祀典。

沃甲在位約5年(有的記載是20或25年)死去,由祖辛的兒子祖丁繼王位。祖丁名新,甲骨文中稱作祖丁或 小丁、後祖丁,是直系先王。祭祀祖丁的卜辭也很多,祀典也很隆重,單祭祖丁時,用牲多至50牢。

祖丁在位約32年死去(有的記載是9年),由沃甲的兒子南庚繼位為商王。南庚名更,甲骨文中也稱作南庚,祭祀南庚的卜辭也不少。祖丁死後,在王位繼承上王族內部又發生了爭奪的混亂局面,最後由南庚取得繼承權,但這種爭權奪利的鬥爭仍在繼續,南庚控制不了這種局面,又只好採取遷都的辦法來擺脫,在今山東西南部的泗水流 域自然條件比較好,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南庚就近遷到奄(今山東曲阜)。南庚在位29年(有的記載是9年)死去,由祖丁的兒子陽甲繼位為商王。

十代商王為什麼會六遷王城?從仲丁到盤庚,一切皆因這個原因

陽甲名和,甲骨文中是一個合文字,各家考釋不同:有象甲、兔甲、彖甲、虎甲、魯甲等。雖然各釋不一,但 都肯定是古書中的陽甲。祭祀陽甲的卜辭大多見於帝乙、 帝辛時期。南庚死後,在王位繼承權上又引起一番爭奪。由於王族內部王位繼承權一直未能解決,每當一個商王死去,就要引起一番爭奪戰,所謂的“自仲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史記·股本紀》)。商王朝的王位繼承是一種“只弟及”和“父死子繼”的方法。就是商王死後,王位由弟弟來繼承,如果沒有弟弟才傳給兒子。

商代的統治者們都是實行的多妻制,一個商王有許多個妻妾。如果不是短命的,就有許多兒子,這樣兄弟越多。自仲丁至陽甲九個商王中,在兄弟子侄之間為繼承王位,一直爭奪不休,造了九世混亂的局面。當然這九世中祖乙算是一個有能力的商王,控制住了內部的紛爭,也沒有引起諸侯、方國的反叛和進攻。到祖乙以後這種爭權奪利的鬥爭並未解決,王朝內部的政治局面如此之混亂,諸侯、方國也就乘機發展勢力,不再向中央王朝進貢朝見,這就給商王朝的統治造成了很大的危機。

陽甲在位約17年死去,由他的弟弟盤庚繼王位。盤庚名旬,甲骨文中稱作般庚。祭祀盤庚的卜辭不多,主要 見於祖庚、祖甲和帝乙、帝辛時期的卜辭中。

十代商王為什麼會六遷王城?從仲丁到盤庚,一切皆因這個原因

盤庚即位後,面臨王朝統治的危機,首先是王族內部的矛盾沒有緩和。許多王室的貴族們每次遷都到一個新地 方都搶佔大片的土地,成群的牲畜,各自擁有大量的奴隸,很快又形成一種勢力。他們以一部分奴隸從事農業生產,這種奴隸從甲骨文中來看主要是戰敗的俘虜,在商後半期以羌人最多。有的學者認為甲骨文中的“眾人”就是農業生產奴隸。還有一部分奴隸是從事畜牧,這在甲骨 文中稱作“芻”(cha鋤)。除了從事生產的奴隸外,還有一部分是服事於奴隸主家務勞動的奴隸,其中包括作妾的女奴隸。


這些王室的貴族們自己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還要為子子孫孫永保這種特權而爭權奪利。也正是這樣王室中才長期處在混亂中,商王們都無力顧及四方諸侯、方國。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北方和西北方的土方、舌(依 甲骨文原形隸定)方、羌方對等國,才日益強大起來。這些方國的發展、強大對商王朝的統治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自祖乙以後的四世商王都在為王權鬥爭,弄得國勢衰弱,無力發展農業生產,至使水利失修,而遷的王都又多近河傍水,一旦天雨水漲使得農田被淹,人民無以為生。地處泗水之濱的奄都,雖無大水患,但農田失修,水澇也是常常影響農業生產,至使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長期處於動盪不安的環境中,人民有怨言,產生不滿的情緒。奴隸主貴族們的殘酷剝削、壓迫和奴隸們怠工、逃亡的反抗鬥爭一直不斷髮生。這種內憂外患、危機四伏的形勢,促使盤庚在即位以後的十多年中,不得不考慮挽救的辦法。

十代商王為什麼會六遷王城?從仲丁到盤庚,一切皆因這個原因

小結:從仲丁到盤庚共十代商王,分別是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和盤庚。六次遷都的商王和地點是第一次是仲丁從山東曹縣(當時叫作亳),遷到河南滎陽(當時叫作囂),第二次是河亶甲從河南滎陽遷到了河南內黃,第三次是祖乙由河南內黃遷到了河北邢臺(當時叫作邢),第四次是沃甲從河北又遷到了山東鄆城,第五次是南庚從山東鄆城遷到山東曲阜(當時叫作奄),第六次是盤庚從山東曲阜到河南安陽(當時叫作殷)。自仲丁至盤庚十代商王六次遷都的原因,其實是在一方面有尋找有利控制四方和選擇良好的自然條件的原因,但更主要一方面還是想擺脫王族在舊都中形成的各種勢力,以緩和內部矛盾。您對商王六次遷王城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