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是一座由雍正皇帝敕建的仿故宮建築群,坐南朝北,佔地面積9.3平方千米。這就是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鄉的嘉應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雍正元年(1723年),武陟段的黃河先後5次決口,康熙派雍親王胤禛親臨黃河封堵決口。雍親王不負厚望,率領一眾官民在此戰天鬥地,成功地將肆虐的黃河馴服得歸於安瀾。為紀念自己的豐功偉績,也為祭祀河神的需要,併為封賞歷代治河功臣,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繼位後,命令兵部侍郎、河道副總督嵇曾筠在這裡設置辦公衙署,加固堤壩,併為堤壩題碑名為“御壩”,且特下詔書撥款開始建造嘉應觀。因此,這裡被今天的遊人戲稱為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歷經四年,雍正五年(1727年),嘉應觀竣工,雍正皇帝為山門親筆御書了“敕建嘉應觀”五字牌匾。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嘉應觀建成後,相傳黃河水神奇地澄清了兩千餘里,雍正皇帝喜出望外,認為是皇恩浩蕩,特別下詔命人在此豎起了一方水清碑。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嘉應觀中軸線南北依次有山門、御碑亭、嚴殿、大王殿、恭儀亭、舜王閣。兩側對稱有掖門、御馬亭、鍾、鼓樓,更衣殿、龍王殿、風雨神殿;東西跨院為河臺、道臺衙署;南院原有戲樓、牌坊等建築。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走進山門,首先看到的是金碧輝煌的御碑亭。御碑亭狀若清代皇冠,裡面立著一方雍正撰文的大銅碑,高4.3米,鐵胎銅面,碑周24條龍纏繞,底座為蛟龍。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大王殿也稱中大殿,為重簷歇山迴廊式建築 。當時,中大殿天花板上有65幅圓形彩繪龍鳳圖彩繪,是前清滿族藝術風格(故宮的龍鳳圖為滿漢合璧,嘉應觀的龍鳳圖是清一色的滿族文化風格),天花板材料是檀香木,不見蛛網,不粘灰塵,鳥蟲不進,所以又稱做“無塵殿”。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嘉應觀的東院為當時的河道衙署,是雍正治理黃河的辦公衙署,設議事廳、2間執事房、馬廄等,現在已經闢為嘉應觀治河博物館,裡面陳列著歷代治理黃河的歷史資料。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清代的道臺衙署位於嘉應觀西院,是河北道道臺處理治河及滅蝗事物的辦公場所,設黃沁廳、2間河兵房、2間廂房。1950年,新中國在嘉應觀西院設立治理黃河指揮部,開發黃河水資源,修建人民勝利渠。這裡成了新中國第一任水利部長傅作義和原蘇聯專家的辦公地點,同住於此的還有首任黃委會主任王化雲、清華大學教授張光鬥、地質學家馮景蘭等。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1952年4月,人民勝利渠舉行開閘放水典禮;同年6月,灌溉農田;10月31日,毛澤東親臨黃河嘉應觀段視察。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嘉應觀在當地也被俗稱為廟宮,還被叫做黃河龍王廟,裡面還建築有禹王閣、龍王殿、風雨神殿等供奉神靈的祭祀場所,可一併參觀遊覽。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這裡是清朝的“黃河水利委員會” 今天是黃河邊上的AAAA級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