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組"蘇芬戰爭"老照片,戰爭最終以蘇聯的慘勝而結束!

從1939年11月30日開始,前蘇聯發動了對芬蘭的進攻,從而拉開了蘇芬“冬季戰爭”的大幕。冬季戰爭中,蘇聯投入巨大兵力卻損失慘重,國家聲譽也受到很大的傷害,也未達到原先征服芬蘭全境的目標。

分享一組

芬蘭軍隊的雪橇步兵正在行軍

分享一組

芬蘭陸軍東線戰場上一處野戰彈藥庫內的老照片

分享一組

蘇芬“冬季戰爭”爆發後,芬蘭在抵抗了大約100天后戰敗

引述百科:芬蘭於1939年10月下旬進行了全國總動員,並在卡累利阿地峽疏散居民,堅壁清野。到戰爭開始時,芬蘭陸軍擴充到12.7萬人,編5個軍,9個步兵師、1個騎兵旅和一些獨立的邊防部隊。

分享一組

芬蘭軍隊使用M/32-33式馬克沁重機槍

分享一組

芬軍陣地

分享一組

芬蘭彈藥庫

引述百科:另有預備役人員30萬,後備役“民衛軍”10萬以及婦女服務隊10萬。但芬蘭軍隊十分缺少反坦克炮和彈藥油料,全軍只有反坦克炮約100餘門,槍彈僅夠2個月、炮彈僅夠3個星期作戰之用。空軍同樣不足,僅有轟炸機30架,戰鬥機56架,偵察機59架。

分享一組

野戰彈藥庫

分享一組

芬蘭軍隊士兵,滑雪前行

分享一組

彈藥補給站

西蒙·海耶在攝氏零下20-40度的環境,身穿全白迷彩裝,狙殺蘇軍。在戰爭中被確認擊斃的紅軍人員共有505人是出自於他之手。另有非官方的統計指出他的戰果為542人。

分享一組

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引述百科:據統計,二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2.5萬發子彈。越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20萬發子彈,然而同時期的一名狙擊手卻平均只需1.3發。這是一個多麼懸殊的數字對比!

分享一組

戰鬥中被擊毀的蘇軍BT-5快速坦克

蘇芬戰爭中,芬蘭軍隊的作戰實力還是可圈可點的

分享一組

芬軍利用雪地和樹林做偽裝

分享一組

戰爭期間被伏擊並被消滅的蘇軍車隊,火炮和車輛散落一地

到1940年3月5日,芬蘭軍隊已瀕於兵員枯竭、彈盡糧絕、外援無望的險境。

分享一組

 蘇軍士兵屍體與大量裝備

分享一組

這些士兵們宛如幽靈一樣在密林間行動

戰爭影響:

蘇聯此戰中的表現也令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對發動侵略蘇聯的企圖更具信心,並開始著手聯繫芬蘭加入其計劃,最終引爆了1941年6月底的「繼續戰爭」,芬蘭同德國出兵奪回冬季戰爭中失去的土地。

分享一組

蘇軍士兵展示芬蘭國旗

1940年的奧運會舉辦地點原本定在日本東京,但由於日本在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奧委會將舉辦地點改到了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可沒多久,蘇芬戰爭爆發,1940年1月1日芬蘭通知國際奧委會主動放棄主辦權。隨後,戰火遍及歐洲大陸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屆奧運會也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流產了。

聲明:此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有喜歡軍事類朋友請加關注,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