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搞球隊的!胡葆森一年虧10億,郭廣昌就賺錢了,這是誰之過?

智道足球


這只是算賬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中超賠錢嗎?確實賠錢!

我們以2016賽季,中國足協還沒有下達“限薪令”為例。

2016年中超總體支出92.38億元,總體收入 87.33億(含投資41.4億元),一共虧損5.05億元,若不含投資,虧損總額高達46.45億元。其中恆大、國安和魯能名列虧損前三名。

所以說,事實上,目前中超是沒有盈利的俱樂部的!

但是2018年,上海上港發佈的財報顯示,上海上港俱樂部盈利近5000萬元。2019年的財報顯示,上海上港盈利180多萬元。所以,上海上港目前是中超唯一一家宣佈盈利的俱樂部,而且還是連續盈利的俱樂部。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專業的財務人員給出了答案!

上海上港俱樂部盈利的消息來自於上港集團的企業年財報。上海上港集團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SIPG FC)年全年營業收入為20.76億元,營業利潤為-1822.5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4998.78萬元。而據瞭解,上港足球俱樂部2017年上半年淨虧損5.73億元。實際上上海上港俱樂部仍然是虧損的,而且算的上大的虧損。就相當於,你花100元,買了某公司一半股份。現在這個公司股票市值1000元,而公司負債2000元。你得財報可以做成你有500元的股票收益,當然也可以做成你有1000元附有連帶責任的債務。

當然,上港集團在2018年終將廣州恆大推下王座,稱為2018年的王者,不過卻被部分球迷戲稱為“60億求一冠”,就是這“60億求一冠”也不知道令多少俱樂部羨慕。

具體到中超俱樂部,虧損那麼多,為什麼還要做下去呢?

2013年,許家印在恆大的年會上講的一席話,說出了實際答案。

當年恆大總投入約10億,廣告及票房收入約5億元。但是恆大品牌上漲約30億元,各地媒體以及中央臺的版面、頻道資源如果轉化為金錢的話,約20億元。君不見,當初廣州恆大投資足球的時候,還僅僅是一個廣東知名的房地產商,銷售額遠遠不如碧桂園、萬科、萬達等,短短10年時間不到,2017年,廣州恆大佔據全國房地產企業的頭把交椅。你說這裡面足球的推力有多大。相信隨著恆大多元化的發展需要,廣州恆大淘寶的投入不會減少。

建業為何喊苦,因為建業是紮根河南市場的,建業在河南市場的品牌度已經夠了,再做也沒有大的突破了。所以,他的附帶收益就低於恆大,他就變成了純投資了。所以胡葆森會喊苦,當然,這是含給球迷聽的。因為以建業的追求和成績,實際,應該達不到每年10億元的虧損,要知道建業的球場是自己的,建業1000萬歐元以上的外援都很少買,而且還賣了不少人,況且這兩年足協還有限薪令。因為數據顯示,建業2016賽季投入1.2億元,收支平衡。要知道2015.2016賽季在賈秀全的帶領下,是建業近些年成績最好的時候。當然,也有可能是算法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