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虧越多的鬥魚赴美IPO,投資者會買賬嗎

引文:鬥魚的最大競爭對手虎牙,在紐交所上市後曾遭遇爆炒。虎牙可是早已盈利,鬥魚的虧損卻在擴大,資本又會如何投票呢?

越虧越多的鬥魚赴美IPO,投資者會買賬嗎

傳了多次要上市的鬥魚,終於要上市了。

4月22日晚間,鬥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招股書。招股書顯示,鬥魚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DOYU”,最高融資5億美元。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美銀美林為此次IPO的承銷商。

值得關注的是,在招股書中,鬥魚並沒有透露此次IPO的具體發行規模和定價信息。這也不難理解,鬥魚可能還要進一步和相關方面接觸溝通後,才能確定這些信息。

越虧越多的鬥魚赴美IPO,投資者會買賬嗎

那麼,此次鬥魚在紐交所上市,到底能否得到資本的青睞呢?

首先來看基本面,根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鬥魚的註冊用戶總數和月度活躍用戶人數均在持續增長。其中,註冊用戶總數從2016年的9870萬人,增至2018年的2.536億人;平均月度活躍用戶人數從2017年第四季度的1.343億人,增至2018年第四季度的1.535億人,增長14.3%。

從營收指標來看,也在持續增長。鬥魚2016-2018年的營收分別為7.87億元、18.86億元、36.54億元,2017年和2018年的同比增幅分別為139.64%和93.8%。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儘管鬥魚的營收在持續高速增長,但增速顯然已在放緩。

從上面的幾個指標來看,鬥魚的基本面似乎看起來不錯,事實是否如此呢?還有幾個指標也須拿來一同進行考察。

越虧越多的鬥魚赴美IPO,投資者會買賬嗎

據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鬥魚的淨虧損分別為7.83億元、6.13億元和8.76億元,3年合計虧損約27億元。在鬥魚持續高速增長的背後,是鬥魚在不斷增長的營收成本,以及鬥魚不斷增長的虧損額。

以2018年的數據為例,其營收成本為35.034億元,遠遠高於上年同期的18.904億元。這表明,目前鬥魚的運營模式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數據最有說服力。與鬥魚的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於2018年5月在紐交所上市的虎牙,已經成為首家扭虧為盈的遊戲直播公司。其財報顯示,2018年財報實現淨利潤4.6億元,這是虎牙連續15個月盈利。

越虧越多的鬥魚赴美IPO,投資者會買賬嗎

鬥魚為何與虎牙在盈利指標上相差如此巨大?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鬥魚的獲客成本要遠遠高於虎牙。以2018年的數據為例,鬥魚的市場營銷費用為5.39億元,而同期虎牙的市場營銷費僅為1.89億元。

為何有這麼大的獲客成本差異?主要是因為兩家的運營模式存在差異。鬥魚主要採用的是“平臺-主播”的“打賞”模式,而虎牙採用的是“平臺-公會-主播”的“打賞”模式。由於公會的加入,大大降低了平臺的獲客成本。而沒有主推公會的鬥魚,卻要用大量的資源來吸引而留住頭部主播。

越虧越多的鬥魚赴美IPO,投資者會買賬嗎

如此看來,鬥魚要想複製虎牙上市後獲得資本追捧的局面,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其實,此後上市的直播公司,也沒有走出虎牙的強勢走勢。更何況鬥魚的一些基本面指標並不及虎牙呢。

不過,到底市場會給出什麼答案,一切還得時間給出答案。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越虧越多的鬥魚赴美IPO,投資者會買賬嗎

牛牛觀察聚焦資本和TMT領域的焦點事件

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網易、雪球、一點等傳播平臺

WeMedia成員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