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公告透露利好:8只個股有潛力

第一創業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314%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駱民)第一創業(002797)披露一季報。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10,141,040.51元,同比增長81.8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5,578,023.09元,同比增長313.91%;基本每股收益0.08元/股。

南京港2018年度淨利潤同比增長54% 擬10轉3派0.46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駱民)南京港(002040)披露年報。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717,718,176.42元,同比增長5.8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4,009,013.07元,同比增長54.25%;基本每股收益0.4406元/股。公司2018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以372282154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46元(含稅),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股。

易世達:業績承諾方完成股票購買 每股價格15.67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王子霖)易世達(300125)24日午間公告稱,根據公司此前投資易維視時的業績補償約定,交易對方承諾在收到股權轉讓款後三十工作日內,用不低於全部股權轉讓款的50%,共計4500萬元購買易世達股票,用於易維視體系未完成相關業績承諾時對投資方承擔業績補償責任的擔保。

2019年4月23日,上市公司收到聆感科技轉送的交易對方發來的《通知函》,截至2019年4月22日,交易對方(除正海聯雲外)已累計購買易世達股票287.5萬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1.08%,成本價格為15.67元/股,合計交易總金額超過4500萬元。

隆華科技:實控人股權轉讓過戶完成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王子霖)隆華科技(300263)24日午間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佔明、李占強、李明強三人於2019年4月23日完成了向通用技術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用投資”)股份轉讓的過戶登記。據悉,三人合計轉讓了上市公司5500萬股股份,佔比6.01%。

過戶完成後,李佔明、李占強、李明衛、李明強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24.71%,仍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通用投資持有公司股份55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6.01%,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

光弘科技擬定增募資不超23.67億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駱民)光弘科技(300735)公告,公司擬向不超過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92,216,800股,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36,726.06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用於光弘科技三期智能生產建設項目、雲計算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華夏幸福去年實現銷售額1628億元 環北京內外銷售額比重平衡

跨入“白銀時代”6年後,萬科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裁員調架構、每天數回款、縮減土地投資、用遍融資工具籌錢……這是房地產行業2018年的常態。一年過去了,有30家房企跨入了“千億元陣營”,70%以上房企利潤上漲。

以剛剛披露業績的華夏幸福(600340)為例,儘管2018年頗為不平靜,但依舊交上了一份相對不錯的成績單。2018年,華夏幸福實現銷售額1628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7億元,毛利率達42%,淨資產收益率達35.2%。

“2018年,華夏幸福幹了很多事情,核心的有兩件,第一是引入平安這個大股東;第二是防風險,包括實施降費增效、控制產業新城投資等‘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多重策略。”華夏幸福董秘林成紅向《證券日報》等媒體表示,經過一年多時間,公司在股東、董事會、業務和戰略等多層面的調整,到今年一季度,華夏幸福形成了“人到位、錢到位、地到位、投資到位”的良好局面。

環京內外銷售比重平衡

在華夏幸福銷售額中,有一組數據頗為引人注意。2018年,華夏幸福環北京以外區域銷售額達756億元,佔比提升至46%,同比上漲22個百分點;在產業發展方面,環北京以外區域新增產業服務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316%,新增簽約投資額1406億元,佔公司整體新增簽約投資額的85%。不難看出,這意味著“異地複製模式”帶領公司突破了環京區域政策面限制的圍困,尤其在2018年承擔起了重頭戲的角色。

眾所周知,環北京區域的產業新城模式讓華夏幸福發跡,進而邁向全國。但倚重和大量佈局政策層面不穩定區域,也讓公司一度難以穿越市場週期。事實上,為了培育自身穿越調控週期的能力,華夏幸福4、5年前即開始大規模異地複製,但相應規模的回款卻要在近兩年或以後才能陸續進入結轉週期。原因在於,產業新城的異地複製不同於開發商在公開市場拍地即可擇城而入,9個月即可產生銷售回款的“買地—建房—銷售”模式。

正如華夏幸福聯席總裁趙鴻靖所說:“在具備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能力下,單個產業新城從項目落地到現金流回正週期基本上要達到4年至5年時間。”按照趙鴻靖透露的數據來看,華夏幸福已佈局15個核心都市圈,2018年,新簽了18個PPP項目合作協議,全部在環北京以外區域,目前佈局的77座產業新城中,有20個已經進入成熟期,未來會持續貢獻更多現金流。

而關於接下來產業新城的發展目標,趙鴻靖表示,公司內部一直有所規劃,大方向是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提升經營質量,包括提高產業落地投資額、實現每個產業新城內的經營閉環等指標;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孔雀城能夠在環都市圈中市佔率達到10%。

事實上,“產業新城+住宅開發”這一商業模式,華夏幸福已經跑通,並形成了標準化的產品,全國複製的版圖也已經鋪開,只要在選定的核心都市圈內,加大土地資源獲取能力,就可大概率拉動業績增長。但重點在於,產業新城模式下的PPP項目未來的地理空間和市場空間還剩多少,現金流改善之後,華夏幸福是用於拓展新的產業新城,還是轉向新業務的戰略部署。

謀“進城”佈局新業務

在2018年業績報告的《致股東》篇幅中,華夏幸福這樣說:“水逆的2018年已經過去!變中有憂的焦灼,跌宕起伏的煎熬,都已悄然劃過!美好的春天和嶄新的希望正向我們走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報告中,華夏幸福對未來戰略也進行了規劃,即在城鎮化邁向都市圈化的戰略機遇下,堅持做強產業新城業務,並結合空間都市圈化、運營精細化、地產金融化等新趨勢,開拓新領域、新模式和新地域。

新業務的核心是綜合不動產運營,包括佈局商辦、長租公寓和康養業務。據林成紅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新業務主要由華夏幸福南方總部操刀,是華夏幸福聯席董事長兼CEO吳向東等原華潤置地高管加盟後重點發展的業務。

業界對此解釋稱,因不動產運營業務多集中在核心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中,這是華夏幸福要“進城”佈局新地域的信號,領域則包括探索盤活存量資產、運營寫字樓和商場等。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新業務需要的是長線資金的匹配,而平安的入股且充當財務投資的角色定位,可謂合作者和助力。同時,華夏幸福方面也表示,在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的同時,將以資產管理輸出的輕資產模式,快速切入市場,並逐步探索其他市場化模式,比如基金模式、資產證券化模式等。此外,隨著城市商辦開發業務逐步成熟、管理經驗逐步豐富,華夏幸福也不排除投資持有型資產,形成輕重資產結合的城市商辦開發運營業務。

通化金馬謀劃工業大麻產業鏈佈局 投資490萬元成立孫公司聖泰漢麻

■本報見習記者孟凡軍

4月23日,公司公告稱,為加快推動公司在工業大麻領域的佈局,公司全資子公司聖泰生物以自有資金490萬元投資設立黑龍江聖泰漢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泰漢麻”)。

2016年,公司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了聖泰生物100%股權。

收購完成後,聖泰生物2016年、2017年分別實現淨利潤1.98億元、2.38億元。根據公司剛剛公佈的2018年報顯示,聖泰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3.72億元,淨利潤為2.69億元;同期,公司的營業收入則為20.95億元,淨利潤3.29億元。數據對比可以看出聖泰生物在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佔比較大。

公司董秘賈偉林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此次設立聖泰漢麻公司,有利於公司將政策上的機遇轉化為產品機遇和市場優勢。另外,工業大麻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藥用、保健等價值,在抗腫瘤、治療神經疾病助眠、減輕炎症以及各種疼痛等方面效果顯著。基於工業大麻價值和市場形勢的分析,公司以新設立聖泰漢麻公司為平臺,謀劃工業大麻產業鏈佈局,在育種、種植、提取、深加工方面進行研發,在工業大麻生產、加工和銷售進行安排,可與公司現有的中成藥、生化藥、以及即將上市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綜合症的1.1類新藥可以形成協同效應。因此,本項投資符合公司經營發展戰略需要,有利於拓寬公司的經營領域,促進公司可持續健康發展,也符合公司股東的利益需求。

“公司謀劃在工業大麻產業鏈佈局並不是跟風。”賈偉林表示,早在2月27日,聖泰生物就向公司領導彙報了黑龍江省發展工業大麻項目的情況,並推薦公司研究該項目。3月初,公司經營層領導責成研發中心進行可行性研究,隨後組織人員赴吉林農科院考察,並於3月20日與吉林農科院研究協議草案;3月28日,公司、吉林農科院、通化市二道江區人民政府三方代表到吉林農科院,經過反覆商談,三方代表於3月29日簽署了《工業大麻合作項目協議》。包括本次通過聖泰生物投資設立聖泰漢麻公司,都絕不是炒概念、跟風之舉。

聖泰生物總經理、本次新設立的聖泰漢麻公司負責人李宏圖向記者介紹,聖泰漢麻最終落於黑龍江七臺河市是因為黑龍江省是繼雲南省之後我國第二個工業大麻種植、銷售、加工合法化的省份,工業大麻的種植、銷售、加工都採取備案制,漢麻項目落戶黑龍江非常有利於企業發展;此外,還受到七臺河市優化營商環境所吸引。

李宏圖表示,聖泰漢麻作為七臺河市的招商引資項目,所有的前期手續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辦理完畢,後續的所有工作也都高效、便捷,這對於民營經濟的投資者非常有吸引力。目前,聖泰漢麻項目正在按部就班向前推進。

藍色光標2018年度實現營收231億元 同比增逾五成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4月24日晚間,藍色光標(300058)披露2018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1.04億元,同比增長51.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89億元,同比增長74.9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26億元,同比增長90.10%。

“2018年藍色光標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提前4年完成了在2012年收入基礎上10年10倍的戰略目標。”藍色光標董事長兼CEO趙文權在致股東信中表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8.93億元,遠超全年3.89億元的歸母淨利潤。2018年藍色光標各業務板塊經營情況持續向好,客戶結構優質、穩定,協同及創新優勢帶來客戶服務內容逐步多元化。其中,全案推廣服務、全案廣告代理與數據產品服務持續健康發展,毛利率也基本保持穩定。

藍色光標表示,公司持續推進業務全球化戰略,旗下品牌We Are Social收購了迪拜的一家同類企業Socialize,藍色光標在中東市場獲得了一個戰略支點;Vision7在舊金山收購了一家優秀的創意公司Eleven,進一步完善了藍色光標在美國西海岸市場的佈局。

憑藉海外市場多元化的平臺優勢,藍色光標國際收入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加拿大最有創意的營銷品牌Cossette表現尤為優異,連續三年獲得加拿大市場年度代理公司(The Agency of the Year)殊榮。此外,藍色光標旗下品牌在2018戛納國際創意節以優秀創意案例獲得20項入圍,並最終將10座重量級戛納獅子收入囊中,其中包括1座戶外類全場大獎、以及2座銀獅和7座銅獅。

出海廣告投放業務成為藍色光標2018年報的最大亮點。依託於Facebook和Google、Twitter幾大海外平臺及新興的Tiktok等平臺,2018年藍色光標出海廣告投放業務收入達到121億元,同比增長178.75%,在集團總營收中佔比達52.38%。憑藉豐富的數字營銷經驗,強大的技術及國際化管理團隊,藍色光標成為Facebook全球首家過十億美金的合作伙伴,並獲得Facebook2018年度“最佳夥伴管理”及Google“2018年度精英代理商”大獎。基於全球化大背景,出海服務越來越受到大客戶重視,從四年前進入出海營銷領域到如今成為行業頭部,藍色光標出海營銷業務份額已遠超國內其他代理商。未來,藍色光標將繼續加大在出海營銷領域的數據、產品、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助力中國企業建設和完善海外市場並收穫全球聲譽。

值得一提的是,藍色光標歸母淨利潤增速近75%,超過營收增速的51.69%。公司表示,在收入穩定增長的同時,公司持續推進“技術+產品”的模式提高業務效率,通過高毛利營銷科技產品的使用,有效提升人效,使得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9.69億元和8.94億元,合計同比下降8.02%。另外,藍色光標也在不斷加強自身造血能力,在收入規模優勢已經確立的情況下,通過優化客戶結構,對大客戶應收賬款等財務方面的管理管控與持續優化,提升了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的正向調整,2018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近19億元,應收賬款減少超過1億元,應收賬款週轉天數減少至歷史新低的94天。

董事長趙文權在致股東信中所說,2018年金融市場發生很大變化,債券發行難度提升,銀行壓縮信貸規模,融資成本快速上升,流動性壓力凸顯,企業經營困難係數陡增。在這種大背景下,藍色光標順應大勢,積極採取措施降槓桿,降低有息負債,PPN、超短融按期兌付,並提前兌付約九成“16藍標債”,短期借款也從2017年末的15.92億元降至8.53億元,公司償還融資債務實現財務費用同比下降15.39%。

當日,藍色光標同時披露公司2019年一季度報告,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5.95億元,同比增長11.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1億元,同比增長44.36%;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1.07億元。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藍色光標一季報或超出市場預期,在去年高基數的前提下仍能取得這樣的開門紅,經營性現金流也能夠持續改善,或意味著藍色光標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