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標遇到現實“難全”的教育體制

在第八屆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俞敏洪發表了《倡導全人教育理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主題演講。演講持續40多分鐘,俞敏洪作為政協委員,就培訓行業的規範化進程做了評價,他表示,在兩會上,他已表示“對教育培訓領域的規範是必要的,但也有一些要求沒有考慮到行業的現實困難”。同時,他提出,在大環境下,民辦教育要發展,

第一是要遵紀守法,第二是要行業自律,提升質量。

就“行業自律,提升質量”這一論點,俞敏洪作為一名資深的辦學者、創業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首先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發,提出“培養人才必須符合國家的核心價值體系”,在國家制度的保障下,民間開展行動,從自己做起,落實社會注意核心價值觀。在俞敏洪看來,這與教育學領域的著名概念“全人教育”目標並無太大差異,民辦教育機構應從自己出發,推行實踐“全人教育”觀。

“全人教育”源於人本主義教育觀,它的提出者隆·米勒認為,“全人教育的目標是全面發展,以人的和諧、整體發展為導向,培養具備整全知識、完備人格的全人。全人應具備智能、情感、身體、社會性、審美、精神性六個方面的基本素質。”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卡爾·羅傑斯認為“全人教育即以促進學生認知素質、情意素質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為教學目標的教育”。

這種理念對制度、教育機構、教育者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在俞敏洪看來,如今很多培訓機構利用了家長的焦慮心理,給了學生一種考試高分的工具,讓他們最後進入了大學,但是在內在價值上有所忽視。相反,培訓機構不應該與公立學校

“勾結”,而是應該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公立學校的教育形成補充關係,實現個性化教育。

在行業大會上,發言者一般會提出高瞻遠矚的行業論調,俞敏洪此言確為一種趨勢,或許代表著未來教育行業自我優化、發展的方向,但也正如他自己所言,實現“全人教育”目前困難重重——高考的通道保證了相對公平,但也使得教育不得不以應試為導向,全人教育難以量化,缺乏評判指標,而教育的直接參與者老師、家長的素質參差不齊,也致使全人教育難以推進。

俞敏洪提到,行業需要自下而上一起優化,落實這樣的教育理念,這顯然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倡議,在當前的中國,絕大多數的城市難以容許這樣的機構生存。在資源不均衡的現實下,多數小城市的小機構,它們隨市場洪流下行,要生存,就得適應當地以升學為核心導向的現狀,並且它們也很難擁有高素質的教師團隊踐行“全人教育”。自古華山一條路,對於這些小城市的青少年來說,能夠走出小城,進入更寬闊的平臺,最終仍是看分數。

近年,一些省市開始推行“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改革”等綜合性考試,在突破“唯分數論”之餘,也招來質疑:如何量化考核?如何保證公平?

所謂“全人教育”,從實踐意義來說,相較於“自下而上”,更適合“自上而下”,政府落實公平可行的制度,新東方這樣的行業巨頭率先垂範,或可引領新的趨勢,但到那個時候,本質不平衡、不全面的發展,仍會掣肘俞敏洪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