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在曲協這麼多年,對相聲乃至整個曲藝界的貢獻有多大?

海涯27


姜昆作為曲協主席,其對相聲界乃至曲藝界最大的貢獻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培養提拔了苗阜,體現了曲協的包容性。

二是成功地把郭德綱擋在門外,保證了曲協的純潔性。

三是大膽創新,將相聲界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兩派,既保證了競爭性,又讓大家在各自領域相安無事,都有口飯吃。

正因為姜昆作為曲協主席有了以上三大貢獻,如今的相聲市場才會繁榮。而且這三點所帶來的效應是不可估量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培養苗阜是因為體制內需要這樣的人,沒有什麼基本功,能力不強,但是在業內有點名氣,更重要的是能準確把握方向,並願意低頭折腰。而苗阜就是這樣的人。

擋住郭德綱是因為體制容不了郭德綱這種人,如果把郭德綱吸收進體制內,不但會讓郭德綱這個相聲奇才湮滅,更重要的是相聲就會遠離老百姓,失去群眾基礎,直接威脅曲協存在的必要性,這是姜昆不願看到的。因此即使揹負罵名,姜昆也要擋住郭德綱,讓他在市場中耕耘,使得相聲越來越火爆,曲協就會安枕無憂了。

做好了這兩點還不夠,製造體制內外之分,讓相聲界相互競爭,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即發現更多的苗阜式的學生,也刺激郭德綱更加努力地鑽研相聲,發展相聲,保證了曲協應盡的責任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更為重要的是促進了相聲界大繁榮時代的到來。

所以說,不要忽視了姜昆作為曲協主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郭哥81336547


我回答。自姜昆先生表演了他自己創作的《如此照相》、《詩歌與愛情》、《鼻子的故事》、《祖爺爺的煩惱》等多個段子後,著名曲藝家劉梓鈺先生斷言:以後,姜昆先生必定是中國曲藝的領軍人物,他,也讓我注意姜昆。所以,我們幾乎掌握姜昆的全部資料。

這個問題是問姜昆對曲藝乃至整個曲藝的貢獻有多大?應該說:很大!只舉一個例子

2000年,他提議,並親自跑文化部、中國文聯和贊助單位,促成了一次很大的活動。這次活動就是“國際曲藝界”。能促成這樣大規模的曲藝活動,除了姜昆,還有其他人能辦到嗎?

 

國際曲藝節舉辦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瀋陽藍翎經貿有限公司協辦的“北京國際曲藝節”於2000年11月10—14日在北京舉行。

組委會邀請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喀麥隆、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近20個國家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的曲藝專家、演員和曲藝愛好者參加。

這次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擴大中國說唱藝術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團結僑居海外的華人藝術家和愛好曲藝的國際友人,增進彼此間的藝術交流和友誼。是一次重要的國際曲藝盛會,是國際曲藝界的一次大聯歡,是中國曲藝家協會為曲藝藝術面向新世紀、迎接新挑戰、尋找新機遇的一次精心策劃和大膽嘗試。

其間,進行了“新世紀中國曲藝與國際交流”學術交流研討會和演出活動。

在研討會上,來自美國的白素貞;日本的鈴木靖、藤田香、木之下章子;韓國的柳垠再、丁一;丹麥的易德波;新加坡的韓勞達、陳伯漢;馬來西亞的姚新光等專家、教授和國內著名曲藝理論家吳宗錫、夏雨田、薛寶琨、汪景壽、王兆一、劉梓鈺、戴宏森等,就中國曲藝藝術的現狀與發展,國際曲藝藝術交流等問題展開了討論,宣讀了論文。

在展演中,相聲名家丁廣泉、劉喜堯與來自美國的莫大偉、郭安瑞、柏邁高合作表演了相聲《新地理圖》、《錯位》等。來自日本的王新德;印度的古瑪、謝克;剛果的伊馮;新加坡的徐惠民、邱勝揚、黃家強、楊世彬;馬來西亞的紀慶榮、蘇維勝;喀麥隆的馬馬杜等,也分別演出《漫遊中國》、《雙語相聲》、《奇人妙事多》等相聲節目。

此外,來自摩洛哥的沙姆斯丁;亞美尼亞的瑪麗娜、蓮娜;我國港澳地區的何關美儀、蔡蓮娣、伍志強、譚小云等分別演唱了京韻大鼓、京東大鼓、西河大鼓、粵曲等。臺灣漢霖說唱團的王振全、金永祥、鍾秋玲、王德志也分別演出了太平歌詞《韓信算卦》、雙簧《前仰後合》、四川打連廂《勸孝道》等。

國內曲藝名家馬季、姜昆、侯耀文、李伯祥、李金斗、袁闊成、劉蘭芳、趙學義、籍薇、黃霞芬、張保和、潘長江、鄒德江等參加了展演。  


曲藝聊齋


實事求是的說:姜昆是繼候寶林大師、馬季大師之後,又一位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相聲大師,他的成名與成就非一日之功,是一路走來日積月累所取得豐碩的果實,無論與李文華、唐傑忠、戴志誠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作品,而還主持參與早期春節晚會,才使春節聯歡晚會延續至今,且還主持過正大綜藝,鋼絲們:看看、瞧瞧,拿出任何一樣超過郭德綱萬倍、億倍,顯得郭那麼渺小,奉勸鋼絲們,喜歡他沒關係,別總拿老藝術家、藝術大師說不文明的話,留點陰德給子孫。論姜昆老師對相聲曲藝貢獻,相聲同仁及全國人民認為:與日月同輝,功不可沒,無人超越。


人在江湖飄155611940


實事求是的客觀講姜昆不稱職。

1,不作為。沒有把老藝人會說中國傳統相聲團結起來。在改革開放年代。讓老藝人用傳統相聲和通俗相聲給廣大群眾帶來笑聲。創造收入。讓老藝人過上好日子。(體制內相聲人員為什麼體制不改革。繼續吃大鍋飯混日子)。

2,拉幫結派。文革期間半路出家的,不會說相聲的。團結以姜昆為首的。都成為國家一級相聲演員。改行做主持的。賣假藥的。做假廣告的。認乾爹的。嫖娼的。團結一致打壓會說相聲的。

3,以權謀私。20年打著反三俗的旗幟。混日子。在電視臺訪談節目,互相吹捧,互相崇拜。利用央視平臺打造議論。姜昆主持曲協在改革開放40年。(相聲四門功課。梆子。評劇。你組織以國家一級演員,也百姓帶來笑聲。鐵定回答你姜昆沒有!你就是個三俗的代表人物。


用戶9450444899321


首先,我不是鋼絲。姜在曲協多年,80年代社會閉塞,姜表演過一些歌頌型的相聲,在當時人們業餘文化生活單一,品味較低,所以姜還算是較受歡迎。90年代,改革開放,社會進步,姜仍活躍於電視裡,但是人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了,品位提高了,對曲藝形式要求就高了,普通敘事型的相聲,令人感到乏味,單調,故姜的相聲逐漸不受歡迎,但姜不能靜心思考,還是一如既往的表演他的背誦相聲,人們無奈的看著電視機,表情嚴肅,心裡默唸:咋還沒完呢?!進入21世紀,相聲藝術在一幫業餘水平的所謂表演藝術家的推廣,演出,研討,發揚光大下,終於淡出人們視線,原來的藝術家,演員,及相關工作者分分跳槽小品,電影,電視劇等行當混飯。姜主持下的曲協也名存實亡,沒聽說開什麼會,演什麼出,只知道姜與時俱進搞了個網站,我從未登錄瀏覽,覺著沒什麼意思。近年來,相聲如雨後春筍,又火了。對此我感謝姜一如既往的陪伴相聲,並對在相聲起死回生的過程中,姜始終站在普通聽眾的對立面,堅持打壓最普通勞動者的低級趣味,努力提升相聲向高大上的殿堂藝術發展所做的徒勞無效功,表示悲哀!


盧群


不速之客!其實這種發問評判一個人的功過太片面!對一個人的結論應該是上級黨組織及主管部門的職責!在網上讓網友討論極易跑偏,不公!有些人把在一線奮戰的人員與管理者混為一談,片面的認為貢獻大小就是用出力多少,出鏡率多少來界定!其實這是錯誤的!

就象一所大學,講師每天站在三尺講臺前勤奮地,不厭其煩地向學子們傳授知識,有時一天幾節課程,非常辛苦!給學校培養人才作出了重大貢獻!

通過講師的勤奮工作,經驗日積月累的沉澱,時間的磨練慢慢地升為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校長,校長!主抓全校的所有工作!有人看到校長不再站在三尺講臺上奮戰了,而是坐在校長辦公室悠閒的從容的指揮千軍萬馬!而看講師們仍站在那裡,不顧口乾舌燥的講課,於是乎正義感來了,發出了講師與校長誰對學校教學貢獻大的疑問?你不覺的可笑嗎?

其實吶姜昆已經從講師榮升至校長多年了!而郭德綱還是奮戰在一線的年輕演員,一個基層的一員與這部門的最高領導,他即不是一個階層又不是一個檔次,有可比性嗎?再者一位花甲老人能與年輕人比體力嗎?泰森這麼牛天下無敵手,到了花甲之年也不能與年輕拳手對疊了,只能是教練了!

所以說姜昆與郭德綱,從年齡段,從現任的職務都毫無可比性!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郭德綱現在還處於大學的講師的位置,要想達到姜昆現在校長這一步,還有一段非常非常漫長而艱辛的路要走!畢竟錢途不是前途!……


公儀閱


姜昆說實話做了很多事情,唱戲唱曲他不精通,就說為了相聲事業吧,他一心想繁榮相聲,做了很多事情讓國家扶持相聲界等曲藝但個人認為方向走偏。

原因是他把作為民間娛樂的相聲變味了,侯寶林等老藝術家經歷過解放前歲月,為了適應新時代改革了相聲,傳統相聲過於土和惡俗的哏去除後能通過審核上電臺電視了,就好像是從擺攤賣吃食改為了能起照開店,各店兩開花,這樣就改善條件行業繁榮了。

而姜昆就是想把有名飯館的東西搬高級大飯店,講究既乾淨又衛生看起來適應去星級飯店人群品味,吃的人少口味還比如蒼蠅小店正宗。另外由於星級飯店招商小吃方面少免不了的從業人員互相爭鬥貶低,管理者更會權力尋租,最終只會不利於整個行業。


忠武軍


嚴格說來姜昆對體制內相聲的貢獻是很大的,留下了《如此照相》、《虎口脫險》等作品,但僅限於此,以後就沒有什麼膾炙人口的作品了。其實他也不用再有其他的作品了,因為在體制內他就憑這幾個作品就可以評上國家一級演員、拿著財政的固定工資快樂生活一輩子了…………

反觀郭德綱相聲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樣了,他是體制外演員,不僅財政不給錢,反過來他每年還要給國家交稅。這就註定了郭德綱要比姜昆累得多、思想緊張得多,他必須要不斷創作新的作品出來,否則沒有票房,他就無法生存下去!可以這樣說,郭德綱每創作出一個作品來幾乎都是一次性的,不管拿多大的獎、老百姓如何喜歡都不能用來評職稱,更不能吃一輩子…………

體制內的姜昆在他的崗位上是稱職的,但他不可能像郭德綱一樣有不斷的新作品問世,其實他也不需要!就算他有再多的作品對於他而言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工資他不能多拿一分!

體制外的郭德綱在他的領域裡同樣也是稱職的,他讓“相聲”這一傳統藝術真正的走向了市場,讓被體制內判了“死刑“的相聲再次的走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並大放異彩!

體制內的相聲,姜昆了不起!體制外的相聲,郭德綱了不起!他們兩人走的路線、服務對象完全不同,根本不能類比。如果非要比,也只能說郭德綱拿的錢要比姜昆的多很多,畢竟郭德綱在相聲上的付出要比姜昆的多很多,但姜昆在體制內掌管著相聲的話語權,畢竟他是體制內的人,必須為體制服務!

總的說來這兩位都是中國相聲界不可多得的藝術家,都在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貢獻,都值得尊敬!!!


黔嶺歌飛


審題。曲協不是相聲協會。

八十年代及以前,如果辦一場曲藝晚會,通常相聲只有1-2段。

其他藝術形式包括單絃,墜子,快板書,時調,京韻大鼓,京東大鼓等

這才叫曲藝。

問一下曲協領導,這些藝術形式都絕了嗎?很多藝術家還健在,比如張志寬,是不是逼著他們說相聲了?

在你的領導下,這些曲藝形式怎麼都見不到了?就算是你的本門相聲,好像也沒給大家留下印象深刻的作品。有生之年別辜負了……


安全工程師老楊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貌似不能用簡單的一個郭德綱的問題來為姜昆定性,可能需要辯證地來分析。

早期姜昆的相聲給我的感覺和剛看到郭德綱一樣,感覺就是一個字,痞,不管是他諷刺特殊時期照相的特殊步驟,還是掉進老虎洞裡的人生百態,或者是困在電梯裡的官僚主義,還是鄰里之間的雞毛蒜皮,都是那麼痞壞痞壞的,諷刺得有力,一針見血。那個時候是我最喜歡姜昆的時候,可以說他的每一個段子都是經典。就從這一點,姜昆對相聲有貢獻。

中期的姜昆給我的感覺是勞碌。頻繁換搭檔,頻繁為相聲搖旗吶喊,搞相聲網,拍相聲劇…感覺他心裡有相聲,想為相聲出力,卻每次重重一拳都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當了曲協主席的姜昆又是另外一個樣,感覺像是《琅琊榜》裡的皇帝,所有不合乎自己主觀意思的人就都要抹殺掉,哪怕那個人是麒麟才子,或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總結起來,姜昆對相聲有貢獻,但是…功過相抵吧,畢竟現在他是站在相聲發展的對立面,卻是站在曲協的最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