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東西是本地人司空見慣,外地人覺得匪夷所思的?

-零度易水寒-


老北京有家教的孩子說話,對陌生人、長輩必須說“您”對熟悉的平輩及後輩才可以用“你”例如我們坐出租車下車時候,一定要說一句“您慢走!”,老北京的師傅就會揚聲“哎!”一聲再開走。

外地人光知道我們會說“丫”這個詞,有的人還學我們跟自己朋友“我丫挺的”的說,老北京人聽了會噴的。估計是大家並不瞭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非常陰損狡詐的罵人句式,原意稱對方是野種的意思,古代京城裡時興那種同房丫鬟,沒名沒分給主子暖床生孩子,“你丫”即“你丫頭養的”,“你丫挺的”說的是,一個丫頭未婚挺著一個大肚子,仍然在罵你是野種。當然現在變成一個語氣助詞,但也只能和親密的朋友(平輩及後輩)那麼說。

如果你說““我丫挺的””意思就是“我丫頭養的”,意為自己是大姑娘生的養的,罵自己。。。

罵人的時候應用非常廣泛“老丫挺的”、“小丫挺的”、“老丫”、“打你丫”之類。但是請大家不要誤會北京人喜歡罵人,真正老北京嘴厲害的,可以一個髒字不說,把你罵個通透。而且北京俏皮話特多,還有顛倒詩,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查,非常非常有意思,這裡暫不表。

關於吃

看樓裡有不少朋友都說過吃食,也沒什麼必要複述,就主要介紹一下早點吧。我覺得可能很多外地朋友沒吃過,而且會覺得搭配匪夷所思。

很多外地朋友來北京吃早點,通常會覺得北京沒自己的早點,其實不然,是沒吃對地方。早年北京早點都是以流動攤販為主,立於衚衕口供居民購買。而現在北京早點都被外地攤販代替,南北各地風味都有,卻就和北京沒關係了。僅存一些北京早點連鎖店(南來順早點、護國寺小吃、慶豐),進了流水線未免不是味兒了。

如果實在想吃,可以去南來順吃,稍好。

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當時特喜歡的一些搭配,

糖油餅+豆漿從小在衚衕長大,記得早上起來最愛的一口兒是哪個衚衕口的糖油餅,幾毛多加一份糖面,那一炸,厚厚的麵餅上邊附著焦香的紅糖,剛出鍋熱騰騰,又燙又脆,一邊吃一邊往家走。回家再拿一個,就著豆漿一喝,或者把油餅泡豆漿裡,一碗豆漿油油膩膩甜甜。

油餅+燒餅+炒肝/豆漿/豆腐腦吃鹹口兒的呢,老北京胡同裡的油餅是夾著燒餅吃的,再就著炒肝豆腐腦吸溜一喝。我記得那會兒的豆腐腦跟現在的還是有區別,現在都是打滷的醬汁裡邊有黃花木耳什麼,以前還有那種嫩嫩的南豆腐,配上肉汁滷澆上辣椒油。

燒餅夾油餅
傳統豆腐腦

辣豆腐

腦糖油餅配鹹豆腐腦其實我們吃的最兇殘的一個搭配,就是甜鹹配焦香甜的糖油餅,配上一碗鹹豆腐腦。。。你懂的美味。。。北方人流口水,南方人流眼淚。

京天紅其實這個算甜點,天津傳來的吃食,但是在北京市老店,外地朋友可以去嚐嚐,只能趁熱吃,不要想帶回家。

老回回小吃店北京早點的另外半邊天就是老回回小吃店,嗯,我們一般私下稱呼回民就是回回。如果稱呼一個回民是老回回,是褒義的,如果說回回,嘿嘿,就不一定了。現在北京傳統早點多半是他們的,什麼焦圈羊湯豆汁,現在也就他們還在做。他們有燒餅夾焦圈這個吃法,反正我是有點無福消受。並且大部分北京人不喜歡喝豆汁,不喜歡。

上邊說到南來順,那裡北京小吃就非常全了什麼驢打滾、麵茶等等,上次給幾個廣州人講為什麼叫驢打滾,給他們都聽傻了。。。估計覺得北京人實在太生活了。。。當然我覺得南來順做的一般,乾淨全而已。

暫時想起的就這麼多。

ps:姚記炒肝是垃圾,誰去誰知道。

--------------------------------補充的分割線-----------------------------其實我個人喜歡的一種北京吃食,樓裡沒人提過,就是褡褳火燒。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其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火燒是長條型,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褡褳火燒。
餡種類很多,大部分都是肉類的,豬肉牛肉羊肉,我個人喜歡三鮮的,一咬一口湯汁,非常肉慾,非常粗獷,非常北方。再加一盤爆肚兒,喝個羊湯,嗯,不錯。

宇宙收納盒


現在的北京已經不是北京人的北京了。他是全國人民的北京。如果你真是老北京人都不好意思在北京待著。城裡頭找老北京人比較難。如果在燕郊,通州,大興倒是有的是。四六九城的公交車坐的都是。操著南腔北調得外地人。再說說北京的。老字號和百年老店。掰掰手指頭。也出不了20幾個。而如今大街小巷小衚衕,到處都有百年老店和老字號,什麼爺爺飯店。奶奶春餅。胖子包子,傻子麻辣燙。都敢稱自己是老字號。過去北京做買賣那種吆喝聲。早就消失了。前門大街大柵欄裡早被外地人的。招攬聲給淹沒了。瑞蚨祥盛錫福。裡邊兒賣的東西千篇一律。北京已經沒有什麼自己的特色了。除了你去北海中山公園兒。景山,天壇和故宮感覺到自己還在北京,一旦離開這些地方。你就迷失了方向。感覺到北京已經被全國全世界給融化了。北京的現代化已經融入了世界,成為了國際大都市。那些摩天大樓已經代替了。小衚衕四合院。現代化的商業街。早就替代了東安市場,百貨大樓。 我留戀老北京。也喜歡現代化的北京。說了這麼多廢話,別人認為的廢話。已經跑題了。順便再說兩句,外地人看著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北京。人愛吃的臭豆腐。豆汁兒。還有豆汁的下腳料,麻豆腐。這些東西。北京人吃的津津有味兒。外地人絕對是到老錢都不吃。還有北京的烤鴨。外地人覺著是。著名的美食。都爭相恐後的想嚐嚐。沒想到到了老字號那昂貴的價格卻把人擋在了門口。這些外地人覺得。幾十塊錢一隻的鴨子為什麼要賣那麼貴?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現在北京的烤鴨。已經和海南的魚。青島的蝦齊名了。





木星169826857


北京人的熱情是出了名的,假如有外地的朋友從天橋想去北海公園,您只要打聽的是北京老人兒,一準兒的告訴您去坐5路車又省錢又方便,在公共汽車上,北京老太太只要聽見旁邊兒的兩個人在商量著北海公園哪站下車,立馬接過話來告訴您哪站下、走哪個|門(公園)更方便。

北京人的玩兒也是出了名的,有的簡直讓外地朋友感到匪夷所思,就哪溜狗狗的事說吧,上一期李然主持的《最北京》有一期專門對文明溜狗的採訪,有的小狗在前面跑,主人把拴狗的繩往自己脖子上一掛跟著;還有的並非是什麼名犬,就是京城特有的小京叭兒,主人照樣喜歡的不得了,過路口時還要抱起來對狗說:寶寶,沒看到對面兒是紅燈嗎?這樣瞎跑多危險呀;最不可思議的是前兩年有個報道,有位女士下班以後,悠然自得地拴著一隻200多斤的大肥豬溜著;還有人拍到過有一哥們兒拴著棵白菜溜的,這些您都聽說過嗎?(謝謝)。


捕霧網


您的提問太籠統,您說的是吃的?用的?還是現象?

提籠架鳥是北京老年人的一種生活樂趣,哪個公園河邊都能看到,外地人也許不理解。

北京人的吃食比較隨意,滷煮,豆汁,炒肝,炸醬麵,涮羊肉,烤鴨等外地人可能沒吃過,但在北京人看來是代表了北京的特色,很平常。

北京人不注重外表,穿衣不講究,隨隨便便。舒服就得。外地人說北京人太土,很不理解。

其實,一人一個活法,自己喜歡的就得。


皇城根666


先講吃吧,豆汁,焦圈,滷煮火燒老北京人司空見慣了,經常吃啊。外地來北京工作或是旅遊的會覺得匪夷所思,那多難吃啊。其實各地的吃食,都會出現本地人愛吃的要命,外地人是完全受不了。比如網紅的鯡魚罐頭,本地人愛吃,但很多人受不了那個味。

再講講禮節吧,和長輩人說話,必須要帶您字,不然會被人家笑話的。沒家教的。有的外地朋友就總是你你的,聽著很不舒服的。

總的來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家都會受到本地文化的影響。





休泊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豆汁兒。俗話說:沒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老年間北京胡同裡,廟會上到處都能看見賣豆汁兒的小販。“北京豆汁兒,旗人的命根兒”老北京人非常喜歡喝。很多來北京旅遊的人,會慕名品嚐豆汁兒。咱從豆汁的滋味來說,那簡直就是一股餿泔水味兒。外地朋友捏著鼻子都喝不下去,很難理解北京人怎麼會愛喝這東西。

還有就是北京話的兒化音,有時候會讓外地朋友的聽得一頭霧水。比如“前門”和“前門兒”,前者是地名,後者加個兒,意思就變了,指“開在正面的那扇門”。

另外北京人習慣稱呼對方“您”。稱呼長輩用“您”,外地朋友都能理解。可面對不熟的人,不論對方性別年齡,都要用“您”,這個很多外地朋友就難以理解了。其實“您”字是北京人特有的用語,甭管是家人還是外人,打招呼都是,“您回來了?”“您吃了嗎?”“您這是上哪兒去?”從小家長就教孩子這麼說話,都習慣了。


法制晚報


我覺得是這個



用戶900637221


北京人窮講究,來源於北京原先是旗人所在城市,符合孔老夫子的標準,連吃個鹹菜都要擺上小盤切得很好看才行。但過去提籠架鳥,趿拉著鞋,敞胸露懷的也是“北京爺們兒”,這就跟孔夫子要求相差太遠了……



人生如詩14


北京司空見慣的是外地人比本地人多,匪夷所思的是北京人在北京都消聲匿跡了。建議把北京市列入河南省,全稱為河南省北京市。


放情詩酒


本地人招待客人司空見慣,客人覺得沒做成主人匪夷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