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押注激光雷達 馬斯克:“傻瓜才用 誰用誰完蛋”

​特斯拉豪言2年內實現全自動駕駛。


蘋果造車押注激光雷達 馬斯克:“傻瓜才用 誰用誰完蛋”


“嘴炮”馬斯克又上了頭條。

4月22日,特斯拉在加州帕洛阿爾託舉行了投資者日,馬斯克展示了特斯拉的“全自駕計算機”(full self-driving computer)。這也意味著,Autopilot 硬件 3.0 正式亮相。馬斯克還表示,預計將於2020年第二季度推出完全自動駕駛汽車。

除了之外,他對激光雷達的看法再次引發巨大爭議。“傻子才用激光雷達,現在誰要還是靠激光雷達,那就註定完蛋!激光雷達用了一大堆昂貴的傳感器,毫無必要。”

據瞭解,傳感器相當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通過傳感器,自動駕駛汽車能夠識別道路、其他車輛、行人障礙物和基礎交通設施。按照自動駕駛不同技術路線,傳感器可分為激光雷達、傳統雷達和攝像頭三種,各具優缺點。

清華大學鄧志東教授介紹,自動駕駛環境感知的技術路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視覺主導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另一種以激光雷達為主導,典型代表如谷歌Waymo、Uber、福特、通用、蘋果等。

此前,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稱,蘋果正與至少四家公司談判,希望能夠尋找到比當前更小、更便宜的下一代激光雷達。除此之外,知情人士還表示蘋果可能正在自主研發激光雷達。

部分業內人士告訴時間財經,此次事件是技術路線之爭,最終哪種傳感器會成為主流,主要取決於市場和用戶。不管如何,最終主流傳感器要保證感知的穩定和準確。從目前來看,激光雷達相較攝像頭有很大的優勢。

Velodyne亞太區總監翁煒表示,目前最佳的無人駕駛的方案沒有定論,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只用攝像頭也是可以實現的,關鍵是特斯拉對自己車輛用途的定義,如果是全天候全場景無人駕駛,單一攝像頭解決方面已經被證實是有缺陷。

技術路線之爭?

自動駕駛技術分為多個等級,目前國內採用較多的是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分類標準。按照SAE的標準,自動駕駛汽車視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水平分為6個等級:無自動化(L0)、駕駛支援(L1)、部分自動化(L2)、有條件自動化(L3)、高度自動化(L4)和完全自動化(L5)。


蘋果造車押注激光雷達 馬斯克:“傻瓜才用 誰用誰完蛋”


從實現自動駕駛方向來看,特斯拉與Waymo代表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特斯拉選擇從L2級慢慢向L4/L5級過渡;Waymo則準備一步到位,直接開始L4級自動駕駛的研發。

這也決定了他們採用不同的傳感器。部分業內人士告訴時間財經,特斯拉選擇的攝像頭視覺,屬於被動視覺,受環境光照的影響較大,目標檢測與SLAM較不可靠,但成本低。激光雷達是主動視覺,它的目標檢測與SLAM比較可靠,但是卻丟失了顏色和紋理且成本高昂。

從目前來看,特斯拉在實際數據上更具優勢。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擁有約50萬輛配備自動駕駛硬件的汽車,可以在行駛中採集數據並供給人工智能神經網絡,不斷提高車輛識別圖像和自動駕駛能力。

不過,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目前,已經有至少四起致死事故與特斯拉Autopilot有關。2016年1月,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特斯拉Model S撞上一輛正在作業的道路清掃車,車主死亡;2016年5月和6月,美國和瑞士也各自發生一起,因Autopilot引發事故;2018年,美國加州,一輛Model X在高速公路行駛時,撞上混凝土隔離帶,駕駛員死亡。

相比之下,更多的企業選擇了技術先進的激光雷達。目前,在激光雷達領域,百度、福特、戴姆勒、德爾福、採埃孚、英特爾均有所佈局。除此之外,谷歌Waymo在2017年2月宣佈,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了90%以上;通用汽車2017年10月宣佈,收購激光雷達創業公司Strobe,據稱後者技術可將激光雷達成本降低99%;激光雷達巨頭Velodyne的巨型工廠“Megafactory”的新產線已經投產,預計產能將達到100萬臺/年。

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克還提到“2020年第二季度推出完全自動駕駛汽車”,但這遭到部分業內人士的質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長期參與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史蒂文·施拉多弗表示,馬斯克聲稱的技術目前“並不存在”。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目前有60多家公司正在研發自動駕駛汽車,而專家普遍預計,至少在10年內,能夠完全應對所有行駛狀況的最高級別(L5)自動駕駛技術無法實現。

蘋果倒數第二?

目前,自動駕駛的競爭,主要在中美企業之間展開。2019年3月,美國市場研究機構NavigantResearch發佈了最新的自動駕駛競爭力榜單。其中,美國Waymo、通用Cruise和福特自動駕駛子公司,成為了當前行業領導者;百度Apollo、戴姆勒-博世、寶馬-英特爾-FCA、Uber等成為了當前行業“競爭者”;蘋果和特斯拉則被劃分為挑戰者。


蘋果造車押注激光雷達 馬斯克:“傻瓜才用 誰用誰完蛋”


在產品研發上,Waymo暫時是全球公認的技術領跑。Waymo進入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有十年時間,測試里程數在行業遙遙領先。2019年4月,Waymo表示,他們已選定底特律的一家工廠來大規模生產自動駕駛汽車。

備受關注的蘋果,雖然起步較早,但發展並不順利。據瞭解,2015年,“泰坦計劃 (Project Titan) ”啟動,研發人員超過5000名。2018年,蘋果擁有了加州擁有66輛自動駕駛汽車,僅落後通用汽車的117輛。

不過,2018年美國加州車管局(DMV)公佈的數據顯示,蘋果以1.1的MPD值,在所有提供數據的自動駕駛企業中,排名倒數第二。這意味著,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每行駛不到2公里,就需要人工接管一次;反觀排名第一的Waymo,行駛1.7萬公里才需要人工介入一次。

在國內,雖然無人駕駛行業發展尚且不夠成熟,但整體環境發展態勢良好。就目前而言,國內企業加速佈局無人駕駛,包括國內的BAT、華為等科技巨頭,以及一汽、上汽、長城、北汽、長安等傳統自主品牌。

2019年3月底,《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2018年度工作報告》對外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百度、蔚來汽車、北汽新能源、小馬智行、騰訊、滴滴等8家企業,總測試里程達到15.36萬公里。其中,百度以45輛自動駕駛車輛規模、約14萬公里安全測試無事故成績、多道路場景覆蓋的技術實力一騎絕塵。

對於未來,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吳聽表示,中國 L4 以上的無人駕駛發展,會分三個階段:大概到 2023 年,在一定可控的使用場景中,比如說在一些人流或者車流相對小的區域,會實現無人駕駛的大規模應用;到 2027 年,比較多的場景中能夠實現無人駕駛;如果要讓無人駕駛技術在所有的場景下達到成熟、可商業化,可能要到 2030 年之後。(北京時間財經 歐陽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