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丞相,為什麼胡惟庸會死、丞相制度會被廢?關於胡惟庸之死

胡惟庸的死,是咎由自取,但是也是朱元璋廢除相權的開端,至此之後,從明到清,不再設置丞相實職

最後的丞相,為什麼胡惟庸會死、丞相制度會被廢?關於胡惟庸之死

朱元璋和胡惟庸電視劇照

胡惟庸其人

胡惟庸,是鳳陽定遠人,是朱元璋的老鄉,屬於淮西勳貴集團。淮西勳貴集團開始是以丞相李善長為核心的。李善長退休之後,轉為以胡惟庸為核心。胡惟庸早年是在朱元璋攻佔和州時前來投奔的,然後從朱元璋手下的一名小吏開始做起,兢兢業業一直做到丞相的高位。到了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時正式升為丞相。

胡惟庸成為丞相之後整整四年,中書省只有他一個丞相,加上胡惟庸個人權力慾非常強,因此在朝廷內部拉幫結派,不斷的擴大自己所屬淮西勳貴集團的利益。而且在處理國家政務的時候,他很多事情都不奏報朱元璋,多數時候都自行處理,甚至大臣上奏給朱元璋的奏摺他都會先私下拆開,如果是對自己集團不利的,就全部打壓不報。

最後的丞相,為什麼胡惟庸會死、丞相制度會被廢?關於胡惟庸之死

明太祖畫像

皇權和相權之爭

其實朱元璋一直就想廢除中書省這個機構,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還是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時,朱元璋稱吳王,沿襲元制設置百官,並在新設立的中書省中以李善長為中書省右丞相,徐達為中書省左丞相,後來又改以李善長為中書省左丞相(以左為尊,正丞相)。

等朱元璋將元順帝趕到漠北統一天下之後,朱元璋開始改革原來的行政機構體制。首先是取消了元朝的路級建制,建立了承宣佈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揮使司三司互相牽制,加強中央集權。

等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梳理好之後,回過頭來,朱元璋的皇權和的胡惟庸為代表的相權之間,衝突開始日趨激化。中書省總理吏、戶、兵、刑、禮、工六部事宜,以中書省左丞相為最高長官大權獨攬權力極大。身為中書省左丞相的胡惟庸排斥異己擴展勢力,淮西勳貴集團已經嚴重威脅到朱元璋的皇權統治。

起初以劉基為代表的浙東派集團還能和淮西勳貴集團相抗衡。但是由於朝中淮西勳貴的勢力比較強大,劉基屢次遭到排擠。直到被胡惟庸在一次誣陷劉基之後,劉基被迫告老還鄉,不久就積鬱成疾而病死。劉基一死朝中再無可以和淮西勳貴分庭抗禮的人了,浙東派也因此實力大減,以胡惟庸為代表的淮西勳貴一時之間權勢熏天。

最後的丞相,為什麼胡惟庸會死、丞相制度會被廢?關於胡惟庸之死

明初疆域地圖

丞相制度被廢,皇權空前加強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胡惟庸稱其舊宅的井裡湧出醴泉,非常祥瑞,所以邀請朱元璋前來自家宅邸進行觀賞。當朱元璋應邀前往時,有位太監出來阻止並提醒朱元璋千萬不要前往胡惟庸宅邸。朱元璋覺得情況有異,於是登上宮城城門,往胡惟庸家裡望去,發現胡惟庸家裡塵土飛揚,特別是在牆道、過道上隱隱約約好像藏有很多士兵。於是朱元璋大怒,以謀反的罪名,當天逮捕胡惟庸並處死。

因為胡惟庸謀反的案件,受到株連而死的人有三萬餘人,被誅殺或已死而被追奪封爵的功臣就總計有二十一名侯爵。一大批功勳舊臣高官們陸續受到牽連,或被殺或被捕。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朱元璋又將已經77歲高齡的韓國公李善長及全家七十餘口處死,淮西勳貴從此衰敗。而朱元璋也藉此取消了中書省這一機構,丞相之位也被革除。胡惟庸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丞相。隨後朱元璋要求六部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實行六部治國,並且要求不許後代再設丞相一職,到了明成祖的時候就形成了明朝的內閣制度。

胡惟庸案之後,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朱元璋又發起“藍玉案”,大將藍玉及被株連的一萬五千餘人被殺,朱元璋大殺功臣,重重的打擊了功臣勳貴集團,從此沒人再敢僭越皇權了。

最後的丞相,為什麼胡惟庸會死、丞相制度會被廢?關於胡惟庸之死

明成祖畫像

最後的贏家

朱元璋由胡惟庸案起,大殺功臣,又把長期駐守北方的大將藍玉給殺了,大力剷除功臣宿將。其實在洪武初年,朱元璋總結前代教訓,認為唐宋之所以滅亡,就是缺少親藩屏衛,於是採取分封諸子的策略,扶植親王鎮守重鎮保衛皇室。可是朱元璋萬萬沒想到,在他死後才不到五年,在北方的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打敗了皇太孫朱允炆(史稱建文帝),並且隨後遷都北京。

朱棣建年號永樂,史稱明成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