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定位為城市綜合性公園,服務於周邊城市居民的同時,兼具旅遊功能。公園還是韓城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韓城著力打造的一張城市名片。

01 設計背景

公園位於陝西省韓城市芝川鎮,司馬遷祠風景區腳下,澽水河之西。是韓城市澽水河生態景觀項目之一,澽水河生態景觀項目是連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城景區和司馬遷祠國家4A景區的重要景觀連接軸。

公園總佔地213公頃,規劃設計沿襲自然山水園林的手法佈局,充分利用原有大面積低窪溼地的特徵,因地制宜開闢大面積的水面,為造園形成基本的水系。同時,根據場地的歷史特徵,追溯司馬遷所處時代,以漢武帝建章宮“一池三山”的佈局構建公園的空間骨架;吸取中國傳統優秀園林的造園思想和佈局精粹,營造“北雄南秀”並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山水園林。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02 營造策略

營造地形——挖湖堆山

完美的地形是施工的基礎,地形的高低起伏構成公園的山水骨架。首先需要定製公園的最高點(15米),通過觀察周邊土塬的關係,根據最高點確定其他地塊的豎向高度,保證公園整體地形連貫、內外空間關係完善。

公園原場地較為低窪,設計根據現狀合理劃分空間,為後期的造景打造良好基礎。由於地形改造時正處於冬季,土壤多已上凍,挖掘難度較大,經多方分析後,決定對湖底淤泥進行挖掘,總共清除30萬立方米土方,並用於地形改造。

建築小品——畫龍點睛

中國傳統園林中,建築以其輕巧靈動的飛簷、翹角、朱欄融合在山水之間,掩映在花木之中,不同形式的建築和植物、小品的不同組合,構成了多變的園林空間。國家文史公園中的建築有:司馬追風閣、瀛洲榭、柳堤映翠長廊、臥澤別館、和風皎月樓、譚月軒、邀月居、醉月舫、牡丹亭等。

園內充分利用建築小品的成景、觀賞和渲染氣氛等用途,因地制宜地進行佈置,如芝川古渡以司馬遷祠甬道中軸線為中心,端點臨湖處營造10米高的牌坊,演繹當年渡口景觀;西入口臨水處建立象徵中國傳統文化十二生肖的6座鼓樓,與芝川古渡的牌坊隔水相望,成為對景;牡丹岩石園的牡丹亭,為八角形重簷,北方青灰瓦蓋頂,構成牡丹岩石園的主景;澽水觀魚的亭廊組合環抱圍繞中心魚池,此處的建築既組合成景,又提供休憩賞景的功能。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蒔花栽木——季相變化

公園採用當地豐富的植物種類,凸顯植物多樣性和地域性;使用不同的配置手法,增加多層次的植物觀賞空間;利用常綠、落葉冬態對比,針葉、闊葉葉形、葉質對比,春、秋葉色對比,喬、灌、草形態對比等豐富的變化,進行搭配種植,做到四季有景,意各不同。

如:

芝川古渡牌坊前筆直的大道中間營造草坪花壇,兩側種植高大的油松,形成古渡的氣勢和氛圍;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芝川古渡周邊綠地種植高杆白樺,白色的樹幹與綠色草坪,在形態、色澤、質感上產生了強烈對比,將北方園林的大氣與南方園林的剔透完美融合;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牡丹岩石園整體以深色高大喬木為背景,色葉植物搭配,各色喬灌木輔之(油松、銀杏、海桐、五角楓等),用北方植物營造出南方景觀,利用湖石築高臺、湖石夾道,把近1萬株的牡丹和芍藥鋪陳於園中;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澽水觀魚10米高的湖石假山,用黑松、連翹、迎春等植物於縫隙中種植,將山石的剛與植物的柔進行了對比,增添了假山的自然野趣和樸實效果;桃花坡下使用桃樹、杏梅等營造春季花飛滿天的景觀效果;瀛洲觀荷的木棧道、觀景平臺周邊配置多品種荷花以及水生植物,營造親水、幽靜的景觀效果。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水景營造——光影相約

園林無水不活,水景營造首先要保證水源。公園的水源來自澽水河,並在出水口設置了汙水處理廠,將公園內的水進行淨化後再排出,保證了公園的清潔用水和自用水循環。

文史公園以司馬湖為中心,打造“一湖一堤兩溪三島”的水景格局。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西入口廣場、芝川古渡等以遊人集散功能為主的區域使用直立式駁岸,瀛洲觀荷、水上森林、澽水觀魚等以遊人散步、觀景、親水為主的區域使用草坡、木棧道和出挑式觀景平臺結合的自然式駁岸,井田制水生植物園、桃花坡、楓林啼鶯等區域也是自然式駁岸。此外。根據景點需求,佈置小型水景,如澽水觀魚的假山瀑布,西入口廣場的互動式旱噴等。

中國傳統園林的水景營造非常注重水中倒影的虛實應用,水上的建築、假山石、植物倒映在水面上,園林景觀變得更加豐富、鮮活。文史公園的水景營造充分利用司馬湖水面,觀察一日、四季的光影變化,在水生植物種植時留足水面空間,同時站在觀景點不斷觀察和調整,最終達到天光雲影、湖光瀲灩、水天一色的效果。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03 運營活動

建成後的國家文史公園成為韓城市旅遊新地標。人文園林通過多元化的運營活動和營銷手段,提高國家文史公園景區的持續關注度和遊客黏度,促進當地園林旅遊的發展。

鬱金香文化節

2017年4月,國家文史公園舉辦了首屆韓城國際鬱金香文化節,旨在豐富韓城文化旅遊項目種類,打造韓城旅遊又一張“金名片”。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本次鬱金香文化節規模大、品種多。以鬱金香為主,共栽植展示鬱金香200多個品種300餘萬株。這是全國規模最大、景觀最佳的公園花展之一。

此外,本次鬱金香文化節藝術性較強、活動類型豐富。園內精心打造了眾多主題鬱金香景觀,滿足各類遊客的審美需求。園區還結合鬱金香花展,策劃了眾多節日活動。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睡蓮文化節

2017年9月,國家文史公園舉辦了全國首屆睡蓮文化節,這是國內首次以睡蓮文化為主題的盛會。依託人文園林旗下全國最大水生植物園及豐富的睡蓮品種,圍繞“睡蓮文化體驗”和“韓城文化體驗”兩大主題,融合韓城人文風情及睡蓮文化,舉辦國家文史公園睡蓮展、第三屆全國睡蓮學術研討會、園林實景睡蓮文化節開幕式文藝晚會等系列主題活動,並設計打造睡蓮花溪、水生植物花園及各類景觀小品,將花展與韓城歷史文化高度融合。

開幕式文藝演出是睡蓮文化節的一個亮點,演出結合園中“瓊島攬月”的場地特點,將節目的表現形式與亭臺軒榭橋舫湖充分結合,打造體驗式的開幕晚會。整場文藝演出以宣揚睡蓮文化為主旨,傳承發揚韓城精神為目標,將韓城的厚重文化融入“北雄南秀”的園林景觀與恬靜優美的文藝演出中,呈現給觀眾一場視聽盛宴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從史書裡走出來的山水園林——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

攝影:徐春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