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要強“三走”增“四力”書寫時代華章 宣講家網評論

點擊 “宣 講 家 網” 可以訂閱!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必將不斷產生更多生動的故事、更多新時代的英雄,凝聚起更多崇高的精神,呈現更多斑斕的動人景觀。身處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我們是幸運的,更要承擔起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

文化藝術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都是人類社會實踐發展和文明進步的實踐者和創造者。文化藝術工作是時代前進的衝鋒號角,哲學社會科學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新时代要强“三走”增“四力”书写时代华章 宣讲家网评论

習近平總書記的精闢論述,與此前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等多個場合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相互呼應、一脈相承,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共同構成了指導新時代文化文藝工作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大理論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寧靜致遠,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個國家不能沒有根,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

作為新聞戰線的一位老兵、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我要以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的精神,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學習貫徹往實裡走、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書寫時代華章。

一、新時代要強“三走”,深化理解認識,堅定理想信念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職責使命中,“舉旗幟”是第一位的。

舉旗幟,就是要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往深裡走、實裡走、心裡走,讓黨的創新理論成為時代最強音。

一要體現一個“實”字,用鮮活的實踐展現真理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的講話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我們推動工作的指針。在深入學習過程中,必須自覺把自己擺進去、沉下去,既準確領會,掌握真諦要義,又深入思考,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真正把這一思想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要將抽象理論和生動實踐結合起來,將深邃思想和問題回應統籌起來,將理性闡釋與感性呈現一致起來,讓群眾在真實可感、鮮活生動的作品中感受到真理力量。善於運用深入淺出的樸實語言,通俗易懂,增強吸引力感染力,提高針對性有效性。

二要圍繞一個“深”字,用透徹的闡釋揭示思想真諦。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要把思想內涵講透徹,深入揭示黨的創新理論的精髓要義。當前,要重點在“深化”上發力。通過新聞宣傳、社科研究等多種形式,深入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豐富的科學理論內涵、實踐要求,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在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上更要做到自覺貫徹運用。要善於用家常話進行宣講,力求既準確嚴謹,又通俗易懂,把深邃的思想講透徹,把高深的理論講鮮活,把精闢的語言講通俗。同樣,對於藝術家來說,認識和理解生活需要高度,深入生活需要深度。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真正從內心把“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作為創作的必由之路,堅持不懈走下去,努力創作無愧於新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

三要聚焦一個“心”字,用理論的溫度激發心靈的共鳴。

不論新聞宣傳工作,還是文化藝術、社會科學工作,做的都是培根鑄魂的工作,都是凝心聚力的工作,都是承擔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所以在理論闡釋、新聞報道和藝術創作中,既要言之有物、曉之以理,也要動之以情、引發共鳴,在情感上認同,從心底裡信服,做到在“入眼入耳”的基礎上“入腦入心”,進而引導、啟迪人們轉化為堅定信仰和自覺行動。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化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創作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

二、新時代要增強“四力”,提升履職能力,書寫時代華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和文化文藝工作者,新時代增強“四力”,也就是要提升個人政治素質、理論水平、業務能力、工作作風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面提升履職盡責的本領水平,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新形勢下的使命任務。

一要増強腳力,就是要增強行動的能力,增強調查研究的能力,增強深入基層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

腳上沾滿多少泥土,心中就會裝滿多少真情。在這方面,我作為職業新聞工作者有著深切的體會,好的稿子就要沾滿泥土、帶著露珠、冒著熱氣,這是記者紮實採訪、體驗生活的結果。藝術創作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從事書畫藝術創作,更要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這就需要走進生活深處到底,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只有充滿生活氣息的作品,才會更加厚重、激盪人心、受人歡迎。要弘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優良作風,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生活中去,從廣闊大地發現創作題材、挖掘生動事實,在社會實踐中深入瞭解世情國情黨情,親身感知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加深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真正紮下理想信念之根、為民情懷之根。

二要增強眼力,就是要增強觀察力、發現力。羅丹說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是對藝術家的要求。而衡量新聞工作者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能不能從社會生活的萬千氣象裡找出有價值的新聞,能不能從紛繁複雜的表象中洞察事物最本質的特徵。新聞工作者和藝術家都要練就“火眼金睛”,善於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既要見人之所見,更要見人所未見,深刻揭示事物發生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三要增強腦力,就是要增強判斷力、辨別力。要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切實增強政治判斷力和政治鑑別力。要善於從政治上來觀察問題、分析形勢、認清主流,準確認識一篇新聞報道的政治影響、政治意義,一件藝術作品蘊含的思想意義、社會價值,做到一切著眼大局、一切服務大局、一切有益大局。

四要增強筆力,就是要增強表現力、傳播力。腳力、眼力、腦力,最終要靠筆力來體現,要運用樸實的語言,讓人讀得懂,要用喜聞樂見的方式,把人吸引住。筆力,體現在文字工作者的構思寫作中,體現在藝術家的筆頭畫面表達中,是新聞工作者和文化文藝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的集中表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必將不斷產生更多生動的故事、更多新時代的英雄,凝聚起更多崇高的精神,呈現更多斑斕的動人景觀。身處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偉大時代,我們是幸運的,更要承擔起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新聞工作者要在匯聚磅礴力量中發聲吶喊,文化文藝工作者要在重要的歷史時刻必須在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在偉大變革中釋疑解惑。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通過新時代要強“三走”、增強“四力”,進一步提高業務水平,不斷完善自我,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唱響奮進凱歌,凝聚民族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張錦 新華社原秘書長、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長按二維碼,下載宣講家網手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