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要”來“鮮花和掌聲” 卻“要”不來民心

現實中,少數幹部作風官僚,倚仗公權行事倨傲。有的喜歡“擺架子”“造聲勢”,走到哪裡都要“鮮花和掌聲”;有的高高在上,對群眾愛答不理;還有的對上對下不一樣,對裡對外不一樣,看人下菜碟……種種官僚主義表現,讓群眾深惡痛絕。(4月23日 人民日報海外網)

毋庸置疑,“鮮花和掌聲”是黨員幹部喜愛的,如果“鮮花和掌聲”是群眾真心付出,發自內心,那說明我們的黨員幹部贏得了民心,但是,若是利用權力“要”來的排場,那隻能凸顯我們幹部的官僚主義作風,必須引起廣大黨員幹部的高度重視。

走到哪裡都要“鮮花和掌聲”,這種愛面子講排場的心態有悖於倡導良好作風。顯然,這種“要”來的“鮮花和掌聲”與我們黨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背道而馳,也有悖於黨中央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部署要求。如果對“排場”過度追求,刻意在群眾面前“擺架子”“造聲勢”,甚至到了奢靡浪費比闊氣的地步,這幹部的良好形象也就一落千丈了。

其實,領導幹部最好註腳就是“公僕”,是應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希望領導幹部下鄉,不管是慰問也好,調研也罷,都不要講究排場,不要總要求“鮮花和掌聲”,而應輕車簡從,少帶陪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深入群眾,才能降低行政的成本,才能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才能展現黨員幹部的務實作風。

當然,黨員幹部渴望贏得群眾的“鮮花和掌聲”,自然無可厚非。但是,把群眾放在心上,才是贏得“鮮花和掌聲”的基礎。黨員幹部把人民群眾放心上,就要把群眾當朋友、當親人,在感情上貼近群眾,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帶著感情服務群眾,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在行為上貼近群眾,經常到田間地頭、農家炕頭與老百姓嘮家常、話民生,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才能消除牴觸和隔閡,不斷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鮮花和掌聲”。

有人說:“你離群眾有多近,群眾就與你有多親;你為群眾解難有多少,群眾對你滿意就有多少。”只有心中裝著群眾,才能對群眾懷有敬畏之心、關愛之心和服務之心,才能做到多一點回報之心,少一點埋怨之聲,才能放下架子,走進群眾之中,贏得群眾的“鮮花和掌聲”!

不過,成績越大,喝彩聲越多,我們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僅要把“鮮花和掌聲”當做肯定,更要當做鞭策與期待。在如潮的好評面前,黨員幹部必須頭腦清醒。我們應該明白:要想得到老百姓永久的“鮮花和掌聲”,就要懂得公眾的真正期盼,懂得他們所希望的肯定不是幹部的粉墨登場,裝腔作勢,而是希望他們真正走進民心。(文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