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區塊鏈項目求生之道:裁員?重組?破產?

熊市區塊鏈項目求生之道:裁員?重組?破產?

引言

若你關注區塊鏈業界動態,會發現這個行業總是喜憂參半。

一面是多國政府監管收緊,一面是各行各業爭搶佈局;一面是互聯網金融巨頭陸續進場,一面是成百上千的區塊鏈項目橫死沙場……

危機並存,亙古不變。

據deadcoins.com網站統計,目前處於“死亡”狀態的區塊鏈項目已有將近1000個,這裡麵包括團隊跑路的、被黑客攻擊的、涉嫌抄襲的、欺騙性的。

而那些尚未進入“死亡名單”的很多項目,不死,也得蛻層皮。

受“加密寒冬”的影響,自去年下半年起,大批區塊鏈公司開始裁員減負,甚至不少潛力項目被迫重組或瀕臨破產。

有的狼狽、有的鎮定,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從這批區塊鏈大軍的熊市求生大戰中,我們能看到屬於這個行業特有的風險、轉機、成長和潛力。

比特大陸:重組裁員,跌落神壇,上市之路涼了又涼

加密貨幣這場寒風中,首先著涼的便是以挖礦業務為核心的企業。

行情低迷致使加密貨幣需求減少,這直接導致採礦業務及採礦硬件的需求下滑。

早在去年12月,Coinpost就曾報道,日本互聯網巨頭GMO集團宣佈因挖礦業務競爭環境嚴峻,採礦業務損失慘重,決定停止採礦設備的開發、製造和銷售。

而中國加密貨幣礦業巨頭比特大陸更是受到極大衝擊。

自去年底到今年初,比特大陸先後關閉了以色列研發中心、阿姆斯特丹海外辦事處、並擱置在德克薩斯州Rockdale建立巨型比特幣礦場的計劃。

與此同時,多家媒體報道,比特大陸陸續完成了涉及區塊鏈、人工智能、芯片等多條業務線的大規模裁員,砍掉挖礦業務,並大規模傾售二手礦機。

另有媒體據比特大陸最新財務數據推斷,其去年第三季度虧損約5億美元。

據火星財經報道,比特大陸在進行2018年業務回顧和2019年業務展望中,承認了其擴張存在問題,並表示已經開始優化業務線、消減業務流程、迴歸核心業務、實現精細化運營。

自然,比特大陸轟轟烈烈的上市之路,也為凋敝的挖礦行情和糟心的財報狀況所牽累,至今懸而未決。

NEM(新經幣)基金會:資金到手迅速重組求新生

NEM(新經幣)是一個始於2015年的老牌區塊鏈項目,更是一個全球市值排名前20的明星項目。

然而,今年1月31日,據Coindesk報道,NEM基金會計劃對150名員工進行裁員,並尋求750萬美元的緊急資金以防破產。

瞬間,投資者都大驚失色,以為NEM要破產。

據新任NEM基金會主席Alex Tinsman在2月1日向Coindesk透露,由於NEM前任治理委員會的管理不善,基金會正在面臨嚴重的預算削減和裁員風波。

針對此次財政危機和管理危機,NEM基金會在近一個月內作出了三方面努力:

1)資金方面,NEM基金會向社區提交了緊急資金救助申請。

值得慶幸的是,2月20日,基金會通過投票最終決定從儲備中拿出2.1億原生代幣XEM(約870萬美元),其中,首批2500萬枚XEM (104萬美元)將用於第一階段,並已於3月7日啟動。

2)團隊管理方面,NEM基金會於3月8日公佈了重組計劃,決定修改現有的組織結構和資金使用規制,計劃減少營銷活動,建立以產品為中心的團隊;同時解僱了大部分(約100名)員工,包括顧問和全職工作人員。還擬成立一個“轉型工作組”,致力於實現短期目標,包括為員工制定每週和每月的報告,以及員工績效打分制度。

3)技術方面,NEM即將推出Catapult區塊鏈引擎,該引擎旨在為私人和公共網絡提供支持。

NEM基金會針對此次危機的反應算是很迅速,並且得到了社區力量的支持,但重組是否給NEM注入了足夠的新生力量還有待觀察。

RChain(日鏈):重組無下文、破產倒計時進行中

“我們的日鏈現在怎麼樣了,還有活下去的希望嗎”?

——這是RChain(日鏈)中國社區用戶群內投資者們3月份以來的慣例性問候。

這個發起於2016年底的老項目,無論是開發目標、技術理念,還是團隊構成、早期支持者陣容,都無一不彰顯著其優質基因和強大的實力,項目市值排名也曾一度上破全球前30。

歷經兩年,Rchain沒有被人指責項目方圈錢跑路,沒有遭受黑客攻擊,也沒有休克性躺屍,並且其Github代碼更新一路勤奮領先,但是,基金會的錢花光了,項目欠下鉅額債務無法償還面臨破產清算。

經小蔥瞭解,主要原因在於項目運轉期間,團隊管理不善及治理不當,缺少前瞻性的資金使用、運營規劃及監督審查體系,導致現金流斷裂,開發工作難以為繼。

社群用戶普遍對現有的以Greg為首的管理團隊不滿,希望通過破產推翻當前治理框架,實現“刮骨療傷”。

不過RChain董事會最終在權衡利弊後,作出“繼續經營合作社,暫不破產”的決定,並表示,近期將對董事會進行重組,Greg之後將專注於技術研發而非管理。

不過目前為止,RChain董事會重組進行得怎麼樣還尚無下文,小蔥就此聯繫臨危受命的執行董事而Barry Cynamon,也尚未收到回覆。

但是,據社區核心成員根據已披露的財務數據推測,RChain的現金流大致只能維持一個月,並認為,屆時若團隊無法引入新的資金又無法解決債務問題,必將破產,因此社群用戶在給Rchain做破產倒計時。

編輯此文時,RChain中國社區核心用戶群還在自發就社區發展意向進行投票。

不管怎麼樣,Rchain項目從光芒萬丈走到岌岌可危,值得行業從業者的深思和自省。

正如小蔥此前文章所言,RChain既給市場拋出了一顆信仰的毒藥,又給投資者開了一場治理的玩笑。臨了,一手好牌,結局難堪。

ConsenSys:一邊裁員減負、一邊業務擴張

比起RChain缺少規劃和前瞻性的“大手筆花銷”,以太坊生態內的區塊鏈企業ConsenSys似乎在開支縮減上格外敏感。

去年12月初,ConsenSys主動宣佈公司正進行重組,以在熊市中精簡業務模塊,“重新聚焦優先事項”,並確認將裁減13%的員工。

隨後12月底,有知情人士透露,ConsenSys正在分拆或削減其投資組合中一些創業公司的資金,並將進一步裁員。ConsenSys的企業和社會影響執行董事Vanessa Grellet 在1月份回應稱,該輪裁員主要是支持人員,且人數不超過10%。

與此同時,ConsenSys創始人Joseph Lubin也連發11條推文大方回應裁員舉動,並表示以太坊協議開發正在加速,將繼續投資外部項目、招聘人才,平衡公司業務和員工隊伍。

緊接著,2019年第一季度,ConsenSys先後投資了Allinfra(一家基礎設施投資初創公司)、Ligero(零知識證明密碼學初創企業)、PDAX(菲律賓加密貨幣交易所)等創業企業,並於2月份開設了新的香港辦事處,支持其亞太市場的發展。3月初,ConsenSys的Pegasys Tech團隊還推出了一個新的企業以太坊客戶端Pantheon 1.0。

經歷大規模裁員的ConsenSys並沒有呈現出氣息奄奄之相,相反,其業務擴張步伐似乎更加矯健。

求生之戰剛剛打響,從開拓到深耕,從“登機”到“續航”

上述區塊鏈項目外,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區塊鏈項目已經在熊市中被迫作出應對之策,裁員、重組、業務調整等等都是為需求新生力量。

去年11月底,區塊鏈社交內容平臺 Steemit發佈公告宣佈,由於業務回報減少、市場疲軟以及節點運行成本增加,將進行業務重組,並裁員70%。

據Coindesk消息,今年1月,企業區塊鏈軟件公司R3進行大規模的內部重組,兩名高管將離職。

據bitcoinexchangeguide消息,今年2月16日,英國加密挖礦提供商Argo宣佈,將對其業務進行重組、削減成本,並將於4月關閉挖礦即服務業務。

據Globes消息,今年3月,以色列區塊鏈公司First Digital Assets Group決定調整戰略,著手重組,並將進行大規模裁員。

就連相關政府部門也在今年2月專門為虛擬貨幣的冷卻做了業務調整。據Money Today消息,隨著虛擬貨幣的熱潮冷卻,今年2月,韓國金融當局紛紛解散了負責虛擬貨幣業務的專門組織(區塊鏈研究組、虛擬貨幣研究工作組等)。

……

當下,無論是加密貨幣採礦類企業、還是區塊鏈項目、還是加密貨幣交易所,都在或主動或被動地自查自糾,以圖在這個不知期限的“加密寒冬”中存活更久。

穿越熊牛,歷經數載,區塊鏈行業也算是一個有故事有積澱的行業了。

對於首批入局區塊鏈行業的人來說,最可貴的是開拓性和前瞻性,無論這批從業者做了什麼、成績如何,大多都會賺錢;

但現如今,全球範圍內,區塊鏈行業已經並正在湧入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媒體人、投資人、互聯網金融巨頭等等。

顯然整個行業已經從“比誰早”過渡到了“比誰好”的階段,從蠻荒開拓階段過渡到了專業性競爭階段。

2018年區塊鏈行業經歷了一次大規模洗牌,留下了很多創業者的屍體,或許,當下應該恭喜這些瀕臨破產或被迫重組的區塊鏈項目,因為它們依然在市場擠壓中戰鬥和掙扎。

至於機構重組、減負裁員是否意味著新生,還言之過早,區塊鏈行業的求生之戰才剛剛打響,區塊鏈項目也需要在市場競爭中久經打磨不斷變強。

區塊鏈創業從來不簡單

“區塊鏈是普通人逆襲的最後機會,我們要大膽擁抱區塊鏈”;——2017年牛市的時候,這樣的吶喊聲四處瀰漫。

但小蔥認為,或許區塊鏈給予了普通人一個慷慨的准入通道,但這絕不意味著區塊鏈是雞犬升天的捷徑。

首先,區塊鏈創業與互聯網創業有非常大的區別。

互聯網創業,從一個創業公司到一個上市公司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打拼、積累和擴張的過程。

而區塊鏈項目從一開始就由全球範圍內的社區用戶共同協作推動。也許創業之始是幾個人的團隊,但往往在短短几個月內,就會變成一個全球性的項目,廣大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媒體、基金會等等,與傳統的股權公司上市週期相比,區塊鏈企業走入大眾視野的時間極大壓縮了,同時需要解決的問題並未減少。

因此,與互聯網企業不同的是,區塊鏈項目創始人和創業團隊往往從一開始就需要同時駕馭著一家創業公司和一家上市公司,這就十分考驗一個初創團隊的綜合性解決能力。

此外,從此前我們梳理總結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大多數項目瀕臨破產或被迫重組的直接原因都是現金流斷裂,項目運營陷入危局。

而究其根本原因,則是大多數區塊鏈項目團隊治理經驗不足,在技術、產品、營銷各業務模塊上時常顧此失彼,很多企業甚至是一人身兼數職,專業性人員配備缺失。

區塊鏈企業的長跑,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經濟和區塊鏈商業的綜合謀劃過程。

不僅僅是技術先進性的賽跑,更是商業視野、遠見和執行力的長期較量。尤其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各個區塊鏈項目不僅要有能力自保,還要想辦法發展差異化,保持長遠競爭力。

而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區塊鏈項目特有的籌資投資體系使得人人都可以參與,這看似給了普通人“逆襲”的機會,實則時刻考驗著個人的風險判斷與應對能力。

費力剖析項目的成本高,但盲目押注或跟風投資的代價更大,資本的逐利性本身是沒錯的,但能否成全逐利則主要靠智慧而絕非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