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負債高企的泰禾集團,為何還要發債融資?

12月22日,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發佈的重磅宣言中,除了2000億的目標,還有降低高負債的目標。不過這一目標,在發債的公告公佈之後,顯得有些矛盾。

1月15日,泰禾集團復牌之後迅速漲停。這距離此前泰禾集團因股價出現異常波動,臨時停牌僅僅一週。因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在2018年實現2000億的銷售目標”,泰禾集團的股價被炒高,短短11個交易日,股價漲幅高達81.64%。

不過,這似乎並不能解決泰禾集團高負債和黃董事長急於融資的問題。就在停牌後的第2天,泰禾集團發佈了關於境外全資子公司發行境外美元債的公告。

一邊是大舉發債,一邊是高企的負債,還有一年45個併購項目,泰禾集團為何管不住自己“買買買的手”?

遊資持續炒作

1月15日,泰禾集團復牌首日再次漲停,成功四連板。據盤後的數據顯示,買入前五席位共買入1.92億元,其中中信證券上海分公司以8199萬元居首位,深股通買入3193萬元,光大證券溫州市府路營業部以3188億元居於第三席位,海通證券天津霞光道營業部和華泰證券深圳深南大道營業部分別居於第四、五席位。

此前,在遊資的炒作下,泰禾集團在11個交易日中,出現了5個漲停板,還因為連續的股價暴漲,在1月8日午間臨時停牌,進行自查。不過以目前的情形來看,停牌並沒有阻擋遊資炒作的熱情。截至今天收盤,報價為33.53元。

子公司境外發債

1月10日,泰禾集團發佈公告稱,1月9日公司境外發行人在境外完成了總額4.25億的美元債券定價,相關債券擬於2018年1月17日完成發行並在新加坡交易所掛牌。

公告還稱,公司早在2017年7月11日召開的會議中表示,批准公司全資子公司在境外公開發行美元債券,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美元,首期發行不超過5億美元,期限不超過5年,並且泰禾集團將無條件及不可撤銷的跨境擔保。

泰禾集團發行的債券期限為3年和5年,對應的債券年息3年期為7.875%,5年期為8.125%,每半年支付一次。據瞭解,在房產企業調控的大背景下,境內融資受到限制之後,越多的房企選擇在境外融資。

而就在12月22日,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發表要在2020年實現200億銷售目標的同時,還表示,要

在2018年上半年將公司的負債率降至79%、全年降至75%。

根據泰禾集團的財報顯示,其負債率已經高達85.48%。顯然,黃董事長也意識到自身頗高的負債率,提出了另一個小目標。一邊要降低高負債,一邊又大舉發債,目標什麼的,果然是說說而已。

從未停止的併購腳步

2017年在樓市去槓桿的調控下,大多數大型房企更加關注的是資金鍊的安全,大多在忙著降低負債率,房企越來越關心資金鍊的安全。比如,恆大開始贖回此前的發行的債券;SOHO持續在賣樓。

而泰禾集團的行為顯得有些與眾不同,據有媒體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泰禾集團進行了45場併購。外界對此的評論是,泰禾集團只是延續了一貫激進的風格。

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收購了29個項目,大量補充了土地資源,在項目獲取上合計投資了444.1億。根據泰禾集團收購的項目顯示,這些項目大多數是集中在京津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等重點區域。

正是因為這些併購,需要大量的資金。根據泰禾集團2017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額已經高達335.06億元,是2016年的三倍。公司短期借款263.09億元,長期借款631.32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101.76億元,應付債券233.53億元,有息負債總額達到1229.7億元。貨幣資金為156.68億元,股東權益合計為266.58億元。

房地產頭部流量時代到來

作為從福建走出來的閩系房企,泰禾集團從2014年開始在全國市場嶄露頭角,近兩年因多次拍下“地王”在房地產市場聲名鵲起。

那麼,在眾多大型房地產公司都降低負債的時候,為何泰禾還是一如既往的“激進”呢?

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產生了一批又一批房地產公司。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樓市調控,並且伴隨著房企整體銷售的規模擴大,使得行業集中度也逐漸增強。

通過對比2016年和2017年房地產銷售排名,越是頭部的房地產企業銷售額同比增幅越大;而在這一輪政策的調整中,受傷最大的是大量中小房地產商,大型房地產商得益於市場集中度的提升,銷量反而提升了。

這意味著,在房地產行業不斷髮展和被調控的過程中,頭部流量的時代即將到來。

頭部的大型房企會持續保持著銷售規模的領先,市場佔有率會持續提升。而處於中等規模的房企只有不斷的提升銷售額才能不至於被甩掉隊。對於房地產商來說,土地儲備量是影響公司銷售額的關鍵因素。

平安證券分析師楊侃分析預測,2018年房地產行業資金面中性偏緊,壓力點或在下半年。下半年行業將步入公司債到期高峰期,不排除個別中小房企面臨資金鍊壓力。因此,2018年更多中小房企將面臨考驗,收購兼併市場將存在大量機會,行業併購整合浪潮將延續。

2017-2018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在現有的調控政策下,小型房企很容易被拒之門外,反而是給了泰禾集團這樣的地產企業逆襲的機會。泰禾的野心肯定不止甘心成為中等規模的房企,或許從福建走出來的那一天起,黃其森就沒有給自己留過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