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應當如何去看待自己終將死去的這一事實?

Apple-King


對人去世最早的印象是,人去世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小孩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只是覺得熱鬧。我叔去世的時候,我一個人溜進放棺材的房間,敲鑼打鼓,大人嚇得不行,點著燈結伴進去,把我找出來。

對死亡產生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死亡之後再也見不到了。爺爺去世,我帶著弟弟們跪在爺爺的床上,一齊叫爺爺,爺爺已經說不出話來,只是擺擺手,示意我們不用喊他。當時沒有太多感覺,後來很長時間沒有見到爺爺了,才明白爺爺真的離開我們了。親人死去後,就再也見不到了。

接著產生了聯想,如果媽媽去世了,再也見不到了,這可怎麼辦?小時候每次想到這個問題就很鬱悶和無助,也不敢相下去。採取了迴避的態度。

然後就是接觸了西遊記、濟公和八仙過海方面的材料,喜歡上了長生不老,成仙后的世界太美好了。只是這樣的感覺很是短暫,各種無神論和科學方面的教育和學習,從理智的角度接受了人不可避免要有死亡的一天。

成年後比較多的時候都是在外地工作和生活,一年偶爾老家幾天,每次回去後都會發現一些兒時熟悉的老人不見了,隨著老人的不斷離世,老家熟悉的感覺越來越少,越來越陌生。

值得有一天,父親開始不吃東西,過幾天就昏迷不醒,一天後去世,看著父親僵硬不動的身體,心裡開始翻滾開來,兒時的問題又浮現出來,父親究竟出哪裡了?

帶著問題,翻閱了老子、莊子、王陽明、儒家和佛的作品,一個答案逐漸浮出水面,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了一個相同的結論。

生不是生,死也不是死,這都是假象,因為無明才處於這種假象中。事實上我們都是不生不滅的狀態,既沒有高低貴賤,也沒有人、眾生和佛之差異。

你們相信這個麼?


檻內小紅


生命沒有輪迴,沒有重生!!!

記得爺爺去世的時候,父親和我都在跟前,爺爺已經處於昏迷狀態,我看到有淚水從他的眼角流下來,面部表情有些痛苦稍後就駕鶴西遊了。由於當時年紀小沒有太多深刻的感覺,只是看到父親萬分悲痛我才感到惶恐不安!

五年前,父親心衰晚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那種刻苦銘心的遺憾和痛伴隨我多年!有時路遇身形衣著有點像父親的我總要追上去仔細看看,總以為父親還在,他只是沒有回來!有時也會想,假如他能回來相見,哪怕是一瞬間也好。

隨著世間的推移,我確信父親已經走遠了,那個最疼最愛我的人永遠的離開了,再也不能回來,再也不能相見。。。

人生是一張單程票,感恩路上的所有遇見,感恩窗外的美景。。。

且行且珍惜!!!











紅寶齋畫社


去年的清明節,我去了色達。近距離感受了一把藏族人的天葬。天葬師拖著已經是累累白骨的人骨,但是還有完整的手腳在風裡凌亂,加之濃濃的味道襲來。我即使努力掩住了口鼻,我還是忍不住嘔了。

人生過半,無信仰,無依賴。雖然尊重所有的存在,但是作為漢族人,這樣的感官體驗還是有點接受不了。我對我先生說,如果我得了重病,不要做那種無謂的搶救,我也許怕死,也許會有極強的求生慾望,但是我還是希望能有尊嚴的活著。如果在我生命裡看得見中國也可以合法安樂死,我一定會籤。我也不求一個怎樣的墓地入土為安,我是希望海葬的,只要我的親人們心裡有我就好,更不必年年車馬勞累去燒紙祭奠。人生一場,在你愛的人心裡有一席之地,比在墓碑上刻著千古有意思的多!


憂愁少少快樂多多


前幾天在抖音上看過一個視頻,心中一陣觸動和坦然。一個躺在床上八十多歲的老者和一個才出生幾個月的嬰兒的對視。老者在思八十多年前我就是她,八十多年後她就是我。這就是人生的寫照,大自然之規律。自來到這個世界那天起,人生就在旅行於人生的另一個旅程終點,人生旅程不在於目的地而是在於旅途中的一路路風景。歲月匆匆一晃今年已過57了,童心未眠人已衰,50多年風風雨雨坎坷滄桑,有過幸福,有過憧憬,有過快樂,有過悲傷,有過收穫。在這趟人生旅程的車上,曾經的同學曾經的同事曾經的玩伴有的中途下車,有的傷痕累累地掙扒在車上。慶幸的是老天的倦顧我還很健康地活著。回想跨過兩個世紀,辛苦坎坷的付出換來了今天知足的幸福生活。平淡中免不了許多的感慨,該得的得到了,不該我得的我也不再強求。人要知足更要懂得感恩,儘管人生如何但至少人生要活得有意義,再偉大的人.再富有的人.再貧窮的人都是一樣的平等歸宿,平靜的心態去面對大自然之規律。


snu建軍


小時候,覺得二十歲就已經很老了,等我到了二十歲,原來長大就是那回事;長大後,覺得結婚和生孩子對我來說,應該是個挺恐怖的事,因為經常聽別人說,離婚夫妻打架等等;等我結了婚,才知道婚姻是並非我想象的難以接受;但對於生孩子卻是非常恐懼,意外有了以後,伴隨的不是幸福,而是害怕,怕生孩子的那一天。當我分娩的那一天,一輩子都沒那麼怕過,怕自己難產、怕寶寶不健康,但怕歸怕,既然走到了這步,已經不是我能控制的,怕也得接著往下走。

人的恐懼都是來源於未知,我覺得到我生命去到盡頭,也會是這種感覺吧!當你知道生命走到了盡頭,儘管心有不甘、除了接受也只能是接受。我上個月睡覺,在睡夢中突然間覺得自己無法呼吸,腦子裡想的是,我是不是快要死了,當時有點慌亂,但一會兒,我就坦然接受了,當我走的那天,估計也是這種感覺吧!


1024566137


西藏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說: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閒事?

不論富人、窮人,生死的軌跡就是一個點的開始最終又回到原點。

這是上帝給人類的唯一公平。只不過早晚而已。

談到生死,我就想到我的一個女鄰居。

五十出頭,長相端莊,為人善良,平時不善言辭。因與剛進門的兒媳口角,動了輕生的念頭。一瓶農藥喝下。從不坐在家門口的她破天荒地坐在門口,與每一個路過、相識的、不相識的人笑臉打招呼,主動說話……。

當人們發現異常,已晚了。

求生的慾望,礙於薄薄的臉面,而撒手人寰。

正常的人,都怕死。

都說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中國的佛教、道教、外國的洋教都勸導人們淡然、安然對待死亡。但能有幾人?

既然生不能由己選擇,也不能漠視死亡。那就隨天命。

活著的時候力求過好每一天。該𡘊鬥還是要奮鬥,該善舉還是去善舉,儘量給自己臨離開這個世界前少一點後悔。

這是每一個正常人需要有的心態。

人,不能掌控自己的生,但卻能掌控自己的死(當然犯法的除外)。

不信佛教、道教、天主教……者,但可以從他們對待生死之教義得到一點啟示。讓自己慢慢老去,慢慢接受死亡。

我一位老師生平專注收藏、好古玩。一個兒子在國外。那一年把老伴送走後,他亦知來日不多。他把跟了他們幾十年的親戚保姆叫到跟前交待後事:

“所有收藏不要交於國外的兒子。你送給本市博物館。我知道我的兒子只喜歡鈔票。這些東西只會壞在他手上。這些東西我想讓他留在中國”。

他往天花板看了看,又說:

“幾十年來,東奔西跑,終在故土落根。此住房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個驛站。以後由你們二口子打理吧”。

數年後,安然離世。這帶著一種平靜走的。


孤峰散人


如果搞懂了如何看待他人終將死去這一事實,這個問題也就有了答案吧。小時候一直對生死沒什麼概念,無非就是,我活著就是因為老天爺選中了我,而死,是很遙遠的事。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這個問題會不斷出現新的答案。


國慶節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坐車回家的路上刷到一條籌款的朋友圈,類似的疾病求助信息我已經是見怪不怪了。對這些重病的患者,無力償付治療費的家庭我只是出於本能的表示同情,捐個十多塊錢,僅此而已。因為這樣不幸的人太多了,離我的生活太遠了,他們的生離死別,只能換得一些人的惻隱之心,成為他人飯後談資,僅此而已。


當我點進去,求助人旁邊寫的是我表哥的名字,我懵了好一會兒。



他12歲的女兒病了,病得很重,診斷為克羅恩病,並伴有遺免疫力病,低血糖,低血壓,低蛋白,重度肺炎,腸梗阻,重度腹瀉。


病了,就看。沒錢,就借。但是治不好,就只有死了。


女兒對他說,“爸爸,你不是說過要帶我去看重慶的夜景嗎?”他也記不得自己幾年前說過這樣的話,但他決定帶女兒去完成這個心願。當天搭救護車,連夜從廣東趕往重慶。


他說,“希望重慶不要下雨”。


我看著窗外已經下了一天的雨,知道他要失望了。第二天凌晨4點,重慶有些冷,下著雨,他發了一張透過救護車窗戶拍的重慶夜景。


兩天後女兒去世了。


一想到這件事,心裡空落落的。但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死去,原因很多,意外、戰爭、自殺、衰老.....表哥說看著她躺在病床上想吐又吐不出的樣子,幾次都想把輸液的開關按下去。


很多人捐款,送祝福,祈禱,但這與他們無關,他們的惻隱之心也只有那麼一瞬間,隨後還是過自己的生活,曬國慶旅遊照,曬國慶聚餐...


蕭紅在《呼蘭河傳》裡是這麼描寫普通人的生活的。


那裡邊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


人死了,留下什麼?


對於別人的死亡,或是終將死亡這一件事。我們多是持惋惜態度。如果得知一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離世,我們會覺得,人嘛,都會死的,這是自然規律。如果這人名氣很大,他的粉絲便懷戀一番,同時也成為了別人口中的談資,上了熱搜。要是這人是自己的近親,感情好的就悲傷一場,感情不太好的就默默地辦喪事。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司馬遷早已說透。但我們大多數人的死除了給活著的幾個人留下些悲傷外,這個世界不會有一點改變。所以,當談到一個死了,我們關注的其實是這個人生前的價值以及對後世的影響。他給我留下了什麼?他給人類留下了什麼?他給世界留下了什麼?他如何創造了歷史?


人們常說,倘若在天有靈,他一定會感到欣慰。後人對於前人的膜拜,哀悼,前人到底能否感知?我不知道人死後是不是真的有靈魂,如果有,這些價值對於死者本體來說是有意義的,如果沒有,他的價值就只對生者有意義。


自我意識的覺醒,賦予了死亡更多意義


最早的人類與日月星辰為伴,與飛禽走獸相爭,他們活著就是為了生存與繁衍。

巴比倫文學的《吉爾伽美什》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詩,它描述了烏魯克城一個半人半神的王對永生的追尋。


在古埃及也有人類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和對永生的追求——金字塔、木乃伊、亡靈書。古埃及人相信,死去的人會去到陰間,冥王奧西里斯坐在殿堂上,面前放著一杆天平,一端是象徵公平的羽毛,一端是死者的心臟(古埃及人認為心臟是靈魂的容器,只要心臟不腐,便可永生),兩側坐著42位陪審官,輪流向死者發問,以此來判其是上天國,或是喂猛獸。

正是對無法避免的”終有一死“的恐懼,使人們意識到”我是其他事務無法取代的一種存在“,從而形成了最初的自我意識。


用之所趨異也


有的人怕死,有的人想死,只是因為他們的追求不一樣啊。


現在已不是拋頭顱灑熱血的年代,談到死亡,想到的多是疾病,衰老,意外與自殺,以死明志的人不多了。


日本作家太宰治寫到,“我這一生,盡是恥辱之事”。他因性格的缺陷而不能正常融入人類的生活,最終帶著對人類的恐懼自殺了。他怕死嗎?他不怕,他怕的是人,他把死亡看成是一種解脫。

我們到頭來都會死,這本不是什麼令人恐懼不安的事,關鍵是你是為了什麼而死,以及你的追求是什麼?你給生者留下的意義是什麼?


人死了,就完了。



以上。


欣爺扯談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人類應當如何看待自己終將死去的這一事實?既然把問題上拔到人類的高度,那麼小荷就也從這個高度去闡述一點小小的觀點。

一、人無死無生,有生必有死。這是自然規律,無法更改,即使技術角度可以處理這個問題,譬如器官移植等等技術或者更換人工智能材料替換,但那個“你“已經不是真正原來意義上的“你”,“你”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是“死"了。

二、人要知生知死,有了生的概念也就有了死的概念。生死不過是一個概念。也許於這個浩翰宇宙不曾掀起一絲波瀾。地球離開誰都正常旋轉。

三、人要如一株鮮花,有花有果有葉有根,不能永遠霸佔枝頭,有的時候花落培根更護花,把好的位置和機緣讓給後輩和年輕人,不是更可敬和可行嗎?這樣才能生生不息!

四、作為一個個體,我終將死去,但作為人類一個整體,我們希望他能永生或者儘量長生,而這很可能辦到。

五、孟子說有過於生者,有殺身成仁,捨身取義。所以人應該死生看淡,不服不屈。哪怕是衝向風車的堂吉訶德。死亡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知生不知死,渾渾噩噩,就是沒活明白。不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到哪裡去?

六、活著就要珍惜當下,提高生活的質量,死去就要乾淨利落,了無遺憾。過去不論是榮華富貴或者黯然失色,都已經是追憶和歷史;未來不論多麼燦爛輝煌或者荊棘密佈,都還未來臨。只有當下是你的因,未來的因,只有當下是的你果,過去的果。把當下活好,去承受過去的果,種下未來的因。要堅信因果不虛。只有當下是你我能支配和奮鬥的,即使轉瞬即將死去。

人生不論是喜劇還是悲劇,還是悲喜劇。你總是主演,偶爾客串一下別人的劇情。祝福每位朋友努力編制好自己的劇本,演好主角、配角、龍套,即是是友情客串也要傾情演出。

一家之言,多有不足,萬望海涵。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關注和轉發,謝謝!


晨曦小荷


看到我們身邊熟悉的人一個個死去,其實也就看到了自己死去後的情景。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短時間內,你的親人還在想念你,清明節,你的兒孫還會去上墳燒紙。時間長了,這種想念也會漸漸淡去。時間再長些,兒孫也不在世上了,隔幾輩人更不記得你是誰了。你曾經生活的地方還是那個地方,但已物是人非了。人們就像走馬燈一樣,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撥又一撥。人從虛無縹緲中來到世界上,又回到虛無縹緲的宇宙中。名人能在世上留下思想,而凡人像煙霧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人活在世上幾十年的時間,很多人計劃著千秋萬代,彷彿永不會死。鄙人以為,既然來到世界上,就用這幾十年的時間,好好體驗一下大自然吧!於是,旅行便成了我一生最大的愛好了。


對付鬧吧123


年輕時候總是感覺自己離死還遠呢,不知不覺年過半百了,回想年輕就短短二十年好日子,年輕還沒有好好享受就老了,真的是像箭一樣快,才想起來父母老人說的話,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就是百年。想想一起走過的同學,戰友,同事們,有的英年早逝,有的身體不好,有的妻離子散,有的家破人亡,有的闔家歡樂,真是人生一部憂傷的交響曲啊,年少輕狂不懂領悟,不懂感受。沒有閱歷,對生活不屑一顧,總感覺時間還長還夠用,等明白回頭一看,快老了。心態也變寬鬆了,性格也變柔和了,要求也變少了,身體也變差了,相貌也不英俊了,你說還能較勁嗎?親人們,一個個被我送走了,那種悲傷,那種生死離別,那種萬分痛苦,經歷一次又一次,有的那種離世前的眼神一輩子忘不了,終於明白了,終有一天我也會死,對這個世界無論多麼留戀,多麼不捨,也要離開!

但是人到了一定歲數真的就死不起了,我死了老人父母誰來照顧?我死了我兒子女兒孩子們誰來撫養成人?死不起啊,所以要好好的堅強的活著,不為別的只為了一份責任和親情。我老父親也查出來癌症晚期,我看著父親心如刀割,我知道他不久就要離開我去另外一個世界了,儘管我多麼想留他,也要無奈的看他離開,要知道一個親人,即將要離開你了,那是何等的一種悲痛啊!

我不怕死,我又怕死,怕我死了,孩子們咋辦?怕我死了看不到他們了,會不會想瘋了啊。父親也要離開了,我們終究要都去一個地方,可我捨不得啊,想必父親也是一樣留戀這個世界。留戀親人和朋友!終究我們逃離不了死亡。每個人都跑不了!唯一公平的就是死亡!

婚姻也是如此,一個人嫁了自己最愛的人,娶了自己最心愛的女人,為什麼說不愛了就不愛了,不愛了對方,還不愛孩子嗎?有沒有責任把孩子撫養成人呢,讓他好好孝敬你們老兩口,而不是離婚再婚破壞那種平衡,破壞血緣至親的關係,離婚這是人生的大忌。到了不再年輕你才明白這個道理,夫妻原配的好,可是晚了,只能自己吞噬自己的苦果一直到死亡!婚姻中的愛人以後就是最親的親人!珍惜婚姻。珍惜親人,珍惜孩子父母的親情,珍惜生命!珍惜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