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岡是黃梅戲發源地具體在哪裡?

海闊天空1722803143


黃梅戲又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黃岡市黃梅縣,發展壯大於安徽省安慶市。

一曲《天仙配》更是我童年的回憶,也是我對影視文化啟蒙的一種認知。大概在五六歲的時候我們村裡有人買了彩色電視機和影碟機,那時候全村人都分批去他家看《天仙配》。黃梅戲唱腔淳樸渾厚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



黃梅戲《天仙配》

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 、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黃梅縣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在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臺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在九幾年的時候很受大眾的歡迎,但是如今受到新媒體互聯網的衝擊在群體中很少見到黃梅戲的身影。

在2006年的5月20日,經過國家國務院批准,黃梅戲成為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梅縣也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黃梅戲前身有采茶調、採子、黃梅調等,後稱黃梅戲。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唐朝,後來經過宋朝民歌,元代雜劇的影響就逐漸形成了黃梅戲的民間雛形,在明清時期開始在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地流傳。1949年建國之後,黃梅戲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由民間藝人轉變成專業的藝術團體。

歷史上黃梅戲的傳播形式大致分為三個時期,最開始的是民間藝人自行組建的表演團隊演出的《天仙配》、《告壩費》《過界嶺》等。



黃梅戲《過界嶺》劇照

第二階段為舞臺劇時期,代表作有《文素臣》、《宏碧緣》、《華麗緣》、《蜜蜂記》等



黃梅戲《蜜蜂記》劇照

第三階段就是建國後改編的優秀劇目如《女駙馬》、《砂子崗》、《火燒紫雲閣》等



黃梅戲《女駙馬》劇照

現階段黃梅戲已經改編成了很多種語言版本,粵語版、普通話版、還有英語版,表現形式層出不窮,但是內涵還是不離其宗旨,大多講述的都是民間故事傳說等。


生活來點儀式感


是黃梅的,我小時候就聽老一輩說過那時黃梅很苦寒,又遇天災,乾旱,一個戲班一路乞討演出到安徽,後來在那邊安家落戶,雖然人在安徽,可心在黃梅,所以戲名從沒改過,這就叫做人不忘根,只要是黃梅人,不管男女老小,都會哼幾句黃梅戲。


胡依美


在湖北省的黃梅縣!


黃梅秋收起義


黃岡市的黃梅縣。


大別山人


黃梅縣人民把縣內分為上鄉(山區),下鄉(平原)中間是湖區。是由山歌與魚歌演變產生的,豐收年自娛自樂,災荒年陪伴農民出外謀營生,這就是黃梅戲的特色:它是娛樂工具,又是謀生存的方式,有極強的生命力。


鼓風2


黃梅戲是黃岡黃梅縣當地流傳的一種山歌,後經過改編成黃梅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