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軍銜為何在袖子上?

Norahs


海軍的軍銜位置確實跟陸空兩個軍種軍銜位置有所不同,除了有常見的肩章和領章之外,海軍的某些軍服使用的是袖章,比如我國海軍的07式藏青色冬常服,用的軍銜標識就是袖章,至於07式的海軍白色夏常服,使用的軍銜標識則是肩章,如下圖所示:

▲07式海軍冬常服
▲07式海軍夏常服

關於海軍軍銜的位置,世界各國的海軍軍服上要麼使用肩章,要麼是使用袖章(基本上是不會同時使用的,看了下西方國家的也基本上是這種情況),不過也有一個奇葩,那就是俄羅斯海軍,他們的部分海軍常服上是同時使用了肩章和袖章的,如下圖所示:▲俄羅斯海軍春秋常服

跟陸軍和空軍軍銜標識位置使用的是肩章或者領章不同,為什麼海軍的軍服會出現使用袖章這種情況呢?與此相關的說法有兩種,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第一種,跟落水救人時有關,當出現官兵們集體落水的情況時,可以根據軍銜來判斷優先救援對象,因為落水後能在第一時間露出水面的應該是手臂這個位置,所以,可以根據袖章上的軍銜來判斷優先救援的對象,不過,這種說法不怎麼可信,救人的時候首要的是講究效率,哪還有空在茫茫大海中先判斷軍銜啊,要做的應該是就近原則吧,畢竟能救多少救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然後是第二種說法,這種說法認為,在以前通信手段沒那麼發達的年代,海軍的軍官需要到艦橋的高出進行指揮作戰,通過手勢下達傳達作戰信息,所以,為了保證軍官的命令能夠順利傳達到各火力點,所以選擇使用袖章,因為相對於肩章和領章的位置,從下往上看時,袖章明顯更加的顯眼,更容易判斷這命令來源於軍官,所以,海軍的就有了使用袖章的傳統,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明顯更靠譜一點,當然了,今天的海軍通訊手段已經非常的發達,像以前那種需要站到高出下達命令的手段已經不復存在,保留下來的應該就是這個使用袖章的傳統了,而是也是在常服和禮服上才使用袖章,作戰服使用的仍然是肩章和領章!


哨兵ZH


由於海軍艦艇甲板上的人,不容易看清楚艦橋上人員的軍銜,也即艦艇上海軍官兵佩戴肩上的軍銜標誌不易識別,為了避免因為軍銜識別不便,而導致在海戰場上出現不必要的失誤,所以就有人提出來在常服上取消肩章。

但為了更好地區分軍官和士兵,同時也為了保持禮節和海軍內部的等級,就用袖子上設置的槓,來表示官兵的等級和軍銜。

將海軍官兵的軍銜標誌設置在袖子上,在甲板上的官兵,抬起頭來時,就能看到艦橋上官兵袖子上的槓槓,從而很快識別軍銜等級,從而避免了以前看不到官兵肩章軍銜的弊端,有利於艦橋上的官兵和甲板上官兵在戰時配合默契。

18世紀中末期和19世紀的海軍艦艇,沒有當下艦艇的現代化,當時艦橋處於高度位置,是艦艇的作戰指揮所,甲板上的官兵基本上都處於火炮和魚雷發射的戰位,與艦橋的配合非常重要,所以肩章識別的軍銜標誌,顯然不適合戰時的海軍。

因此,才有了將軍銜標誌設置在了袖口位置,這個傳統自西方海軍開始,傳播到了全球海軍,現在,海軍軍銜標識也大都設置在袖口,可以說保留了海軍的傳統。

即便現代化的海軍,在平時的訓練和工作時,袖子上有條條槓槓,還是非常實用的,比在肩膀上設置軍銜標誌,既簡潔又方便,所以海軍的這個傳統就一直繼承下來了。

當然,必須指出海軍的禮服上,還是有肩章軍銜標誌的,袖子標識軍銜,最主要的是常服,適合在艦艇上穿著,艦艇上身著禮服不方便工作,而禮服更適合某些莊重譬如外事等場合。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海軍只有一套冬常服的軍銜是在袖子上,其他全部為肩章和領章。

我把原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在不同場合的不同著裝整理了一下 ,先上圖:

從上面圖片中可以看出,海軍大部分著裝是肩章和領章軍銜。那麼我再看一下冬常服的軍銜位置:

也就是說只有冬常服的軍銜是在袖頭上。那麼為什麼呢??很多人認為因為方便指揮時被下面的海軍戰士看到,這種說法我是不同意的。現在指揮員指揮作戰都是在專門的作戰室,海軍戰士身上都有通信工具,根本不需要用眼睛去看,等用眼睛看到時,可能仗都打完了。

那麼具體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是國際慣例。我國海軍07式服裝為了跟國際接軌,也採用了冬常服軍銜放在袖章的國際慣例。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國際慣例呢?我國在近代時期,海軍是非常落後的,或者根本就稱不上海軍,軍隊的軍銜制度都是學習的蘇聯和西方國家。而西方國家的海軍發源比較早,早期的西方海軍肯定是沒有現在的通信發達便利。那時候為了指揮方便,全靠站在高處吆喝指揮,戰士們只能通過眼睛來尋找指揮員的位置。於是西方國家就把這個傳統保留了下來。2007年我們新式軍服列裝,也就跟國際上來了個接軌,就採用了這種方式,這完全就是慣例而已。

那麼袖章裡面藏有什麼秘密呢?我國海軍的軍銜袖章包括袖章飾帶和五星,通過飾帶的條數和寬窄區分軍銜,通過五星的質地分別尉官、校官以及將官。其中將官綴釘金綃繡五星,飾帶一寬三窄(窄飾帶17MM)為上將,一寬兩窄為中將,一寬一窄為少將;校官綴釘沙面金屬五星,大校到少校分別為4到1條窄飾帶(17MM);尉官綴釘光面金屬五星,上、中、少尉分別有3、2、1條窄飾帶(12MM);生長幹部學員不綴五星,僅有一條12MM飾帶,飾帶的寬度後續又有所改動。


東方貝雷


的確,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海軍軍銜在袖子上,也包括我國07式海軍冬常服。目前我國海軍軍官服分為夏常服和冬常服,夏常服是白色,軍銜是肩章;冬常服是藏藍色,軍銜是袖章。除了這兩套軍裝之外,我國海軍官兵還有禮服和作訓服。禮服基本和常服類似,而作訓服則官兵一致,統一藍色海洋迷彩服,使用領章,也就是軍銜貼在領子上。

平時的訓練,海軍官兵一般都穿的是方便的作訓服,只有出席相對正式,或者非訓練時間才會著常服。據說,海軍袖章軍銜最開始出現的原因是因為早期的軍艦艦橋高聳,通訊手段不發達,而各炮位和其他作戰崗位相對較低。指揮員一般站在露天艦橋指揮作戰,當士兵需要執行命令的時候,需要確認命令的來源,如果看不到指揮員軍銜容易造成混亂。而肩章的話,從下往上看根本看不到,所以才出現了更加方便士兵觀察的袖章軍銜。



這種說法是目前海軍袖章軍銜來由比較可靠的說法之一。除了這個說法之外,還有很多人調侃,其實袖章軍銜的作用就是在軍艦被擊沉之後,當官的落水後伸出手來求救,會得到營救人員的首先救援。這種說法有離間官兵感情的嫌疑,調侃一下就可以,當不得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和早期海戰相關的影視劇。早期的海戰軍艦艦橋艦長的位置附近有一排喇叭狀的管子,這排管子的作用就是用於軍艦內部傳遞信息,艦長一般要向其他艙室下達命令的時候就要對著這個管子大喊大叫,以保證聲音沿著管道傳到相應的艙室。隨著現代通訊手段的發展,現代軍艦上信息的傳遞已經不再使用這種原始的手段。

隨著高頻短波通訊技術的發展,現代海軍艦艇內部通訊手段已經非常發達!仔細看一下我國海軍的宣傳視頻就可以發現,主要戰位的海軍戰士都戴上了耳機,這是單兵電臺的交互機。除了無線通訊,為了戰時可靠性,相關戰位也已經配備了電話作為應急通訊設施。

現代通訊設施的出現,讓袖章軍銜這種為了方便目視觀察的軍銜標識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袖章軍銜成為了保留的一種傳統,比如我國海軍的07式軍服,用於作戰和訓練的迷彩服依然使用的領章,只保留了藏藍色的冬常服依然使用袖章,作為海軍的一種特徵。其實海軍是一個非常有禮節性的軍種,有著很多自己非常獨特的東西,比如特殊的旗語,最高禮儀軍艦掛滿旗,口哨禮,軍官上艦吹口哨等,袖章軍銜也是其中一種。


赤焰噠噠噠


海軍軍銜在袖子上,是戰列艦時代的產物,由於歷史傳承的原因,這個傳統保留到了現在。戰列艦時代,軍隊的指揮機構在艦橋,艦橋是一個高高的小塔,上面的艦長通過喊話的方式,來給其他人傳遞命令。戰場上的形式瞬息萬變,敵人的首要攻擊目標一般都是艦橋,在黃海海戰的時候,丁汝昌的艦橋就被轟塌,丁汝昌身負重傷,不能繼續指揮戰鬥。主帥受傷的情況下,劉步蟾立刻就站出來繼續指揮戰鬥,假如這一炮造成排名前幾的指揮官都喪失了指揮能力,艦船上依然會按照順序繼續選出來新的指揮官。


由於通訊條件比較差,在海戰進行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出現高層指揮官陣亡數量較多,不能確定誰才是指揮官的情況。這時候普通士兵就要能夠分辨哪個命令是正確的,也就是軍銜最高的那個人究竟是誰。如果海軍採用的是肩章的話,士兵們肯定看不到,把軍銜縫在袖子上,士兵就能夠確定上面的命令是什麼級別的軍官下達的,應該遵循誰的命令了。


軍銜在袖子上,在戰列艦時代是一個很實用的設計,戰列艦時間艦長的死亡率非常高,分不清指揮官的情況也比較多。一直到了二戰的時候,這種設計還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在艦船通行條件損毀的情況下,艦橋上的人也能夠通過袖子上的軍銜來證明身份。這種設計除了能夠幫助分辨指揮官的身份之外,還能夠在船隻沉沒救人的時候,準確的找到艦船的指揮官。

因為袖子上的軍銜是西方軍隊發明的,西方軍隊海戰的時候是允許救人的,雙方都會去救。從袖子上的軍銜,也能夠快速的把自己的指揮官救上來,或者俘虜對方的指揮官。在早期的海戰中,隨船沉沒的艦長,總是能夠被人找到,就和這個設計有關係。由於我國海軍起步的時候,戰列艦時代已經結束,這種服裝設計在我國海軍服裝裡面並不常見,只有07式的海軍冬季禮服的軍銜在袖子上。


軍武小咖


一直現代化的軍隊必然要有軍銜制度,這樣才能更好的釐清軍隊間不同級別人員的關係。無論是士兵、士官還是軍官,都有代表自己級別的的軍銜,軍銜當然要顯示出來。一般來說,軍銜會在軍服兩個地方顯示出來,一個是領口,這裡代表的是大概級別,例如尉官、校官等,而另一個位置就是肩章,這裡標明的是細緻的級別,例如上校、上將等等。

至少在大部分國家,三個兵種都是這樣表示的。但是,海軍除了這樣的表示方式之外,還有一種表示明確的軍銜的位置就是袖口。儘管每個國家的具體袖章劃分不同,但是大體都差不多,都是通過金色的橫線表明軍銜的。

除了英國皇家空軍也用過一段時間的這種軍銜表示法之外,沒有什麼國家的其他兵種使用過這種標註方式,僅僅是海軍獨有的。那麼,海軍為何將軍銜縫在袖子上?過去是實用主義,現在是保留傳統。如要說這個傳統,還要上溯到鉅艦大炮時代。

在鉅艦大炮時代剛剛開始的時候,艦體巨大的無畏艦和之前的風帆戰艦完全不同,不僅擁有巨大的火炮,還有高聳的艦橋,而一般來說,軍官就站在艦橋上面指揮水兵進行戰鬥。不管怎麼說,軍官和普通士兵還是有等級區別的,士兵對待軍官必須要有相關禮儀,但是軍官所在的位置太高的話,士兵看不到他的軍銜,不容易稱呼,又不能沒有禮貌,那麼還怎麼辦呢?

於是,袖章就這樣應運而生了。一方面,袖章利用條紋表示軍銜,水兵們只要數一數就能稱呼了,另外,袖章使用的是比較顯目的金黃色,與制服上面的主題顏色黑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容易辨識。這樣就可以讓軍官和水兵之間的交流既便捷也能保持禮貌,非常的實用。於是,這種方法在各國海軍中都有所使用。

而目前,由於軍隊制服要求簡潔化以應對新的戰爭形式,也少有海軍軍官在一般情況下穿著帶有袖章的服飾了。但是在特殊場合,海軍軍官必須穿著禮服的時候,依然能夠看到上面的袖章,這是一種對海軍禮儀的致敬。


思遠軍事


準確的話應該是海軍軍官冬季的藏青色禮服的軍銜才在袖子上,夏季的白色禮服也是有肩章軍銜的。而水兵的禮服無論是夏季的還是冬季的軍銜都在肩章上。

目前一個最有信服力的說法就是,艦艇上的軍官一般在指揮一般都站在比較高的指揮台上,所以軍銜應在手袖子上方便士兵從下往上觀看辨別。而不具有信服力的說法則說在落水的時候舉起袖子時方便觀看誰是長官?不過這個方法的確是有一定的作用,畢竟……



在陸地上,各國的環境有所不同,所以各國陸軍的軍服樣式是不同的,有沙漠迷彩,森林迷彩,山地迷彩等,但是全球的海洋環境是一樣的,所以各國海軍軍服的樣式普遍都一樣。主要分為夏季穿的白色以及冬季穿的黑色,不過這種禮服一般在一些特定的活動才會穿的,平常在船上都是穿作訓服的。所以很多人都說中國海軍的軍服服飾是仿美國的,其實全球都差不多,都是那個鳥樣。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1.海軍的軍銜並不都是在袖子上的,海軍一共有兩套常服,一套是白色的,一套是藏藍色的。

2.當著白色常服的時候,那麼肩章是顯示著軍銜的。只有著藏藍色的時候,軍銜才通過袖子上的道紋和星星來體現。

3.這個主要是因為我們在軍艦上的時候,往往有好幾層,當下面往上看的時候,經常是難以看到對方軍銜的,而戴在袖子上,就比較便於下層甲板的人員來識別,其實來由就是這麼簡單。

4.不過當海軍的好處,就是這是唯一一個有兩種顏色常服的軍種,其他都是沒有的。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軍校和入伍指導


海軍和陸軍不同,陸軍是在肩膀上,海軍則是袖章軍銜,這裡要知道的是海軍一般是站在艦艇上指揮,所謂站得高看得遠,然而指揮的時候如果軍銜在肩膀上是很難被下方的水兵看見的,所以國際通行採取同一種方法,就是將軍銜繡在袖口上方便識別。

當然也有人說方便救援,如果海軍軍官掉水裡,伸手求救時士兵就會先救海軍軍官,畢竟軍官要指揮作戰。海軍軍裝有兩個顏色,一個是藏藍色、另一個是白色,在低緯度地區時穿白色軍裝,避免吸熱;高緯度地區穿著藍色軍服來保暖。

海軍袖章軍銜來歷

而袖子上的粗細的槓就是表示海軍軍官的軍銜,相比陸軍來說非常特別,至於為何留在袖子上,其實是有來歷的,這個和海軍戰艦的關係非常大,當時戰艦設計完之後,因為艦橋高聳,甲板上以及戰位上的官兵始終看不清艦橋的上軍官是誰,更別說能知道這位軍官的軍銜了。

以至於在多次指揮上出現不必要的麻煩,為了能更好的指揮作戰和演戲,最終決定將肩章取消,將軍銜的位置放在袖口,而且每一槓都非常粗,非常醒目。

所以這些海軍指揮官在艦橋上就只需要將手搭在艦橋邊上,尤其是雙手舉起望遠鏡的時候,甲板上的海軍會看的一清二楚,也能知道這艘戰艦歸誰指揮,算是實用性非常高的一個小妙招,所以這個袖口軍銜一直保留到現在。

當然海軍禮服是有肩章的,再配合綏帶,看起來非常好看。

中國海軍軍銜

因為有的人不懂,總會問為什麼中國海軍沒有軍銜,中國海軍白色禮服有肩章,和解放軍的差不多,藏青色的常服則沒有肩章,同樣是在袖口,當然這裡要知道的是,每一槓的粗細都有區別,槓越粗代表軍銜就越大。

海軍軍官軍銜袖章由裝飾帶和將、校、尉星徽組成;裝飾帶長250毫米,分33毫米、17毫米和12毫米3種寬度;最粗的代表將官、其次為校官、最細的為尉官。

2011年的時候我國對海軍袖章做了調整,首先是改進了袖章飾帶的材料,由人造絲改成了滌綸電鍍絲,看起來非常美觀;其次就是袖章飾帶的尺寸,原本是半環,現在是全環;最後就是袖章星徽的工藝結構尺寸也做了一定的調整。


羽評郡主


這個說法不完全對。海軍只有藏青色的軍服軍銜才縫在袖子上,白色的春秋常和夏常軍銜仍然在肩上。

為什麼會有軍銜在袖子上這回事呢?首先,最直接俄原因是與國際接軌的需要。其他國家——特別是美軍,海軍軍銜在袖子上,既然軍裝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與國際接軌,那就約定俗成也按人家的來吧。說實話,每次在電視上看到中美海軍進行交流,我都傻傻地分不清敵我——帶上大簷帽臉都遮住了。

其次,我們再說說為什麼各國海軍要把軍銜縫在袖子上。這個問題我問過海軍,他們說,因為軍艦上環境擁擠空間狹窄,海軍又經常需要上下樓,搬扛東西——比如魚雷,如果肩膀上有軍銜,很容易被勾住掛住。想想也有道理。空軍在飛機上有飛行服,不存在這個危險,而海軍是要在各種軍艦艦艇上工作生活的。

那麼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其他軍種在打仗的時候會不會也面臨海軍的情況?比如陸軍在野戰巷戰中,在坦克自行火炮裡,比如火箭軍在導彈發射車裡,不是空間也不寬裕環境也挺複雜嗎?那衣服上突出物多了會不會也被掛住呢?當然,肯定是這樣,只要不是在正常的辦公室內,衣服上的各種點綴裝飾配件都會成為累贅。所以,現在所有軍種的作訓服肩上都沒有軍銜了(以前是在肩上的),現在軍銜改在了領子上,而且是沾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