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捲土重來 專家:接種疫苗是最佳防控手段

4月22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佈數據顯示,全美上星期新增71例麻疹病例,其中68例出現在紐約州。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銷聲匿跡的麻疹,近期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自今年起,澳大利亞、香港、日本、柬埔寨等地都報告有麻疹病例。截至目前,菲律賓出現的2.3萬麻疹病例中,有333人死亡,已超過去年全年的麻疹病例死亡人數。

麻疹發病機制是什麼?最近為何會捲土重來?下一步該如何防控?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學者和專家。

麻疹併發症易致患者死亡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過呼吸道傳播、空氣傳播或直接接觸傳播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麻疹病毒主要侵犯口咽部、眼、結膜皮膚、胃腸道等。其傳染源是麻疹患者,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其它動物都不會感染麻疹也不會傳播麻疹。”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前驅期,麻疹患者的主要症狀是發熱、咳嗽、流涕,眼淚,眼結膜充血、畏光等,因此容易漏診或誤診為普通感冒。與普通感冒不同的是,麻疹會出現危重病例甚至死亡病例。

“麻疹的病死率為1‰—3‰,但在發展中國家,病死率可達2%—15%。”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大多數與麻疹相關的死亡由麻疹併發症所致。併發症有腦炎、肺炎、失明、中耳炎、嚴重腹瀉及其導致的脫水現象等。

據李侗曾介紹,麻疹併發肺炎約佔麻疹死亡病例的90%,而麻疹併發喉炎則容易嗆咳、誤吸,也容易繼發感染導致肺炎,危及生命。麻疹併發腦炎的發生率很低,但病死率在10%—20%之間。

營養狀況差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會出現重型麻疹(中毒性麻疹、休克性麻疹、出血性麻疹、皰疹性麻疹),雖然較少見,但有可能導致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

王華慶強調,未接種過疫苗的嬰幼兒患麻疹的危險最高,同時發生併發症(含死亡)的危險也最高。對此,李侗曾也表示,小於5歲特別是小於2歲的兒童患麻疹後,易併發支氣管肺炎、喉炎和心肌炎。此外,孕婦患麻疹有可能造成自然流產,或導致寶寶染上麻疹。

免疫屏障缺失導致麻疹流行

實際上,多個國家和地區聲稱麻疹已經消失,為何又捲土重來呢?

“在控制傳染病方面,有消除和消滅兩個概念。消除是達到一定條件並通過驗證,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段時間內沒有某種傳染病的傳播或發病率將到一個非常低的程度,即使有病例也是外來輸入病例。消滅是通過驗證,傳染病在全球得到根絕,自然界(實驗室保存除外)中已沒有傳染源病原存在,如天花。”王華慶說。

麻疹雖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被消除,但是免疫屏障隨時有缺失的情況,一旦有傳染源,就會使麻疹再流行成為可能。

“在不同國家,麻疹捲土重來的情況有所不同,但主要是人群中沒有形成免疫屏障,即有一定量的沒有免疫力的人群存在。一旦有傳染源出現,極易造成麻疹傳播。”王華慶解釋道。

以日本為例,雖然早已宣佈消除麻疹,但小部分成人沒有免疫力,當麻疹病例傳入時,就會導致成人中出現一次小的暴發。在美國,麻疹傳播則是因為少部分兒童既往常規免疫沒有接種麻疹類疫苗,即免疫屏障缺失。菲律賓近來麻疹疫苗接種率嚴重下滑,兒童中形成較大免疫空白,導致麻疹大範圍流行。

接種疫苗是最佳防控手段

預防麻疹,最有效的就是接種疫苗。

王華慶告訴記者,2000年—2017年間,全球通過麻疹疫苗接種防止了約2110萬由麻疹導致的死亡案例發生。在我國,目前以省為單位報告的麻疹類疫苗接種率是在95%以上,極個別縣區接種率低於95%。

“兒童及時接種疫苗並保持人群高接種率對預防麻疹非常關鍵。”王華慶提醒道,按照免疫程序,兒童應在8月齡和18月齡各接種一次含麻疹成分的疫苗(麻風聯合疫苗、麻腮風聯合疫苗)。

接種一次疫苗90%的人可以獲得免疫力,接種2次疫苗後95%的人都會獲得持久的免疫保護。阻斷麻疹傳播,全人群的免疫力要在95%以上。除疫苗之外,還可以通過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來防控麻疹。

對於易感的家庭成員以及其他易於發生併發症的高危接觸者(小於1歲、孕婦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麻疹疫苗禁忌的情況下,應該在暴露後6天內注射免疫球蛋白。“如果疫情出現,當地疾控部門會組織應急免疫。即使流行時感染麻疹病毒,只要及時應急免疫也能減輕麻疹症狀。”王華慶這樣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