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救命藥大面積斷貨!未來售價或漲至10倍!

“藥品斷貨已成為藥價上證的千兆之一,院線六七塊錢的硝酸甘油,未來要點售價有可能漲近十倍。”一位藥店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表示。

事實上,硝酸甘油是冠心病和心絞痛病人的常用藥,不僅價格便宜,而且見效快,被稱為心血管病患者的“救命藥”,但目前,大多數藥房面臨著常用藥斷貨長達半年的時間。


心血管病救命藥大面積斷貨!未來售價或漲至10倍!


同時,有媒體整理了常用搶救類藥物的全國平均招標價格,圖表顯示自2008年以來,鹽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從0.65元漲到了30.81元,氨基乙酸注射液從0.61元漲到了44.09元,去乙酰毛花甘注射液從2.73元漲到了78.04元,重酒石酸間羥胺注射液從1.81元漲到了54.48元,縮宮素注射液從0.71元漲到了9.9元,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從2.03元漲到了26.87元……

十年的時間,很多搶救類藥物價格竟上漲了幾倍,甚至幾十倍,有網友直呼“工資什麼時候漲十倍?”甚至有網友吐槽“漲價沒問題,但是別斷貨啊!”

01

“跪求放線菌素D”、“如果找不到這種藥,病人只能等死”,自去年8月起,網絡上出現很多尋找放線菌素D的求藥帖子。

當時,央視新聞頻道也報道了該事件。目前類似短缺藥品的供應問題,已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放線菌素D是一種比較小眾的腫瘤化療藥物,對於腎母細胞瘤患兒和婦科的滋養細胞腫瘤患者來說,這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藥”。


心血管病救命藥大面積斷貨!未來售價或漲至10倍!


全國只有兩家企業有生產放線菌素D,分別是海正輝瑞製藥和上海新亞製藥。但是上海新亞製藥在四年前就由於生產成本過高、成本過低而停止生產。目前只有海正輝瑞製藥在生產此藥品。中標價低,市場的需求量過小,生產成本上漲,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救命藥”斷貨。

其實,這些年來,除放線菌素D之外,也出現過其它一些低價藥品甚至急救藥品的局部短缺,如魚精蛋白、甲硫咪唑等,目前除了放線菌素D出現“藥荒”以外,專家微博透露,處於類似困境的博來黴素、苄星青黴素也斷貨了。

大家都明白,“救命藥”並非是一夜之間斷貨。

某些藥對患者來說是救命的稻草,但是臨床需求量小,臨床用藥量也小,對於生產廠家的積極性影響較大。但是,生產成本在增加,市場又小,加上近年來藥品招標的壓價,嚴重影響了藥企生產的積極性。

根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海正輝瑞製藥有限公司副總裁杜加秋表示:“企業因為是要追求生存和發展,放著有錢賺的藥品不生產而做賠本的買賣,哪個企業都不願意。”

有媒體評價:“有一種心焦叫有病無錢治,更有一種絕望叫正在治療,救命藥卻出現了斷貨”。

02

救命藥短缺近些年頻頻出現,早已不是個別現象,在藥企看來,救命藥之所以短缺,是因為利潤不大、原料高漲、招標過低等因素造成的。換句實在話,不如說是藥企無利潤可圖的原因。

眾所周知,一支藥品從研發到生產,從進入招標到送到醫院,從使用到維護,哪個環節都需要花費財力、人力來維持,再加上某種潛規則,藥品的價格只能越來越貴,還可能賺不上錢,對於藥企來說,肯定不願意賠本賺吆喝。

詭異的是,一些廉價藥品在停產之後,會迅速“死而復生”,除了更名外,變化最大的自然是價格的大幅上漲。

這是因為在過去一段時間,部分藥企為了獲得利潤最大化,面對定價過低的救命藥,大玩“換湯不換藥”的把戲,即一種救命藥在藥品成分、生產技術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換一個“馬甲”重新註冊新藥,然後再高價推向市場。於是,把廉價藥變成高價藥,就成了藥企的“潛規則”。


心血管病救命藥大面積斷貨!未來售價或漲至10倍!


而在國家嚴把藥品監管關後,一些藥企乾脆徹底停產低價“救命藥”,專門研製價格高、利潤大的新藥。這樣一來,“救命藥”的總產銷量更少,一藥難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同時,部分省份的招標價格壓得過低,隨著各項成本的增加,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無法隨市場波動改變價格,進一步加劇了急救藥品的短缺。

如此惡性循環下來,看病貴的負擔轉嫁給了患者,而隨之帶來的問題卻壓在了醫院和醫生身上。

救命藥是廉價的,但生命是無價的。救命藥事關患者生命安危,無論如何都不該是短缺品。那麼,如何把更多的廉價救命藥救回來呢?

根治廉價救命藥反覆斷供的頑疾不能靠“救火”,曝出一個解決一個不是長久之計,完全依賴市場也不是辦法。

03

部分企業以超低價格中標之後,因為生產的東西無法盈利,乾脆違約停止生產。

而對於“孤兒藥”,藥物研發和審批同樣存在門檻。首先,現階段我國對於創新型孤兒藥研發的激勵機制不夠,國內藥企“孤兒藥”研發乏力。而歐美髮達國家均有不同類型的政策激勵。

其次,因為孤兒藥針對的人群有限,但研發成本巨大,醫藥企業預期市場盈利不足,設立專門的生產線並不能使其獲得足夠的利潤。另外,“孤兒藥”的審批週期過長,可能會使得國內的上市時間晚於國外,使藥企喪失佔領市場的最佳時機。


心血管病救命藥大面積斷貨!未來售價或漲至10倍!


事實上,美國早在1983年就制定了《孤兒藥品法》,對罕見病藥品開發和生產提供財稅鼓勵。這大大促進了美國國內罕見病用藥的開發和提供。目前,我國對“孤兒藥”還沒有統一的界定,這導致相關藥物的研發和生產等能力不足。我國應該借鑑國際通用做法,給予罕見病藥品以一定的政策傾斜。

從現實看,拯救廉價藥不能完全指望通過市場解決問題,政府必須有所作為。建議由國家和省、市、區衛生計生委協調相關部門,制定廉價藥目錄,為廉價藥定點生產企業減稅,同時篩選出臨床用量高、價格低、生產企業少的廉價藥,根據與國外同類藥物差價比例以及企業生產成本等,對每一類廉價藥確定政府補助比例,確保企業合理的利潤率。

我們既希望企業充滿良知,拒絕投機倒把,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維護急救藥市場的穩定;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能用有效的行政手段,通過財政支持、醫保付費方式改革等手段,給廉價救命藥留出充足的保障空間,根治廉價救命藥反覆斷供的頑疾,讓醫生不再為短缺藥無可奈何,讓人民群眾不再為短缺藥著急上火。


文稿/肖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