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是中藥,青蒿素是西藥嗎?

劉專慧


我們通常所說的中藥是指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藥在內的我國各民族藥的統稱。相對於祖國傳統中藥而言,西藥指現代醫學用的藥物,一般用化學合成方法制成或從天然產物提製而成,成分單一,純度較高,並按西醫學理論體系來使用,主要包括:有機化學藥品,無機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

不管怎麼說,青蒿和青蒿素並不是毫無關聯的兩種物品,青蒿素是從青蒿提純出來的一種物質,具有明確的化學結構,治療方向更具有針對性。

青蒿:菊科植物黃花蒿的乾燥地上部分。中藥無疑;

【性味歸經】苦、辛、寒。歸肝、膽經。

【功能與主治】清虛熱,除骨蒸,解暑熱,截瘧,退黃。用於溫邪傷陰,夜熱早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暑邪發熱,瘧疾寒熱,溼熱黃疸。

青蒿素:是從黃花蒿莖葉中提取的有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的一種無色針狀晶體,化學名稱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氫-3,6,9-三甲基-3,12-橋氧-12H-吡喃〔4,3-j〕-1,2-苯並二塞平-10(3H)-酮。分子式為C15H22O5。純度在98.0%~102.0%。藥物分類歸屬於化學藥品,收載於《中國藥典》二部。

【類別】抗瘧藥。

青蒿作為中藥成分複雜,在治療疾病的過程更多的是遵循中醫理論,對多種疾病均有作用。而青蒿素作為西藥成分單一,跟準確的針對瘧疾起作用。

其實除了青蒿和青蒿素,還有好多類似的中藥和西藥組合存在:黃芩(中藥)和黃芩苷(西藥),穿心蓮(中藥)和穿心蓮內酯(西藥)等等。


宋藥師


青蒿是中藥,青蒿素是西藥。十分肯定!

國家對西藥的要求是具體成分明確到分子,中成藥不做此要求,能說明組成來源即可。

小編說句實在話,國家對中藥的批准還是網開一面的。儘管如此,中醫中藥依舊是難以扶上臺面!


以下為正文:

中國國家藥典委員會對西藥命名的要求是具體成分明確到分子,中成藥不做此要求,能說明組成來源即可。

中西藥的區別方法如下:

1、中藥即中醫用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

中藥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藥和中藥材、中藥飲片(包含植物、動物、礦物。如人參、鹿茸、石膏等等)。

中成藥是中藥的一大類,是以中藥材、中藥飲片為原料,經制劑加工製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製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種劑型。

中成藥生產必須經過國家審批,凡藥品批准文號以“Z”標註的就可以判斷其為中成藥。

2、西藥,指西醫用的藥物

一般用化學合成方法制成或從天然產物提製而成。如阿司匹林、青黴素、止痛片等。

西藥是分為機化學藥品、無機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其說明書則有化學名、結構式,劑量精確,通常以毫克計。

西藥生產也必須經過國家審批。凡藥品批准文號除“Z”標註以外的,都可以判斷其為西藥(如“H”、“S”等)。

草藥青蒿與化學藥青蒿素

草藥青蒿是菊科植物。晉朝道士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青蒿治瘧疾記載。入藥的應為黃花蒿。花蕾期採收,割取地上部分,切碎,曬乾。入藥具有清熱、涼血、退蒸、解暑、祛風、止癢、止盜汗、防中暑等功效,用作陰虛潮熱的退熱劑。常用於溫邪傷陰,夜熱早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暑邪發熱,瘧疾寒熱,溼熱黃疸等病症的治療。

藥材青蒿

化學藥青蒿素:

青蒿素是從植物黃花蒿莖葉中提取的一種無色針狀晶體,其分子式為C15H22O5。青蒿素由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在1971年發現。

青蒿素是繼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後最有效的抗瘧特效藥,尤其是對於腦型瘧疾和抗氯喹瘧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點,曾被世界衛生組織稱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

判斷一種藥物是中藥還是西藥的依據是中國國家藥典委員會。國家對西藥的要求是具體成分明確到分子,中成藥不做此要求,能說明組成來源即可。下圖是經中國國家藥典委員批准的青蒿素相關資料。

由此證明,青蒿素是化學藥品。草藥青蒿,毫無疑問,是中藥,而且還是最原始的中草藥。

說句實在話,國家對中藥的批准還是網開一面的。儘管如此,中醫中藥依舊是難以扶上臺面!


三月森林


青蒿素是青蒿里面提出的有效成分。有些人還在糾纏青蒿素屬於‘西藥’?還是中藥?此事毫無意義,說明不了任何意義。只能是顛倒黑白,拖科研後腿。青蒿的這種中藥早在晉朝葛洪的肘後備急方里面有明確記載。青蒿作為中藥治療瘧疾有著特效,也就是說肘後備急方里面還有非常多大有效治療疾病的中藥,至今未開發。

屠呦呦研究員經過艱苦努力,以身試藥,終於發現青蒿里面的青蒿素有著特效的治療作用,在南非應用了40多年,被世界證明青蒿素的特效性,獲得諾獎。就以身試藥這個舉動,就足以感動世界。西藥研究有沒有人敢於以身試藥?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些人做不住了,跳出來反對。有必要嗎?

屠呦呦獲得諾獎,又成為最偉大的科學家,還是有的人‘難以接受’?是什麼原因,遭到了這些人的反對?中國人通過艱苦努力為世界人民的健康研究成功治療疾病的科學技術的青蒿素應該感到普遍高興才是正常的。恰恰相反,一些公知們‘按耐不住激動’的火焰,拋出‘三無’打擊。的確令人匪夷所思。 西醫‘高科技’在國內發展了也七八十年了,無論基礎研究,分子研究,還是病理研究,以及西藥研究,都不能說明國內西醫醫學水平是世界的。更不用說獲獎了,國內西醫真正的拿出點真水平,超世界西醫水平?大多數不敢苟同,而且就此懷疑人生了。

青蒿素為什麼不是西藥?1.西藥無法複製天然中藥青蒿素。2.青蒿素不是純化學藥.3.青蒿素是青蒿的青蒿素。3.青蒿素不是西醫發現的。4.青蒿素是天然結構的。

當國內還不知道青蒿素已經問世正在起著西藥無法取代的作用的時候,中藥青蒿素已經在世界上應用了40年。有些學者為什麼沒有產生牴觸情緒?原因很簡單,因為還不知道中藥青蒿素的偉大發現者屠呦呦的科技成功,獲得了非凡效果。

有些人認為好像青蒿素是產生在‘黃蒿’裡面?就好像雞蛋與鴨蛋比較,兩者一樣,沒有區別?除了大小不同外,內部都是蛋黃與蛋清。

葛洪記載十分準確是青蒿,怎麼今天變成‘黃蒿’?葛洪還記載用瘋狗的大腦治療狂犬病也是世界第一。在某些人看來也是無法接受?可是事實就是事實,是事實不是什麼人能夠顛倒的?療效成為治療疾病的唯一的功勞。屠呦呦偉大。


笑著看西方


要先搞清楚【青蒿】、【黃蒿】、【青蒿素】是怎麼一回事。

【青蒿】被中醫稱為“香蒿”,是中草藥。而帶有臭味的與青蒿同屬的【黃花蒿】中醫拿來治“小兒風寒驚熱”從不拿來治瘧的。而上世紀60年代還是文革時期,又逢對越自衛戰,抗瘧藥又是必備軍需品,當時1967年把這個項目叫【523項目】,為了找到治瘧良方,中國發動全國力量,對上千種古籍醫方和民間偏方進行篩選實驗,當然也篩選了很多合成藥物,最後的結果是當時屠實習研究員所在的研究組在恰恰是中藥看不上、又沒有入藥的【黃花蒿】裡通過乙醚提取方法提取到對瘧疾有效的成分,後來又通過合成、純化等現代醫學技術處理,提取出更加安全有效的抗瘧化學成分。

從醫學的角度,這種治瘧有效成分就是現代醫學技術指導下的產物。你會發現全國總動員的523項目從上千方子篩選的結果,也說明,中醫藥這種傳統醫學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它當然不能歸為中醫藥。

有人會說,從黃花蒿里提取的有效成分為啥不叫【黃蒿素】而偏要叫跟青蒿毫不相干的【青蒿素】呢?應該是大部分人的困惑,跟你一樣,這個我能夠理解你們的困惑。在當時,一開始還是叫黃花蒿素的,只是那個年代,大的環境是講民族的才是愛國的,才是“政zhi正確”嘛,既然從一堆各式各樣的方子裡篩選,搞了半天從臭蒿里搞到了,這怎麼可以不與傳了上千年的【中醫】沾上邊吧?這樣怎好?

好了,既然一開始提取的方式據屠說是受葛洪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啟發,把之前篩選時採用的“熱”處理方法改成“冷”處理(乙醚提取法),最多也勉強算是受“中醫藥”啟發吧。為了說明這東西與中醫藥有關,後來乾脆統一都叫【青蒿素】咯。而最奇葩的就是最後乾脆把藥典中的黃花蒿改成“青蒿”,而且說成是青蒿正品。

當然後來說的青蒿素都是一些合成的、衍生藥物了,與草藥就更無關了。

這一來,再問青蒿素究竟是中藥、西藥就不判斷了吧!

我們常說,科學無國界,科學的問題,就不應該參雜

民族的情緒,用科學理性思維、用事實說話,就不會一味地鬧“民族情緒”不承認科學的問題!

【最後推薦參閱: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說明了什麼?》方舟子 2016年06月24日

《屠呦呦為何篡改<本草綱目>》方舟子 2016年06月25日

餘向東的科普文章】


原海YH


黃連是中藥,但黃連素就是西藥。同理,青蒿素也是西藥,也就是現代藥學的藥品。



黃藥子64564432


青蒿素並不等於從青蒿提取的。青蒿是植物,植物並不等於中藥,只有依據中醫藥方照方抓藥,才能算中藥。你這個中醫粉需要補基礎知識。


白瓷杯子


菁蒿是中藥。菁蒿素亦是中藥。中醫中藥有應用細胞分子水平發揮的必要。更應該用物理,生物化學角度去闡發。應用於中醫髒象。中國人穿上洋裝還是中國人。中國人說外語,還是中國人。中藥提純還是中藥。只是多了一層生物化學作用。中醫髒象亦應用細胞分子水平闡發。我們的中藥提純後又怎麼應用。亦是應用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問題。中醫需要創新需要發展。


夢圓村


中藥是中庸之藥。西藥是治本之藥?這就是中藥和西藥的區別。


指點江山Rjm


青蒿是中藥,但是青蒿素和中藥沒關係。因為青蒿素是用黃花蒿以化學方法提取的。取名青蒿素,完全就是給個面子啊!


elicxxx


三七是中藥,三七傷藥片是西藥,你們有知識嗎,這種問題說的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