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尊嚴的老齡化


直擊博鰲亞洲論壇 | 健康、有尊嚴的老齡化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發病率大幅攀升,對經濟、醫療體系以及患者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如何應對這樣的挑戰,越來越成為社會各方的重點關注領域。

直擊博鰲亞洲論壇 | 健康、有尊嚴的老齡化


27日下午,在博鰲亞洲論壇“頤養天年——健康老齡化”主題論壇上,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表示,未來40年,全球80%超過60歲的人口都在中低收入國家,他們的數量將會超過所有高收入國家的這一人群;2018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達17.95%,到2050年中國會有超過5億60歲以上的人群。

如何應對這一嚴峻挑戰?

理性認識老齡化 建立長期健康保障機制


陳馮富珍指出,2015年,世衛組織出了一份《全球健康老齡化報告》,明確要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願景。

重點工作包括:首先,衛生體系或者全民健康覆蓋的體系必須要和老齡人的需求結合,為老齡高發的慢性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提供一個長期護理的機制,這不僅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如此;二,必須尊重老齡人,為其有針對性地定製交通工具等基礎設施,全社會都要考慮他們的需求;三,要監測好老齡人的健康數據,瞭解他們的現狀和需求,製藥公司和政府制定相關政策過程中,都要高質量地收集和應用數據。

陳馮富珍強調,要將老齡化納入全球健康戰略佈局,博鰲論壇的關注點要超越亞洲,讓更多的老齡人有尊嚴地、健康地活著。“如果具備了正確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務,人口老齡化可被看作是個人和社會面臨的新機遇。”她判斷。

阿斯利康全球董事長雷夫·約翰森(Leif Johansson)對這一論斷頗為認同。他說,老齡化人口對於社會來說可以成為一種淨優勢,但前提是必須多方攜手合作,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全球人口趨勢中持續獲益。

老齡化嚴重的日本,200多年前的江戶時代人的平均壽命是50多歲,現在日本人平均壽命85歲。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執行董事平手晴彥表示,日本政府正在計劃讓每一個人工作更長的時間,因為有研究證明,每天工作的人比不工作的人更健康。如何讓健康的人長時間繼續保持健康狀態非常重要,而且要有系統的支持。比如,老齡人保險體系是最基本的需求,考慮基本支持措施的同時要加強創新。

人均壽命也很高的香港,則尚未建立老齡醫保制度。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香港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稱, 兩年前,香港製定了關於老齡人的護理計劃,希望能夠促進未來20年的健康老齡化。預防比治療好是共識。但在實際的醫療體系中恰恰相反,資源大部分用在治癒上。因此,必須要打破目前的醫療模式,建立高質量的護理體系,完善社區一站式衛生保健服務中心建設,使患者能夠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況,並照顧那些出院的患者,減少重新入院的幾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行政助理院長、公共衛生實踐教授林光汶認為,老齡化的系統建設,不能簡單地跟隨其他國家的腳步,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老齡化特點和需求。有三項工作需要考慮:第一,全民衛生覆蓋時代,每個人都能得到相應的服務。如何制定激勵機制,確保所有這些服務的提供商正確履責,不僅僅是以疾病為導向,更是一個全面性的體系;第二,全民衛生覆蓋意味著要與社區合作、要動員非政府組織、要提升大家的健康素養、要讓這些社區積極地參與其中,來管控自己的健康並參與到政策制定之中;第三,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等技術變革,有利於把家庭患者和健康體系結合,利用數據來重塑體系。

加強基礎病理研究 推動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合作


當前,世界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過去為應對急性傳染病而建立的醫療系統,如今正努力轉型成為健康中心,幫助慢性病患者進行長期的疾病管理。

美國輝瑞普強制藥集團全球總裁高天磊指出,健康是社會變革的重要條件,過去15年,全球非傳染性疾病的經濟損失達到7萬億美元,非傳染性病涵蓋多種疾病,這些疾病大部分都是可以預防的、易於診斷的,利用現有藥物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

對老年痴呆症有長期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葉玉如表示,全球老齡化不斷增加,老年痴呆的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患病者到2050年將達到一億三千萬,少有國家能夠應對。很多針對老年痴呆症的治療都失敗了,目前還不知道其背後的發病原因到底是什麼,人大腦的缺陷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病理過程,現在是研究最為關鍵的時期,必須支持神經學方面的疾病研究。老年痴呆症患者快速增長警示我們,必須採取積極的行動。”

高天磊表示,老齡化與非傳染性疾病相關度很高,且多病共患現象普遍。老齡化將不只是一個健康問題,還是一個社會發展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夥伴關係非常重要。不同部門、不同行業要進行合作,藥廠在這裡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必須要有強有力的預防工作和教育工作,要有循證的治療指南,要有可負擔、高質量的保健活動,涉及到對藥物的信任,還需要跨機構、跨部門進行協調。需要患者對醫學醫藥方案的信任,還需要相關的政策支持。要把醫療看成一項投資而不是支出。要更好的利用大數據,知道價值在哪裡,確保服務有價值。

對老齡高發疾病的研究,雷夫·約翰森認為,基礎研究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大學和企業應該加強合作。

陳馮富珍非常認同這一點,她表示,大的藥廠和公司常常會被妖魔化,在某種程度上,人們需要知道很多的數字和事實,沒有什麼比透明更重要。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政府、企業、個人必須作為合作伙伴共同尋找解決方案。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企業獲得合理利潤才能可持續,任何一方單打獨鬥或贏家通吃都是不現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