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鎮造假100年,年入134億,造假技術全球認可!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平均6箇中國人中就有1個有脫髮症狀,而脫髮已經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其中以20至40歲男性為主,30歲左右發展最快,這比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提前了20年。

早前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公佈的“中國脫髮人群調查”數據就表明,我國脫髮人群約達 2.5 億,其中男性脫髮人數約 1.6 億,女性 0.9 億。如果將男同胞的謝頂面積加在一起,接近5000平方公里,相當於1.5個杭州那麼大。

如何拯救你逐漸上移的髮際線呢?關於“脫髮”的世界難題,終於幫你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假髮”!!!

中國小鎮造假100年,年入134億,造假技術全球認可!

一、假髮發展歷程

發製品行業發展歷史悠久,最早是清末民初時,德國猶太商人發決出歐美人日益旺盛的裝飾需求,深入中國腹地許昌,收購被棄置的人發,運回國內加工成各種假髮製品,銷往歐美各國,並進一步引導西方消費者對假髮視頻的消費潮流,一度風靡歐美市場,也因此,歐洲也成為全球發製品加工業的發源地,許昌逐步成為中國最大的人發集散地。

在歐洲發製品加工業的帶動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我國開始了發製品的簡單生產,但主要仍是以人發原材料的出口為主,五十年代,發製品生產轉向香港和臺灣,六十年代起轉向韓國和日本,並逐步取代歐洲成為世界發製品生產加工中心。

中國小鎮造假100年,年入134億,造假技術全球認可!

二、假髮發展的優勢

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製造的品質已經逐漸得到世界各地的認可,假髮市場固然也不例外。由於嫻熟的工藝和品質,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假髮出口市場。數據顯示,中國的假髮出口佔全球供應量的70%以上的份額。

在美國做一套假髮平均需要500至600美金的成本,而通過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美國人可以從中國的商家手裡直接購買,一套假髮只需100美金左右,價格優勢極其明顯。

此外,真人假髮的原料大多來自毗鄰中國的印度、尼泊爾等貧困國家,也就是說,中國離原料更近;另一方面,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中國的物流也更為發達和便利。兩大地緣優勢,從生產和渠道為中國假髮走向海外提供了助力。

中國小鎮造假100年,年入134億,造假技術全球認可!

三、假髮發展的劣勢

隨著全球市場對假髮產品需求增加,導致中國製發品企業盲目擴大生產,相互爭奪原材料,使發製品產量大幅度增加,在國際市場上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而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產品價格下調現象屢見不鮮,最終大大縮小了行業利潤空間,不利企業自身發展。

一方面,部分海外消費者擔心進口假髮來源於疫區,且該品類又是直接接觸頭皮,容易患有傳染病,對產品安全保障尤為重視,上述所提‘燻蒸’證明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大多數假髮製品企業仍處於粗放經營管理,從事貼牌生產經營居多,產品款式往往都過於老舊,缺乏創新。”

中國小鎮造假100年,年入134億,造假技術全球認可!

四、許昌的假髮帝國

許昌的假髮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經營,目前,全許昌有5000多家大小假髮作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假髮生產國和輸出國。

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小宮村的瑞貝卡,許昌甚至還有一條道路以瑞貝卡命名。

瑞貝卡的創始人是一個叫鄭有全的河南農民,他的祖祖輩輩都跟頭髮打交道。

鄭有全早在20年前就嗅到了商機,每年會拿出300多萬獎勵生產技術人員,2000年,芝加哥上市了一種小辮頭套,由100多條小辮組成,短的多達1000多條,全手工編制,投入市場沒多久,淨賺了近1億!

2003年6月,瑞貝卡順利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了我國“發製品第一股”。

2008年,胡潤富豪榜顯示,鄭有全以29億身價一躍成為河南首富。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瑞貝卡已成為全球假髮製品行業龍頭,全球每5頂假髮製品中就有3頂是瑞貝卡的產品。

到了2010年,作為假髮行業第一股的瑞貝卡營業收入邁過了20億元大關。

如今許昌發製品出口總量年均超過134億元,但由於消費頻次低,成為瑞貝卡開拓國內市場的一大阻礙,瑞貝卡到現在主要還是依靠海外市場支撐。

中國小鎮造假100年,年入134億,造假技術全球認可!

五、假髮的市場前景

國內的假髮消費群體目前主要為功能型消費群體和時尚型消費群體。功能型消費群體主要包括演員、模特、cosplay、脫髮、禿頂等。時尚型消費群體主要有個性化的年輕女性、高端時尚人群以及職業太太等。未來我國功能型消費群體將逐漸增多。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居民傳統觀念受西方影響,發製品消費觀念也慢慢與國際接軌,佩戴發製品正演變成一種引領時尚潮流的行為,越來越多時尚女性消費者和實用型需求者樂意嘗試佩戴發製品。為了美的需求,一個人還會擁有多個假髮。

已經有行業分析指出,中國作為全球奢侈品、美妝、電子產品消費大國,未來10年中國發製品消費預計將達到超300億元消費規模,國內假髮市場發展仍有巨大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