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國的《四大名著》中,哪一部對你的印象最深刻?

虎哥說生活


三國談權,水滸講義,紅樓說情,西遊言欲


《四大名著》點評之陋見

《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其中蘊含著人文地理、歷史習俗、社會倫理、謀略智慧等等傳統文化精髓,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國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取向,成為中華文化的優秀代表作品。

四大名著,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難分高下,若論縱橫捭闔,氣勢恢宏,文采飛揚,機智謀略,當屬《三國演義》;若論辭藻優美,情節曲折,則以《紅樓夢》為上;若論思想深刻,人物塑造,則以《水滸傳》為優;若論趣味十足,文化融合,則以《西遊記》最為突出。

《三國演義》以廟堂之事為主,群雄逐鹿,問鼎中原,不外乎爭名奪利,歸結一個字,那就是“權”字;《水滸傳》以江湖豪傑為眼線,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有所為有所不為,歸結一個字,那就是“義”字;《紅樓夢》以家族為背景,兒女情長,悲歡離合,興旺衰敗,不外乎一個字,那就是“情”字;《西遊記》以宗教為背景,群魔亂舞,西天取經,降魔除妖,皆源自熄滅貪嗔痴,那就是“欲”字。

《三國演義》談算計籌謀,《水滸傳》談快意恩仇,《紅樓夢》談風花雪月,《西遊記》談奇幻浪漫。

《三國演義》計謀不斷,陰謀陽謀,眼花繚亂,爾虞我詐,層出不窮。諸葛孔明空城計、八陣圖、草船借箭、抗曹連吳,七擒孟獲、三氣周瑜、巧借東風、運籌隆中、計斬魏延、死退司馬等引人入勝;曹操裝瘋誣叔、棄袍割須、望梅止渴、夢中殺人、割發代首、許攸問糧等刻畫奸詐典型;王允巧使美人計,誅殺董卓;張松獻圖,議取西蜀;周瑜反間,蔣幹中計,黃蓋苦肉,火燒赤壁;龐統連環,徐庶不言;荀彧二虎競食,劉備三顧茅廬;姜維屯田避禍,司馬裝病詐曹。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波詭雲譎,精彩呈現,不是兵書勝似兵書,堪稱計謀大全。

《水滸傳》快意恩仇,更是膾炙人口。宋江怒殺閻婆惜,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沖風雪山神廟,楊志揮刀斬牛二;李逵打死殷天錫,武松鬥殺西門慶;石秀智殺裴如海,楊雄手刃潘巧雲。不是為勢所迫,就是拔刀相助,一個個英雄形象躍然紙上,形神具備。

《紅樓夢》風花雪月,為情所困。賈寶玉夢遊太虛,秦可卿喪命生疑;林黛玉香消玉殞,薛寶釵獨守空閨;王熙鳳機關算盡,尤三姐仗劍自刎;尼姑庵妙玉思情,賈惜春削髮為尼;……。滿篇情字,諸多悲劇,情天恨海,聚散合離,千般滋味,萬種糾結,酸甜苦辣,幻生幻寂,百轉千回,令人愁迷。

《西遊記》神魔爭鬥,奇幻浪漫,八十一難,精彩不斷。飛蟲走獸,樹木花草,皆有人情,亦通世故,假借神幻,映射現實,詼諧幽默,玩世不恭,儒釋道巧妙融合,貪嗔痴事事諷喻,精彩之外,寓意深刻。

《三國演義》雖然寫的是百年事,其實卻是整個歷史的縮影,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水滸傳》寫的是草莽英雄,其實卻是江湖世事,所謂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紅樓夢》寫的是家族興衰,其實是人生真諦,正所謂積善之家有餘慶,積惡之家有餘殃;《西遊記》描寫取經之難,其實是人的惰性難以祛除,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亦可成魔。

四大名著,其實就是人世間的真實反映,四部鉅著,四種修行,家國情仇,人生抱負,理想志向,皆在其中,最後在那個還在於每個人的悟性。看《三國演義》,爭權奪利,生靈塗炭,到頭來也不過黃土一抔;看《水滸傳》,強取豪奪,官逼民反,最後依然是魂歸丘山;看《紅樓夢》,情天恨海,輾轉反側,實則是沒有參透情關;看《西遊記》,妖魔鬼怪,處處刁難,最後依然被降服收管。

四大名著影響深刻,趣味性強,品讀之餘,意蘊悠長,然而後世卻有劍走偏鋒之風。本來文學和史學功效不同,文學源自歷史和現實,經過加工演繹而成,誇張虛構,無可厚非,偏偏有些人捕風捉影,緣木求魚,非要找出根據一二,然後牽強附會。起因皆源自清朝文字獄,文人為避免迫害,明哲保身,故而鑽進舊紙堆裡打發春秋,因而考據學為之大盛。

考據學引經據典,校勘註疏,竭力還原歷史原貌,“實事求是”,“無證不信”

,對史學是一種促進,然而,非要把文學和考據學拉上關係,大概是20世紀至今的特色。在四大名著裡面,尤其是以紅學著名,王、胡、俞首開其風,因名望所致,遂成顯學;繼之文人,趨之若鶩,奇談怪論,不足為奇;更有甚者,牽強附會,譁眾取寵,插標賣首,搖唇鼓舌,忽視內涵意義,脫離文學宗旨,偏要緣木求魚,只想石頭開花,於是乎,假借考據之名,博取關注之利,兜售演講,唾沫橫飛,不外乎爭名奪利;更有一些演員,以文學角色為由,合二為一,走穴表演,強混一碗飯吃,以至於譭譽參半,風氣萎靡。而這些,都是沒有分清最基礎的概念,那就是文學和史學,畢竟不同。

世界萬象,人生百態,道路不同,各看修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只有參透世事,看破名利,領悟真諦,才能最終到達光明。

2019/3/24榆木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