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媒體刊登寧陝稿件一覽

寧陝能人返鄉當村官 鄉村振興添動能

媒体聚焦|4月25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記者 陳新濤)“我們這個核桃產業園裡,核桃2000多畝,板栗1200畝,還可以套種魔芋、豬苓和天麻,今年又新流轉了30畝地試種葛根,如果能成功,明年肯定會擴大面積……”3月19日,站在產業園的丘陵地畔前,望著春風中輕輕搖曳的核桃樹,42歲的李家成信心滿滿。

寧陝縣城關鎮麻莊村,是秦嶺深處的一個典型小山村。村子山大溝深,距離縣城50多公里,去趟縣城還得從毗鄰的石泉縣繞行。交通不便,加上信息閉塞,村子的發展一度很滯後。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隨著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和致富能人李家成的“返鄉”帶動,昔日沉悶落後的小山村開始煥發生機和活力。

棄高收入 回村建起產業園

“年輕人都出去了,在家的都是留守婦女和老人、孩子,栽的核桃樹、板栗園都沒人管,都快荒了。”談到返鄉初衷,李家成坦陳,一開始村鎮幹部動員他回來時,他並不是很情願,因為在別處有自己的苗圃和園林公司,每年收入七八十萬元,日子逍遙自在,何必回來受這份罪呢!但當夜深人靜閉上眼,家鄉落後守舊的情景卻常常浮現在他腦海,最終,他下定決心返鄉發展產業,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抱著回饋家鄉的想法,他將全村的土地流轉了過來,建起了核桃園,成立了合作社。“3200的核桃產業園,貧困戶用自己的土地入股,最多的10多畝,最少的1畝多。每年按6%給大家分紅。”李家成說,核桃園建起後,由於需要人幹活, 村裡的婦女和老人實現了就近務工,以前要到縣上去打工,村裡人就要僱車,一來一去,車費就要60元。“現在,核桃園裡的活,就夠他們幹上多半年的,去年上半年務工支出了5萬元,年底還兌現了14萬元,總共兌現了有近20萬元,最高的掙了10000多元,最少的也有近5000元。”

李家成撲下身子,帶領村民發展產業,再加上他是本村人,村民們非常信任他。在2018年麻莊村兩委換屆時,李家成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上任伊始,李家成就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工作,此前長期在外的他為了迅速吃透老家的情況,走遍了全村近200戶人家,深入瞭解了每一戶的情況,專心謀劃產業發展之路。

多元種植 公司經驗搬回村

看到大家對自己的信任,李家成也深感肩上的責任重,麻莊村的產業也慢慢從無到有。去年,除過核桃,村上還發展了480畝魔芋,20畝豬苓,油葵120畝,中蜂養殖200多箱,“單一產業抗市場風險能力差,只有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才能打出組合拳。”李家成笑稱。很顯然,他是把自己開園林公司的經驗搬到了村上。

今年3月8日,為了給村裡的留守婦女過節,李家成專程將在縣醫院當大夫的妻子請回來,給大家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他還自掏腰包購進衝鋒衣和喝水壺,獎勵了在村裡口碑突出的好媳婦、好婆婆。“李主任這是把我們全副武裝了,這樣幹起活來,效率就更高了。”一說這事,正在核桃園裡幹活的“好兒媳”李耀平笑嘻嘻的說。

產業有了發展,讓村上的風氣得以扭轉。“往年村上還有少數遊手好閒的,在別人背後說閒話的,還有沒事就吵架的,聚在一起打牌的,現在大家都忙著幹活掙錢,村上的風氣也好多了。”提起麻莊村的變化,城關鎮副書記陳瑞很是感慨。

能人引領 致富路上手牽手

如今的麻莊村,嶄新的安置樓已經建成,貧困戶們掰著指頭算著住進去的日子。通過爭取,門前的漁麻路也改造加固了,還拓寬建修了通組聯戶公路7.8公里,交通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隨著村上基礎好轉,一些在外的能人也回到村上發展產業了起來。該村村民唐永溪,以前在縣城開商店,今年也回到村上發展種植葛根。

“去年,我們的核桃產業園已經被評為市級產業園區,今後,通過提升和改造,還要申報成省級園呢!”談起下一步的打算,李家成底氣十足。“另外,我們還要再建設一個林麝養殖場,繼續擴大魔芋面積,發展種植葛根和獼猴桃,通過產業的發展,讓村民穩定增收。”

李家成的事例只是寧陝縣發揮能人引領作用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寧陝縣通過多項優惠創業扶持政策,積極改善創業服務環境,大力支持能人返鄉創業,全縣回鄉創業熱潮逐步興起,越來越多賺到錢的能人回鄉創業,呈現出能人返鄉創業帶動就業的新景象,湧現出城關鎮李家成、太山廟鎮李長濱、筒車灣鎮劉大華、四畝地鎮謝鱗等一大批返鄉創業能人,他們或擔任村幹部,或自己創業,成立公司、合作社,為當地貧困群眾實現脫貧發揮了典型引領作用。

“能人帶動效果好,要充分發揮職業農民橋樑紐帶作用,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去年7月,省政協副主席李冬玉在寧陝縣調研時說,發現能人、培養能人、扶持能人、引導能人,使一大批本地能人脫穎而出。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在能人的帶領下,帶動成千上萬的農戶共同致富,寧陝的做法很值得推廣。

寧陝中學4項創新發明獲全國金獎

媒体聚焦|4月25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本報訊(通訊員 左健 李小杰)4月21日上午,“第15屆中國青少年創造力大賽”決賽在河北邢臺市落下帷幕。寧陝中學6名學生的4個發明和科技創新項目全部榮獲金獎。

本次大賽共有來自全國100多所學校的400多人參加。大賽由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鍾南山創新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5屆。

決賽中,寧陝中學王榕的《壁紙自動粘貼裝置》、袁彬淇和詹程浩的《坡地施肥器》、王振頡和桂明垚的《區域水電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廖一欣的《一種手動式洗澡搓背裝置》共四個創新發明項目,經過現場PK和展示答辯等環節的激烈角逐,從入圍決賽的300多項創新發明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金獎。

多年來,寧陝中學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教育,積極為學生搭建平臺,利用各類有影響力的科技賽事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激發學生創造創新熱情,為山裡孩子打開探索世界的一扇窗。每年,該校都有多名學生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評獎”、“RoboCup機器人中國選拔賽”、“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等科技競賽中獲獎。截至目前,該校共有15名學生的14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

媒体聚焦|4月25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媒体聚焦|4月25日媒体刊登宁陕稿件一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