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首家正規電影院小考

1930年代,胡道靜先生在《上海電影院的發展》一文(以下簡稱胡文)中寫道:雷瑪斯於1908年"在海寧路乍浦路口建

鉛皮影戲院一所,僅容二百五十座,即今之虹口大戲院。後(1909年,筆者注〉又在海寧路北四川路口建維多利亞影戲院,裝飾甚為華麗,這是上海有正式電影院的第一聲。"

從文中獲悉,鉛皮影戲院雖先於維多利亞影戲院(VICTORIA THEATER)開幕,但它簡陋且為臨時放映場所,連個院名也沒有,為非正式電影院。

於是,雷瑪斯於次年(1909年)馬上再建一座正規影院--維多利亞影戲院。雷瑪斯打造其影院帝國發軔於此。維多利亞影戲院影片預告始見於1910年4月22日的上海《字林西報》第四版上(圖1)。

滬上首家正規電影院小考

(圖1)1910年4月22日,《字林西報》維多利亞外國戲院影片預告

而在《申報》上的影片預告則初見於1912年6月25日報道【維多利亞外國戲院】(圖2)。到了1913年6月,虹口大戲院之前身東京活動影戲園才剛剛開幕。故,上海首家正式電影院當為雷瑪斯所建的維多利亞影戲院

滬上首家正規電影院小考

(圖2)1912年6月25日,維多利亞外國戲院影片廣告

雷瑪斯的首家正規影院維多利亞外國戲院,即上海首家正規影院,於1909年開設於海寧路念四號北四川路轉角,其演變歷史:

1909年,維多利亞外國戲院(海寧路24號);

1914年更名維多利亞影戲園;

1916年更名維多利亞影戲院;

1925年更名維多利亞大戲院;

1926年4月1日改歸中央影戲公司管轄,次日更名新中央戲院;

1929年3月24日更名新中央大戲院(圖3);

滬上首家正規電影院小考

(圖3)1929年海寧路近四川北路口東南轉角處,新中央大戲院舊影

日偽時期,更名銀映座;

1945年11月24日更名海光劇院(海寧路410號)(圖4);

1950年拆除。

滬上首家正規電影院小考

(圖4):1947年行路圖上冊圖27截圖。海寧路410號近四川路口,海光劇院

可是,令人費解的是官方和坊間都誤認虹口大戲院(圖5右,HONGKEW CINEMA)之前身為鉛皮影院,並將鉛皮影院列為上海首家正式影院(更有甚者,虹口大戲院遺址上的紀念石牌將虹口大戲院寫成中國首家正規影院)。

滬上首家正規電影院小考

(圖5)1931年,乍浦路海寧路口東南角,虹口大戲院(右側),影院旁有“吉禮”字號(海寧路299號)。是年2月國民大戲院上映雷夢娜(虹口大戲院路對面)

這種誤解,與胡文及文後所附的《上海各電影院紀錄》(虹口大戲院名列榜首)中相互矛盾的表述不無關係。胡先生前面在說維多利亞影戲院為”上海有正式電影院的第一聲“,後邊在附錄中又將虹口大戲院置於上海正規影院之榜首。沒想到,從此滬上報刊(如《申報》1941年8月1日“電影史話”【上海初期的影業】)上的電影掌故或懷舊小文都沿襲胡文的說法,以訛傳訛,誤人不輕。

經查《申報》相關報道悉,雷瑪斯於1908年所建的鉛皮影院與虹口大戲院(圖5)無傳承關係。1913年6月3日,日本人經營的東京活動影戲園在乍浦路中西書院北首112號(大致位置在海寧路乍浦路東南轉角處)正式開幕,首映影片《日本明治天皇御葬之實情》等。東京活動影戲園差不多就在雷瑪斯的鉛皮影院(海寧路乍浦路口)遺址上建造的,這容易令人誤認兩座影院有傳承關係。

滬上首家正規電影院小考

圖7:《申報》1931年6月8日報道【經營劇場業拉摩回國】

東京活動影戲園開業兩年後,為避人耳目逃脫日益高漲的反日運動之抵制,遂於1915年3月23日更名為虹口活動影戲園。1922年10月30日始稱虹口大戲院。除去在1923年前後幾年裡一度由雷瑪斯接辦經營外,虹口大戲院至少在抗戰勝利前的大部分時間裡由日本人掌控。1931年,雷瑪斯回國前,將在滬創辦經營的六大影戲院(維多利亞、夏令配克、恩派亞、中國、卡德、中山)全部出盤於華商。這證實了虹口大戲院的創辦人非雷瑪斯。

本文轉自食硯無田新浪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