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造錢塘江大橋遭老外嘲諷:能在錢塘江上建橋的中國人還沒出生!

1933年3月,正在天津北洋大學任教的茅以升收到了一封信,信是昔日同學受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曾養甫所託寄來的,曾養甫希望茅以升能夠前往杭州,商談籌建錢塘江大橋的事。經過仔細的思考後,茅以升決定接下這個在錢塘江修橋的重任。同時,他也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一個問題——銀行、財團都不肯貸款,錢從哪裡來?

茅以升造錢塘江大橋遭老外嘲諷:能在錢塘江上建橋的中國人還沒出生!

曾養甫

大家可能會有所疑惑,為什麼沒有銀行願意貸款呢?原來,當地的銀行、財團聽說政府要請一箇中國人主持設計錢塘江大橋,都認為風險太大,橋很有可能建不成,到時候貸款就打了水漂,於是紛紛找藉口婉拒。

其實銀行這樣的態度也不稀奇,據統計,從光緒年間到1933年,大約60年的時間裡,中國的所有的現代化大橋,全都是由外國人一手包辦的。隨便舉幾個例子來看:

松花江大橋建於1902年,是俄國人建的;鄭州的黃河大橋建於1906年,是比利時人建造的;濟南黃河大橋建於1908年,是德國人建的。

茅以升造錢塘江大橋遭老外嘲諷:能在錢塘江上建橋的中國人還沒出生!

濟南黃河大橋

因此,聽說中國人要自己在錢塘江上修建大橋,外國的專家都認為曾養甫在開玩笑。他們議論紛紛、冷嘲熱諷,說能在錢塘江上建橋的中國人還沒有出生呢!

儘管茅以升在國際橋樑界頗有名氣,但他畢竟沒有真正設計建造過如此困難、重要的現代化大橋。銀行、財團不肯放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那麼,曾養甫到底有什麼法子能籌到錢呢?

終於到了錢塘江大橋競標設計方案的時候,來競標的一個是茅以升,還有一個叫華德爾,華德爾是鐵道部從美國請來橋樑專家。當茅以升拿出自己的設計圖時,在場的銀行家們,都紛紛放下了對中國設計師的偏見。

茅以升造錢塘江大橋遭老外嘲諷:能在錢塘江上建橋的中國人還沒出生!

同樣是全長1453米的大橋,同樣是公路鐵路兩用橋。在華德爾的設計中,公路、鐵路是並行的,而茅以升卻設計成了雙層橋,把公路橋放在了鐵路橋的上層。

茅以升的這個雙層橋,是根據中國的國情設計的。當時的中國,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硝煙的味道。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三省淪陷;1932年,日軍又挑起上海一二八事變。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戰爭隨時有可能爆發。茅以升把公路設計在了鐵路上層,就是考慮到一旦打起仗來,在頂層的公路能夠掩護下面更為重要的鐵路運輸線。正是這一點,打動了在場對時局異常敏感的中國銀行家們,再加上華德爾的設計報價758萬銀元,而茅以升僅報價510萬,這個“低價”優勢無疑讓銀行家們更傾心,儘管茅以升的設計贏得了銀行的認可,但固有的思維還是讓他們掏錢的手伸的有些猶豫。

茅以升造錢塘江大橋遭老外嘲諷:能在錢塘江上建橋的中國人還沒出生!

這個時候,曾養甫在一旁打邊鼓說:“華德爾是鐵道部請來的顧問,就算沒有用他的設計,華德爾還是會幫助茅先生共同建設大橋的。”一聽說這個橋還是有外國人參與的,銀行家們心裡最後的石頭終於落地,麻利的答應了貸款,錢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當後來造橋的籌款有了著落後,曾養甫又宣佈說:“這錢塘江大橋,是我們中國人自行設計的,和外國人一點關係也沒有。”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茅以升造錢塘江大橋遭老外嘲諷:能在錢塘江上建橋的中國人還沒出生!

茅以升

錢到位了,造橋自然就好說了,但是茅以升的壓力卻越來越大,他又是如何頂住壓力造橋的呢?更多精彩內容,明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