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買武器為什麼從來不招標而是要做冤大頭?

古今說史




一直以來沙特阿拉伯給世人的印象就是花錢不眨眼,買東西只買貴的不買對的,被我國網友戲稱為“土豪”,更有甚者稱之為“狗大戶”。事實上的確如我們看到的那樣,沙特人不但在軍購上不惜開銷,就連老百姓也是揮金如土,像那些黃金馬桶、黃金衛生紙、黃金汽車等等,這個世界上恐怕只有沙特人能玩出這些花樣來,其土豪程度已經到了令人不解的地步。下圖為沙特土豪空運到倫敦供遊玩駕駛的黃金版奔馳



在軍事裝備採購上從來不搞什麼招標,只要看上的東西花多少錢都要弄到手,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向我國求購彈道導彈,由於美蘇兩國已經締結“中導條約”,美蘇的短程導彈看不上,遠程導彈買不著,只好來我國求購。當時我國並沒有軍售方面的經驗,在東風-3型中程彈道導彈的定價上原先的設想是以一億元人民幣一發的價格跟沙特方面談判,沒想到那位來華洽談的沙特親王竟理解為一億美元一發,他居然覺得這個價格實在太划算了,連談都不談就表示要採購裝備一個旅的30發東風-3彈道導彈。下圖為沙特阿拉伯導彈部隊裝備的東風-3彈道導彈



要知道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外匯儲備僅僅為20美元而已,為表達對親王如此爽快的回敬,我國不但額外贈送了一枚,還免費向沙特外派一支由二炮部隊抽調出來的骨幹組成的“工程隊”到沙特手把手搞傳幫帶,當然,這是後話了。此時中沙兩國尚未建交,支付成為了一個難題,正在中方為這個問題而揪頭髮之際,沙特表示可以現金支付,於是乎一架載有30億美元的專機從沙特起飛前往北京……下圖為中國工程隊正在教授沙軍掌握東風-3彈道導彈使用技能



沙特的“豪”不僅僅表現在買導彈,可以說買任何武器裝備都特別“豪”,小到槍支彈藥,大到飛機坦克都是買最貴的。比如買美國的M1A2主戰坦克和F-15戰鬥機,採購之前人家特意向美方說明通通要高配,什麼標配、中配的一律不考慮。著名的M1A2主戰坦克SEP超高配版就是為沙特“私人訂製”的,要不是美國國會規定F-22戰鬥機不外售,恐怕沙特王爺們會買一打回來裝備自己的空軍。下圖為沙特從德國訂購的“地球最強坦克”超高配版的豹2A7



那麼沙特軍購為何會以“不問價格”的形式豪購呢?難道真的是“人傻錢多”?表面上來看的確如此,但是客觀分析以後你會發現其實這正是沙特的無奈之處,甚至是痛點。環顧以沙特為中心的周邊國家,像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甚至是伊朗,個個都是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但是這幾個國家卻沒能像沙特那樣過著土豪生活,他們的國家由於被美國冠以“不民主”、“無人權”、“獨裁”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罪名引發戰爭,人民至今生活在戰亂之中。下圖為沙特裝備的愛國者3防空導彈



沙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是一個封建制度國家,他們之所以不被美國藉以民主、人權和獨裁的藉口禍害,原因就是捨得花錢交保護費!在美國人眼裡的好盟國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不挑戰美元霸權的地位;第二,捨得花錢;第三,不發展核武器。只要滿足了這三個條件,美國人才不管你民不民主,人不人權,只要服服帖帖,你就是把國家制度從封建制改回石器時代穿著獸皮跳舞他老美也覺得你是個好盟國,這就是美國的政政治正確。下圖為我國出口到沙特的彩虹-4無人機



所以沙特為了生存和發展,只好以花錢買東西的形式向美帝以及各個強國交保護費了,試問這麼好薅羊毛的國家又有誰會看他不順眼呢?但是自然資源總會有枯竭的一天,年輕一代的沙特人也逐漸意識到國家發展的可持續性,除了養獅子老虎當寵物消遣之餘,他們也開始重視工業和農業的發展,比如去年沙特就從我國引進了彩虹-4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生產線,今年年初沙特國產化的彩虹無人機已經下線裝備軍隊;農業的發展上也取得了突出成績,2017年沙特邀請我國農業專家指導研究“沙漠種植雜交水稻”項目,第一批沙漠水稻於2018年出產,沙特因此成為中東地區第一個能在沙漠種植水稻的國家。下圖為袁隆平團隊在研發沙漠雜交水稻



夾縫裡求生從來都是一個艱辛的歷程,大多數國家為此不惜流血拼命,比如以色列,鐵血的猶太人民為了民族的延續尊嚴一直戰鬥不息;而沙特則選擇了一條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生存之路,那就是到處花錢買平安。我們不得不佩服沙特人的智慧,倘若沙特領導人像薩達姆、卡扎菲、巴沙爾、內賈德那樣選擇抗爭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紙醉金迷的生活,而且沙特王爺們對本國軍隊的戰鬥力也很有自知之明,畢竟先進的M1A2SEP主戰坦克被穿拖鞋的也門武裝分子炸燬的事已經不是一回兩回了。下圖為被“拖鞋軍”也門胡賽武裝份子摧毀的MIA2主戰坦克


兵器知識譜


從某種角度來看,沙特這麼做也是一種“特色”的自我保護方式,只是這種方式,雖然有效,但並不能很長久,下面我來大概地展開說一下。

沙特大概3200萬人口,GDP六千多億美元,人均2萬美元,軍費是出奇的高,有600多億,佔GDP的十分之一,論佔比的話,比老美都要多出3倍。

放在一般的國家,軍費佔GDP的十分之一,差不多就相當於政府預算的3-4成用在了軍費上,這對於一般的國家政府是無法承受的,放在西歐國家,GDP的幾乎三四成都要用在國計民生和福利發放上,根本沒有多餘的錢搞軍事。

沙特當然也把GDP(主要是石油財富收益)的相當部分用來給國民發福利,也是為了保障君主制的穩定延續,因為考慮到沙特的實際情況:除了石油工業之外幾乎沒什麼其他成規模的工業體系,地方行政體系也是主要由其龐大的王室家族成員負責,沙特用來發展經濟和維持地方統治的成本要比其他國家低很多,所以還是有大量的富餘美元用來搞軍事。

當然,沙特還有一個價值上萬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家底是相當厚實的,只是近年來石油價格下跌和常年對也門用兵,財政上有些吃緊,但總體還是可以維持的。

手裡有了龐大的軍費,沙特自然就有很多錢用來買武器。

不過,沙特的國防建設是非常“有意思”的。

沙特似乎並不在意軍隊的戰鬥力,這幾年,沙特帶著許多國家組成的聯軍圍剿胡塞武裝,戰鬥力之低下成為國際笑柄。

這個也不能怪沙特軍隊很菜,這個是有歷史原因的。

自從二戰以後,大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它在中東的殖民地也紛紛獨立,獨立後的中東北非國家建立的體制普遍都是君主制,不過從埃及的納賽爾革命開始,中東北非的包括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也門、伊朗等多國的君主制被推翻,伊拉克的王室甚至被革命者滅了族,而這些革命普遍都是軍隊發動的,這讓中東大國沙特一一看在眼裡。

為了防止軍隊造反,沙特王室對軍隊從來都不信任,雖然軍隊待遇好,但是沙特花了大價錢招募了許多的僱傭兵,空軍飛行員有相當部分是巴基斯坦人,包括在也門打仗的沙特士兵也主要由各國的僱傭兵組成,而軍官則由王室成員以及信任的人擔任,僱傭兵主要為了錢,他們不會為了什麼“主義”而推翻自己的金主,關鍵時候也不會賣命,而沙特其他的本國士兵,在軍隊裡更像是度假,準時上下班,所以沙特軍隊的戰鬥力高也高不起來。

至於買武器,除了美國人的武器,安理會其他大國的武器沙特也買買買,甚至還會考慮買印度的武器,總之基本上來者不拒,當然,大頭還是被美國佔了去,這個也和美國主導中東局勢有關。

軍購無論對賣方還是買方,都是國家大事,需要領導人的批准,畢竟很多武器,不是買方想買就能買的,沙特沒什麼軍工,賣方不必擔心沙特會把買來的武器搞鑽研,通過軍購,沙特強化了和各大國的關係。

軍購也不是一錘子買賣,沙特購買的都是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不管是戰鬥機、坦克、導彈、軍艦等,這裡面都包含著後續的維修、保養、補充購買等後續服務,這個時間週期很長很長,這也在無意中強化著和各大國的關係。

尤其是美國人,賣的服務恨不得比裝備本身都貴,所以世界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沙特軍隊在前面打仗,後方有許多國家的武器維修保養團隊在待命,從槍支到子彈,從坦克到飛機,沙特軍隊都需要這些外國的技術團隊全天候服務,因為他們的士兵和僱傭兵只負責打仗,武器其他的事情,他們根本不管,武器壞了,直接換新的唄,反正有錢。

花大錢給美國人交保護費,花錢和各大國保持良好的關係,以求在國際博弈中得到大國們的關照,至於錢多錢少,這個並不重要。

至於招標?國王和王室核心成員商量下就行了,一個連憲法都沒有的國家,招標這事兒,是不存在的。


雲中史記


沙特阿拉伯王儲兼國防部長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今年3月到訪美國白宮,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沒有與他多客套,直接拿出一本軍事裝備採購計劃表,指著對薩勒曼說:“你看下金額,這個30億美元,這個5.33億美元,這個5.25億美元,這對你來說就是‘花生米’(小錢)。(來自《獨立報》報道,不是小編臆想)”幾句話之後,薩勒曼就向特朗普買了125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包括軍艦、導彈防禦系統、飛機和作戰車輛等……這是沙特近年來採購軍事裝備的一個最生動寫照,沒有招投標,無需比價,就是這麼大手筆,就是這麼任性。

那麼沙特買武器為什麼從來不招標而是要做冤大頭?這是因為三個原因:

其一,沙特很有錢,土豪哪有買東西還看價格的。

特朗普就曾公開對媒體說過:“沙特是個富有的國家,他們將通過軍購訂單與美國分享他們的財富,為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他還對薩勒曼說:“125億美元對你來說就像‘花生米’。”

不論薩勒曼心不心疼,這個錢沙特確實掏得起。再說,土豪出來購物哪還有看價碼、貨比三家的,關鍵不是就看合不合眼緣嗎?!

其二,沙特是有錢,可兵弱,總要整點尖端軍備才對得起自己的身份和地區大國的野心。

沙特有多土豪,沙特的兵就有多弱,於是國際新聞中就經常出現也門的部族武裝把配備全套美製武器的沙特老爺兵打得滿地找牙,還時不是就起獲一堆全新的美製軍備。

根據德國媒體的報道,截止到6月份,沙特聯軍僅2018年上半年就在也門丟棄了超過900臺軍用車輛,包括軍用卡車、越野車、主戰坦克和各類裝甲車以及大量的彈藥、火炮和其他軍用裝備,估計價值超過30億美元。

簡單講,在眼下的中東場域內,沙特就像個小孩抱著金元寶過街,心裡喊著不怕,卻總還是要買幾把好刀來為自己壯膽,而且要買就得買最貴、最好的,才能保護好金元寶和命。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軍火買賣從來不止是簡單的生意,更是政治。

正如特朗普對薩勒曼說的:“美國和沙特的關係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我們互相理解。”

小夥伴們仔細想想,在今天的國際政治中,有多少武器裝備是真的買來打的,有多少又是買來展示、嚇唬人的。看清楚這兩點,就意味著,人家賣不賣給你武器要看交情,而不是完全是錢。而交情很多時候,恰恰又是由錢堆出來的。

沙特幾十年來雖然土豪,有錢,也總想當中東地區、阿拉伯世界的帶頭大哥,無奈一個伊朗、一個以色列,一個也門,現在還有一個卡塔爾都不給面子,動不動就要跟大哥動刀子。

照理說,沙特人應當自己帶兵衝上去跟他們肉搏,可無奈老爺們體弱又惜命,只好找個更強悍的老大來罩著,這就是美國。當然美國人也不是白當義工的,“勞軍費用”還是要解決一下的,況且對土豪也不是個事兒。

所以說,沙特買武器從來不招標而是要做冤大頭,有錢是一方面,多少也還是有些無奈的。


陳一諾


世界軍火市場上有兩個狗大戶,一個是中東大國沙特阿拉伯,另一個是南亞霸主印度,而相比之下,沙特買武器時往往是甩手就是幾十上百億美元的大單,而之所以如此,沙特也不是人傻錢多,更多的是無奈。我們也需注意到,沙特是隻對西方陣營做冤大頭,因為沒有人是傻子。西涼防務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沙特本國的國防工業基礎幾乎為零,對國際軍火市場的依賴度太高,必然造成高代價

首要原因就是沙特的自身國防工業基礎過於薄弱了,雖然沙特長期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但是沙特甚至連完備的石油工業和化學工業都沒能建立起來,可見沙特的工業水平有多差勁。而沙特哪怕一個飛機零件都需要外國進口和維護,正是國防工業水平太差才導致了其對國際軍火市場如此高的依賴性。



沙特是美國在中東的重要支柱性盟友和遏制伊朗的主要力量,對美國主導的西方陣營是有求必應,甚至不惜大氣力拉攏

其次則是沙特與美國的關係決定的,沙特作為OPEC的主要成員國,也作為美國在中東主要盟友之一,遜尼派君主國對於美國的支持是十分重視的,既是出於國家安全也是處於地緣政治需要。誰都清楚,美國和沙特之間不是純正的盟友,更多的是互相利用,沙特想要坐穩中東遜尼派老大的地位,就必須不斷的向美國主導的西方陣營投以大量的好處才能換取美國對沙特足夠的政治支持和軍事幫助。去年沙特和美國簽訂上千億美元的軍火訂單就不難看出沙特多麼需要美國的保護和支持。



沙特所處的地緣政治是比較惡劣的,而建立軍事上的優勢只能依靠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帶來的優勢

而第三點原因,是因為中東的地緣政治形勢讓沙特不安心,伊朗不斷的擴張什葉派穆斯林影響力,中東又本就是五大強國林立,波斯灣對岸就是與沙特死對頭的伊朗,可以說安全局勢是很差的。而沙特自建國以來就沒打過什麼正經的戰,和胡塞武裝的戰鬥也暴露出這完全是一支“少爺兵”。在這種外部壓力重重而國內軍隊不爭氣情況之下,沙特只能依靠裝備體系的現代化優勢來確保國家安全。而如何實現裝備現代化,最直接的當然就是大手筆採購先進的軍火。


沙特確實很富裕,不差錢

沙特土豪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坐擁世界25%的石油儲量,而人口不過兩千多萬,作為一個遜尼派穆斯林君主國,沙特王室將大部分的財富都集中在手中,據估算有1.4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沙特國家是很富裕,所以國防預算是絕對充裕的,每年大手筆採購軍火,軍費開支一度超過了世界主要軍事強國俄羅斯,但沙特人也不心疼這些錢。


西涼宣撫使


沙特近日“警告”美國要採購俄羅斯的S400。沙俄之間互動的目的是逼迫美國放棄對沙特採取行動。否則,沙特要向俄羅斯靠攏。那麼,美國會失去軍火訂單,甚至失去沙特盟友。

最新動向是彭斯放話,美國會追究卡舒吉事件沙特當事人責任,包括王儲。如果彭斯的話不是代表特朗普,那麼美國仍有轉圜的餘地。不過中央情報局得出結論,沙特王儲是卡舒吉事件的決策者。這給特朗普更加難堪。

以沙特的石油和地位,特朗普絕不會讓沙特倒向俄羅斯。美國的雷聲已經響足,雨點落下時不會太大。特朗普舍不了沙特白花花的銀子。

沙特沒有自己的國防工業,完全依然進口。它必須考慮的建立多方面的來源,否則的話,一旦被別人卡脖子,沙特承受不起,只能維持多方面的來源局面,才有利於加強自己的國防力量,以便在出現問題時,可以有效的進行應對,畢竟大家都知道美國人很喜歡使用玩制裁手段,軍火禁運的一種手段。


用戶1234410166


作為世界上武器進口大國的印度經常是花冤枉錢買一些看似高端大氣,實際卻不實用的武器。因此,印度經常被網友戲稱為是冤大頭。不過,世界除了印度在軍火買賣是冤大頭外,還有一個國家也是冤大頭。這個國家就是沙特阿拉伯。

印度購買武器一定要那種高端大氣,看起來牛逼哄哄的武器,根本不考慮所購買的武器是不是符合自己國家實際的軍情需求。而沙特阿拉伯購買武器是不管武器性能如何,是不是自己國家所需要。總之,武器一定要買最貴,貴的就是好的。

沙特阿拉伯購買武器可以算上是世界上最大手筆。拿最近幾年的武器採購訂單來看的話,去年三月份,跟我國簽訂650億美元訂單。接著在五月份又跟美國簽訂了110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今年的三月份又再次向美國下了125億美元武器採購訂單。

沙特阿拉伯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國家(地方大但人口少,能住人的領土更小),每年為何要花費大量的軍費從國外進口武器呢?而且進口的武器都是極其昂貴?沙特阿拉伯因為盛產石油,所以是中東地區最富有的國家。沙特阿拉伯要守住這些石油,就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國內的軍事武器研發水平比較低(等於沒有),所以只能從國外進口。

購買昂貴的武器其實就是變相向一些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交保費。每年向這些國家尤其是美國達成大手筆軍購訂單,沙特阿拉伯要是跟其他國家有軍事衝突的話,美國肯定是護著沙特阿拉伯。畢竟,沙特阿拉伯可以說是美國最大武器消費者。


利刃軍事


以往很多國家在購買武器時,都會進行招標一類的活動,例如前兩年的土耳其購買防空導彈,中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參與競標,以及上世紀80年代中國企圖從歐美進口先進戰鬥機時,美國,法國等國家也參與競標。對於東道主來說,進行競標最大的好處莫過於,尋求性價比最高的武器,舉辦競標自然會有多個國家參與招標,彼此之間有了競爭,銷售國自然也會想方設法推銷自己的武器從而做出讓步,例如,降價、提供更高的服務、甚至進行技術轉讓,允許購買國建立自己的生產線,自己可以更大效率地推銷自己的武器,而購買國也可以得到最好的武器和服務。



但對於沙特這一類的,喜歡對外購買武器的土豪國家而言,這一類的追求雖然有,但興趣度卻並不高,因為他們是真的不差錢,對於沙特這樣的國家來說,困擾他們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自己有沒有錢買,而是對手願不願意賣,只要其他國家願意賣,金錢這方面對於沙特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如果可以沙特甚至敢去購買原子彈和遠程導彈。

所以在很多時候,沙特在外購武器時根本不需要競標,因為他們會直接奔著世界上最好的武器去,而這一類的武器全世界沒幾個國家能夠製造和提供,甚至很多時候只有一個國家能夠提供,所以競標活動對於沙特來說完全是一件多餘的事。



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之後沙特與美國的關係逐漸加深,甚至成為了美國在阿拉伯地區安插的一個跳板,並且戰略關係維護到了現在,現如今美國與沙特的關係,幾乎與當年美國與親美時期的伊朗關係一樣,早已經密不可分,因此在武器選擇上,沙特除了從其他國家外購一定數量的武器之外,大體上還是以美械裝備為標準,而在金錢的誘惑下,美國軍火商對沙特也是大獻殷勤,除了不能提供的少數尖端武器外,敢賣出去的武器都會優先賣給沙特,沙特既然能得到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又不差錢,又何苦搞競標去購買其他的產品。

以往很多國家搞競標,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更進一步得到對方武器的技術,從而更熟悉的使用,但對於沙特來說這恐怕也成了一件多餘的事,對於這種土豪國家,購買的武器一旦不適用,隨時可以扔掉重新購買,有錢就是任性,在世界軍火交易市場中,這句話在沙特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遼寧資深球迷


一旦招標,那肯定是好用又不貴的東方兵器搶走了美國軍火商的飯碗。

石油美元

美國不做聲,那麼其他海灣國家也會有樣學樣的和東方這邊買武器。嘿嘿😁。美國會很生氣,後果會很嚴重。在這個事情上,美國人可沒有公平競爭的精神。這些年美國人走南闖北獨步天下,靠的是能吹(民主自由)能打(反恐戰爭),能騙(大規模殺器)能嚇(制裁和武力威懾),唯一不靠的,就是這個“公平”!而沙特,也從來就不考慮是否“公平”。人家沙特本來就是個不公平的國家——國王永遠都是他們家出的,立法行政武裝力量也是他們家管的,石油美元也是他們家掙的,至於別人家的,全是王室以薪資、福利等方式“施捨”給的。給多了不心疼,反正有的是,但是給少了就出問題了,因為在潛意識裡,這其實是大家的。沙特王室要把這潛意識給摁住了,就不能圖便宜。

沙特買的悍馬戰車

這個便宜,可不是指武器的價格,而是指背後靠山的分量得是最大的那位爺:美國。沙特考慮的是自己政權的穩定。要自己穩定,就必須得先穩住了最大的靠山美國。要穩住美國,豈是10%的溢價就能搞定的?俗話說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沙特用一百塊的價格買美國十塊錢的子彈,美國給予沙特的就是安全!沒有安全,要錢何用?而這安全,來自幾方面。一是國內政局,萬一出個什麼反對派,美國會罩著沙特王室,就像俄羅斯罩著巴沙爾一樣;二是國際形勢,沙特是君主獨裁專制保守集於一身的遜尼派國家,怕民主共和世俗開放(哪怕只是表面如此,對沙特皇權合法性也是一種考驗)的什葉派政權的滲透、鼓動,哪怕不聲不響的在旁邊也是危險的。比如伊朗,總想著把什葉派伊斯蘭革命傳播四海。又比如敘利亞,共和制,世俗化,還和伊朗結拜。沙特豈能坐視不管。但是他自己親自動手又打不過,所以必須凸顯自己在美國心中的地位,賣石油只收美元,買美國武器只看菜單不看菜價。這樣美國才願意幫自己出頭去收拾伊朗敘利亞。

沙特買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世間普遍認為土豪喜歡妝點門面,所以沙特買美國高價武器是為了和自己的土豪身份匹配。貌似有理,但是本人並不完全認同沙特花高價買高端武器是為了掙面子的觀點。他既然知道自己的軍隊吃不透這些高端武器,那他應該明白這些高端武器很難真的為自己掙到面子。去打胡賽的時候王爺們可沒想過要面子,反而為了性命,面子跟廢紙一樣說扔就扔了。

歸根到底,還是裡子的問題——安全第一!所以,錢和武器可以隨便往敘反對派那裡送,但是讓他出兵,就為難他了。要不是也門緊挨著沙特後腦勺,要不是美國不願意出兵也門,沙特才不會出兵去丟人現眼。他養的兵,基本就是為了消費美國軍火的。就好像我其實不喜歡吃雞,但是我喜歡賣雞的姑娘,然後拼命買雞去和黃鼠狼打架,雞死的越多姑娘就越開心。我也不完全認同他花高價買高端武器是為了鞏固國防。真正的國防是以人為本的,沙特的士兵工資並不高!這是很多人想不到的。要兵出力,不出夠錢哪裡行?沙特的兵,訓練水平也是很低的,雖然有美國人幫訓練,但是隻限於這麼用裝備,至於戰術、指揮方面,基本就是臨場發揮了。如果沙特真的在乎國防,那他會用完全不一樣的玩法。


說白了,沙特是打算用錢來買國防,從美國那裡買。這是大智若愚。也從巴基斯坦僱傭兵那裡買,這是實事求是的。美國人心照不宣。所以去年5月份,上任不久的特朗普信心滿滿的就跑沙特來為美國的軍火商們跑業務。沙特王室也早就備好了1100億美元的軍購訂單,把川普逗的是眉開眼笑不在話下。


獨釣寒江


國家之間武器購買十分複雜,絕對不是單單的好用就行。

沙特阿拉伯作為世界上石油儲量和產量最高的國家,是名副其實的土豪。有錢十分任性,買東西從不問價格。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買起世界上的最貴商品武器,一向是以出手闊綽,一擲千金獲得世界各大流氓國家中的軍火販子的青睞。

20世紀,現在沙特王族獲得沙特政權,並逐漸從英國人手中獲得獨立,但是沙特王國和西方淵源頗深,關係密切。二戰後,美國的勢力逐漸取代英國,進入中東,成為了於沙特王國關係密切的國家。

二戰前為了對付土耳其等伊斯蘭國家,沙特和英國關係密切。二戰結束後阿拉伯地區的幾股勢力威脅著沙特。一是蘇聯支持的阿拉伯復興黨,在中東興起,伊拉克、敘利亞、埃及等都成為阿拉伯復興黨勢力,威脅著傳統王權國家沙特;二是土耳其依然和沙特爭奪著遜尼派穆斯林老大;三是什葉派伊朗,特別是霍梅尼後的伊朗,逐漸與遜尼派爭奪伊斯蘭世界控制權。四是猶太人復國的以色列。

為了應對外部威脅,而本國軍事工業力量薄弱,只有外購軍事武器來增強實力。在財大氣粗的前提下:

為了對付蘇聯勢力、土耳其勢力、什葉派的伊朗,沙特與美國建立了盟國關係,並與英法德等西方國家關係密切,因此沙特大肆購進了美國武器,同時為了爭取更多的西方支持,歐洲國家的武器也是必然的選項之一。

沙特空軍的美製F15

沙特陸軍裝備德制豹2坦克

為了對付所有阿拉伯人和伊斯蘭世界的敵人以色列,阿拉伯從中國購進中程彈道導彈,以威懾以色列,此外還從中國購置了plz45自行火炮。

沙特購自中國的彈道導彈

出口到沙特的中國自行火炮

為了政治需要和加強重要的國家關係,沙特的對外軍購向來一擲千金,但是千萬不要以為沙特很傻,切實這是他們所倚重一個重要的外交手段而已,正是依靠闊綽豪放的出手,沙特贏得了美國,英國、法國的西方的一貫支持,和我國的關係也不過,應該說軍事外購已經成為沙特維持重要外交關係的最重要手段。

當然,儘管武器先進,沙特的軍事實力依然不強,最近連也門胡賽武裝都打不過。


大東北的小豆包


1932年9月22日,沙特阿拉伯正式宣佈統一。1938年3月3日在沙特地下發現了石油,永遠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

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

沙特是君主制王國,禁止政黨活動。無憲法,《古蘭經》和穆罕默德的聖訓是國家執法的依據。

沙特阿拉伯奉行獨立自主、溫和務實、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互不干涉內政。

沙特外交將與美國關係放在首位。重視發展與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的關係,致力於阿拉伯團結和海灣合作委員會的一體化建設,積極參與地區熱點問題。

大力開展多元化外交,加強與中國、歐盟、俄羅斯和日本等大國的關係。沙特在能源和伊斯蘭大國地位上為各方看重。

沙特鉅額財政收入的九成要靠石油收入的貢獻,沙特深處中東動盪環帶的包圍圈中,難以獨善其身。

冷戰後,受地區強權、恐怖主義、地區性政治運動以及極端軍事組織的影響,不僅沙特石油戰略設施曾岌岌可危,其邊境安全也受到威脅。

沙特王室有意打造一支海灣勁旅,一方面能夠更好地拱衛王室統治,另一方面藉此捍衛其至關重要的石油設施、並對伊朗、也門等國家保持適當威懾、強化其在海灣國家乃至阿拉伯世界中的號召力及影響力。因此,強有力的軍費投入實有必要。

自1965年以來,英國開始為沙特出售各式先進武器,其中包括後來蜚聲國際的颱風戰鬥機和狂風戰鬥機。數據顯示,沙特從英國購買的戰機價值總額已達430億美元。

1951至2006年間 ,沙特向美國購買的武器裝備,其總額逾800億美元。

1987年,沙特以現金支付35億美元,訂購了中國的“東風”-3導彈,中國為沙特部署了這批導彈和培訓相關人員。當時中國外匯儲備才20多億。

沙特還向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幾乎所有大國不計成本購買武器。

贏得各國對沙特另眼相待,2011年的爆發的“阿拉伯之春”,沙特政權利用其經典的戰略——反什葉派的宗教言辭,強有力且接受西式訓練的安全部隊,以及經濟施捨,將任何一次起義都扼殺在搖籃中。

2017年,沙特又一次全球大搶購,與美國簽訂3500億十年期軍購大單。

沙特國王親自到俄羅斯除了要購買S-400外,還要TOS-1A噴火坦克,AK-103突擊步槍,GAZ虎式裝甲車。同年,沙特國王訪華期間,兩國簽訂購買約650億美元裝備備忘錄與意向書。

國富兵弱的沙特身處動盪的中東,地下有著巨量石油,聰明的王室懂得分享財富,保得平安,多年來花大價錢各大國全不落下大買軍火,軍事上的考慮不是唯一目的,以軍火貿易為手段,發展與大國的關係,進而與大國密切聯繫,爭取大國在地區事務支持自己,這才是沙特最終的目的。

看著冤大頭的沙特王室,在混亂的中東卻安享了幾十年富貴。請關注:遠方的獅

閱讀 55 ·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