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用"20萬噸級"的外交手段威懾俄羅斯?雙方關係持續惡化

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不斷惡化,在烏克蘭和中東這2個"主戰場"上展開拉鋸戰。

作為俄羅斯與西方的必爭之地,烏克蘭的形勢出現變化,一直敵視俄羅斯的波羅申科在大選中脆敗,但接下來的繼任者對俄羅斯也並不友好。北約在第一時間就邀請烏克蘭當選總統——喜劇演員澤林斯基訪問布魯塞爾。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對澤林斯基表示祝賀,並承諾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強大的支持。

美國用

澤林斯基在4月21日席捲超過73%的選票,毫無懸念地擊敗波羅申科,成為烏克蘭新一任總統。他一直支持讓烏克蘭加入北約與歐盟。烏克蘭在2019年2月修改憲法,將加入北約與歐盟確定為未來方針。

北約出招,克里姆林宮也沒客氣。普京在4月24日批准了一項法令,旨在簡化烏克蘭東部居民申請加入俄羅斯國籍的手續。這一手可謂釜底抽薪,如此一來,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將進一步"俄羅斯化"。儘管烏克蘭方面極為不滿,當選總統澤連斯基也聲稱"這是一種侵略",但也只能呼籲西方加強對俄羅斯制裁。美方當然站在基輔一邊,指責俄羅斯此舉"極具侵略性",可然後呢?普京義正詞嚴地指出:這是基於人道主義考慮。

在4月18日,俄羅斯已經禁止向烏克蘭出口石油和石油產品。可以說,這是送給親西方的澤連斯基一個"見面禮"。不過這也是烏克蘭自找,因為基輔方面擴大了俄羅斯商品的禁止進口範圍。為了力挺烏克蘭,西方的確對俄羅斯施加了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但現在看來,莫斯科已經對此免疫。

除了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矛盾呈現螺旋升級的態勢,俄羅斯與西方在地中海也開始較勁。

為了阻止俄羅斯擴大在中東的影響力,美國可謂不擇手段。埃及原本相中了蘇-35戰機,並在3月中旬簽署了價值20億美元的協議,計劃購買20多架蘇-35及配套武器。但美國威脅將採取制裁措施後,埃及又變得猶豫起來,表示會考慮美國的態度。

美國用

俄羅斯當然不會善罷甘休,開始加速"布子"。據俄媒報道,敘利亞同意把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塔爾圖斯港租借給俄羅斯49年。俄海軍不僅在地中海沿岸獲得一個重要基地,能夠隨時反制西方在地中海和黑海的行動,而且提升了莫斯科在中東問題上的話語權。敘利亞通過這個港口,也能夠繼續得到俄羅斯的保護,可謂是一張"護身符",這對剛剛控制大部分領土的巴沙爾來說非常重要。從2011年開始,敘利亞陷入內亂,巴沙爾政權一度面臨覆滅。轉折點就出現在2015年俄軍的介入,直接扭轉了戰局,令大馬士革轉敗為勝。如今,敘利亞與俄羅斯已經實質上結成了盟友關係。

而就在俄羅斯與敘利亞締約之後,美國馬上向地中海派遣了"雙航母"戰鬥群,這也是3年來的第一次。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在4月22日發表聲明,強調將與相關盟友一起提升雙方的戰備等級與狀態。美國駐俄大使洪博培更是用隱含威脅的語氣表示:這就是20萬噸級別的外交!他還警告俄羅斯:如果想與美國好好相處,就必須停止破壞穩定的敵視行動。

在此之前的4月5日至13日,北約派出艦艇力挺烏克蘭,在黑海舉行代號為"海盾2019"的多國聯合軍演。2016年,為了從黑海方向遏制俄羅斯,北約制訂了"前沿存在"計劃。如今在這一區域,俄羅斯與北約存在發生衝突乃至最後攤牌的可能。

美國用

俄媒在4月24日還報道稱,美國試圖恢復"星戰計劃",先發制人摧毀俄羅斯的核武。簡而言之,就是要趁俄羅斯的"劍"還沒出鞘時,就利用天基反導系統將其消滅。特朗普在2019年2月19日已經簽署命令,將設立"太空軍",並將其列為美國的第六兵種。

總而言之,美俄缺乏經貿關係的"壓艙石",在安全問題上則幾乎沒有互信,在軍事方面的圍堵與反圍堵從來沒有停歇。在北約成立70年之際,西方集團不顧俄羅斯的強烈反對,將北馬其頓吸收為第30個成員,美國的轟炸機攜帶核彈頭在俄羅斯家門口"訓練"……這些行動都嚴重壓縮了"北極熊"的活動空間。結構性矛盾難以調和,西方與俄羅斯的"純競爭關係"還會持續,並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