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蘇軾和林清玄寫的“人間有味是清歡”,“人生最美是清歡”這兩句話。你有同感嗎?

若蘭靜荷


我是SCP-CN,我來回答。

先講些題外話以助大家理解。


有個詞叫做“藝術人格”

大家心目中的文人雅客是什麼形象?

這樣的?


不汲汲於富貴?

鄙夷名利?

倜儻不羈?

幾千年的觀念薰陶,造成了先入為主的概念。


上述特徵,幾乎都是他們藝術人格的體現。

所謂藝術人格,說白了,就是創作時,創作者所希冀成為的樣子。

儒家思想浸潤到如今,對大家的影響仍是“學而優則仕”“出將入相”“我要掙錢要有名聲”。古人自然更不能免俗。

但是,人總有一種想要將自己獨立於其他個體的思想,要與眾不同,要證明自己的存在性。

所以,生活中做不到的事,不去想的事,往往在創作時冒出頭來,繼而藝術人格顯現。

身居高位,宦海揚帆之人,藝術人格多心懷田園。

如一生宦途順風順水的白居易,雖詩文題材廣泛,可於田園詩中建樹最多,但他沒有歸隱也絕不會歸隱山林。

時乖命蹇,英雄垂老之人,藝術人格多顯現不如歸去,無所掛懷,或壯志難酬,猶要慷慨報國的形象。

後者典型的是辛棄疾陸游陳亮等人,這些人詩詞中表露情懷者大概如上,就算髮牢騷也是偶爾為之。

這些個人的實際人格與藝術人格相差不遠,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而前者以周邦彥柳永等人特徵最為突出。

周邦彥一輩子溜鬚拍馬,卻始終不能身居高位,故而在詩詞中再三流露想要放官歸隱的念頭,“擬泛九江船”泛了十幾年,最終也沒真的泛離廊廟,死都死在徙官的路上。

“無意富貴,不如歸去”是他的藝術人格。

柳永“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這個人,藝術人格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你看看他年輕時的詞,十闋有五闋都是在說無所謂,不及第又怎麼樣?“是非莫掛心頭”。不過這個人比起周邦彥又好得多,起碼不自詡名士清流。

他的藝術人格是倜儻不羈,無所掛懷。


看了上面的例子,你現在應該對藝術人格有了初步的瞭解。

有的人的藝術人格與真實人格幾乎一致。

有的人的藝術人格與真實人格有差別,但相去不遠。

有的人的藝術人格與真實人格之間的距離不啻天淵。

總而言之,藝術人格反映出的思想未必真實。


此時迴歸主題

二人所寫“清歡”的意味,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但都是他們藝術人格的體現,要結合具體背景去分析。


先談蘇軾

他是個被迫樂天派。

他的政治頭腦和政治鬥爭技巧約等於零,政績說實話也是一般。在更看重經世濟民學問而非文學功底的宋代,比起同時代甚至是同年進士的王安石,章惇,他不受重用甚至外放偏遠很正常。

他受儒家思想影響,希望在仕途中有所成就,然而政治鬥爭失敗,於是外放,羈官次數數不勝數。

雖一生中三教思想兼收幷蓄。但在儒家思想更盛時,藝術人格是希冀功名的。

最典型的便是那首《念奴嬌》:

遙想公瑾當年,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以周瑜自比,什麼意思不必多說。

佛道思想盛時,藝術人格便豁達開朗。

“人間有味是清歡”是他元豐七年十二月所做浣溪沙中一句。

元豐七年代表什麼?

那年,蘇軾終於離開了黃州,遷至汝州團練副使。

這四年黃州之旅,是他儒家思想轉變至佛道思想的關鍵期,藝術人格也會變。

元豐七年,還有什麼特殊的?

王安石第二次罷相。

政治風向變了。

他有機會實現抱負了。

他高興啊。

所以才說“人間有味是清歡”,如此平平淡淡,疏疏朗朗。

一是他受佛道思想影響的藝術人格的體現。

一是他這時候心情確實不錯。才能這麼說。

你以為他想在清苦的環境中一直“清歡”下去?

那也太假了。


至於林清玄

我不便多言。

這清歡,更是他藝術人格的體現。

他這“清歡”比蘇軾那個“清歡”要舒服得太多太多了。

所謂《菜根譚》中“處廊廟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

所謂馬雲說:“我對錢不感興趣。”

大概是這樣。


你問我的感覺?

說句大實話。

年輕時,還是要盡力汲汲於富貴的。畢竟蘇軾的清歡,和林清玄的清歡,舒適程度不同。

要是最終真的功名不就,利祿不得。

那時候學學蘇軾的“清歡”聊相安慰,也不遲。


我是SCP-CN,我與你共勉。



最後附上我最欽佩的辛棄疾。


SCP一CN


我對詩詞歌賦方面知之甚少,既是悟空提問也不好意思遞上白卷一份,在此談點弦外之音,也算是‘應付’一下吧!

蘇軾與林清玄是兩個朝代的人:宋代和現代,一個詩詞、一個散文,皆屬‘文學’;恰如關公戰秦瓊,無論行俠仗義還是征戰疆場,同與‘武略’有關。時代雖不同,心境相似,不過是世事變遷,所處環境略有差異罷了。

‘清歡’在不同年代、不同處境、不同人事等因素制約下,反映出的一種心聲和嚮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而思悲、苦中作樂,適應環境、淡看世事。

大隱於市井、小隱於鄉野,這裡的‘隱’且看作‘拋’的意思。生活在繁華都市裡能拋開感情、喧囂、壓力等之紛擾,凡事視為人生必經,便可以習以為常、輕鬆歡暢;躬身於田間地頭上能拋開勞作、日常、心機等之苦累,一切看作理所應當,也能泰然自若、歡心一片!

文化有限,純屬題外閒談!


一個人的世界並不大


文字總是會給人無限的遐想,清歡是什麼,清歡又是什麼境界?

人人都喜歡在塵世間活得紙醉金迷,然後酒足飯飽後,啊,我真想在鄉下過悠然自得的生活。裝逼也好,嚮往也好,自個體會無需特意提問還要別人附和。

至於蘇,林寫的文字,看看就好,如果較真,那麼蘇娶小妾,林清玄這種摸奶唸佛的現實可能會讓你失望。


老曾經


絢爛至極歸於平淡。其實人世間的名和利都是過眼雲煙。只有心態平靜和平淡的人才獲得真正的幸福!所以,“人間最美是清歡。”


棗陽市吳店鎮長河米廠



帶帶師兄V


人生風景無處不在,清歡也是一種。在追逐功成名就後,回首往事,品味今朝,甜而不膩,淡而不寡,興而不烈是為清歡。別是一番滋味,也只是一番滋味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