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諸相非相中的第二個相怎麼理解?

謝京瀚


這句話出自佛教大乘了義經典《金剛經》是有甚深義理的。因為世間萬物本來是就是無相,只是人們依據自己的經驗去取相,才會有相。


法不孤起 相待而生

因為我們長期沉溺於自己的感官經驗,所以這並不好理解。相本是從經驗分類截取然後固定的存在,但是真實的世界,並沒有固定的存在,一切萬物都是相依而生,每一種相必待其他因緣所呈現,最後呈現出一種萬象森羅的總相。因而世間萬物中絕找不出孤立之存在。


如果拋開成見和經驗去如實觀察,明因暗生,下因上有,沒有任何一物可以不託因緣孤立存在。這個在佛教裡面屬於三法印的諸法無我,就是諸法沒有自性,都是相待而生,相因而起而顯現,這其中沒有一個獨立的存在,沒有所謂的“我”。細心觀察的話就知道所言不虛,是真理般的存在。


如來是心無造作 如其本來

明白這各中道理後,就能超越感官經驗和成見,見得事物的本來面目,這也就是如其本來,沒有任何人為的造作。發現了這一點,也就是見到了如來,所以不能說你看到了這一點後,就能看到一個金光閃閃的如來佛站在你的面前,那還是取相,不是非相。而這個見也不是用眼看,而是用智慧理解。只有心不分別的時候,眼才不會取相,才能於相而離相。因為這與感官經驗相違背所以習氣是很難扭轉,但是如果沒有成見理解其中道理卻不是十分難辦的事。這就是理可頓悟,事需漸修的問題。


破生死之大疑 是真修法

所以到了這一層,所謂實相就是對這個森羅萬象的整體而言,如果認為還有個獨立的實相,還是著相,不是實相,如其本來才是實相。瞭解到這裡還要前進,既然諸法無我,那自己的生命,自我這個我是怎麼回事就是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了,真正能體悟和參透這個迷團才有效用才能真解脫。所以說真修法得向這個方向進發。


其實不用糾結兩個相,都是形象或者取相的意思。所謂知道和實踐觀察是差別很大的,不可不慎,所謂明白不能帶來真解脫,即能明白又能又實證體會才是真功夫,真的很不容易呢,智慧和慈悲真的不是兩個詞啊。


晴之黎明


《金剛經》作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博大精深。根據個人的智慧高下,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如果按照字面的意思去解讀《金剛經》,那你將會走入誤區,對你的修行是沒有好處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源於《金剛經》於理實見分第五品,佛祖對須菩提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差不多概括了《金剛經》的要義;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四句偈表達的意義相差不大。

要理解這句話,就要弄清楚什麼是“相”,什麼是“非相”,什麼是“如來”。

學習佛法,是了脫生死,解除一切煩惱的法門。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會被世間的金錢、地位、權力、名譽、美色等等事物而迷惑。因為一時的得到與失去而高興和煩惱,卻忽視了人生的無常。不知道這些東西轉瞬即成空,生老病死才是人真正要面對的。

佛告訴我們,這些都是表相,是虛妄的,如夢幻泡影一般。那這裡講的“非相”又是什麼呢?

知道了“相”的轉瞬成空,就要放下對相的執著心,就會看破相的本質,讓一切相不再迷惑到你,了除了煩惱,就達到了見諸相非相的境界。

佛說眾生皆有佛性。每個人心中都有佛,就是說的“即心是佛”。這裡說的“即見如來”,不是說你即可見到如來佛祖,不要望文生義。意思是說:你放下了對相的執著心,了脫了煩惱,就可以見到自己的真如自性,見性成佛就是這個道理。這是明心見性的無上法門,希望我的理解能夠幫到大家。


如是我聞諸法空相


很有緣能回答這個問題!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則短句出自於《金剛經》中。我們這個由地、水、火、風,所組成的色身,猶如水中月鏡中花。只有我們大夢初醒後才方知一切都是虛妄的。

而怎樣才能是我們從虛妄的夢中醒過來呢?在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只是我們的佛性在過去無邊無量世中被無名和愚痴汙染了我們的佛性。

《達摩血脈論》雲:即心是佛,亦復如是。正所謂心即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所以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中的第二“相”的應該理解為:我們內心深處的(清淨自性的佛性)!只有明心見性後即見“如來”!





般若悟道


金剛經:諸相非相中的第二個相怎麼理解?其實金剛經就是一部破相論, 你還在糾結相的疑惑的話, 基本上是沒有辦法打破執著的。

金剛經: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諸相非相中的第二個相怎麼理解?用通俗的話解釋,如果見到(諸相)佛像、唐卡、周圍的眾生和自己的六親眷屬這些人相、我相、眾生相的時候,都是自性的本體,也是自己的身體的一部分時。好比自己的胳膊、眼睛和手時,你還會執著他們(相)嗎?你會不會對著自己的胳膊眼睛禮拜或者我愛你恨你嗎?不可能的, 這就是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樣你才能照見真我本性!真我本性就是如來, 是佛性也是本性!

其實金剛經就是一部破相論, 什麼是破相論, 就是打破我執, 打破自己無量劫的貪嗔痴慢疑無明心毒的!你還在糾結相的執著的時候, 基本上是沒有辦法打破執著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金剛經就是大乘的教法,你必須打破一切相的執著,才能趨入空性的智慧,正等正覺!

著名的禪宗公案有丹霞燒佛。丹霞是寺院的主持, 寺裡有一尊非常珍貴的楠木佛像,弟子們每天禮拜非常虔誠。這樣一來, 丹霞看到弟子們被佛像障住了,每天都是在佛像前觀照禮拜瞻仰。有一天晚上, 丹霞就把佛像劈了, 扔到灶坑裡燒了。弟子們早起發現佛像不見了, 大驚失色, 但是又非常恭敬主持。這樣修行以後, 弟子們很快證悟了。

這就是諸相非相,開始們弟子執著那尊尊貴的佛像, 無法釋懷;但是主持把佛像燒了以後, 弟子也就醒悟了。不再執著佛像, 也就是見到了真佛-真我本性。

哪有人問了, 為什麼不要我們執著諸相, 那世間還有那麼多的佛像寺院唐卡呢?這都是一個緣起,通過這些有相的形體來引導大家對佛像的莊嚴威儀和法喜。等你通過修行慢慢達到一定的證量的時候, 這些佛像唐卡寺院你也即無需掛礙和執著了。好比我是剛開始學佛的時候,就像一個嬰兒, 需要媽媽的手扶著牽著才能順順利利過馬路;等你大了工作了, 你也就是不想跟著媽媽後面,等不想牽著媽媽的手過馬路了是不是呢?這個時候你達到了獨立思考的能量, 也就不要媽媽的護佑了。是一樣的道理的。



上師壇城


我覺得這句偈的重點在:如來。

諸相,指的是聽見的、看見的、聞到的、嚐到的、觸碰到的還包括想到的這一切。

非相,就是假相。

佛教中經常說我們生活在顛倒夢想中,這個世界是虛幻的假相。但這個假跟我們平時理解的真假還是有點不一樣。佛教裡說的假相,更主要指的是:不永恆,終究會消失。

如果說你信佛的,看經義裡講這個世界是假相,然後你每天用嘴說這也是假的那也是假的行不行啊?當然不行,沒意義。這也叫大妄念。

所以這句偈中的“見”也要重點理解。不是看見,是心經裡所說的“照見”,照見五蘊皆空。那什麼是照見?我不知道,能照見我就成佛了。關於照見有不少解釋,但我可以跟大家分享個心得,想理解照見,咱們可以用排除法:看、聽、聞、嘗、觸、想都去掉,剩下的的那個應該就叫照了。我們信佛修行學的是減法。

現在這句偈就可以解釋差不多了吧?

如果能關照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相都是虛幻的假相,就能看見如來佛祖,或者是就看見了釋迦摩尼佛......這樣的解釋恐怕就是謬了。

這裡的如來指的應該是:如來藏。

這就又得從佛家的世界觀說起了。簡單的說有一個永恆無限的真我存在,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如來藏,也就是“空”。而我們生活著的這個世界,從粒子到宇宙乃至平行宇宙,11維空間,還有我們自己(包括思維),都是這個如來藏映射出來的假相。就是“色”。

而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最後的如來二字,指的應該是如來藏、空、真我,不是佛祖、佛陀、如來佛。個人覺得這個如來也可以理解為:真理。

所以這句偈可以解釋成:如果我們“關照”到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短暫、虛幻的假相,不被這些假相所牽引,也不執著的追求這些假相,這樣就找到了這個世界的真理,找到了永恆無限、真正的自己。


銳視覺何老師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我覺得也可以是:若見諸象非象,則見如來。

我是學道德經的,所以只能用道德經來告訴你答案。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金剛經》的這句來翻譯(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則應該這樣:若觀道非道,名非名,則見常道矣。

我非我,你非你,我是你,你是我,我是世界,世界是我,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金剛經》是絕對主義的描述:否定一切的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道德經》是即肯定又否定,如:道可道,非常道。可以,但非常。

金剛經,論證空色,也涉及到了名詞“有”,道德經也是!

“有”即是“可道”,非常道。那麼道是什麼?《道德經》論述了很多,大道無象,恍惚,希夷微,有或無皆是道,皆非道。

一句半句也說不太明白。總之就是否定了一切。否定一切後,你就空無了,清靜了,人能常清靜天地悉且歸。你就得道了,你就見本真的自我了,你就見如來了,如來時的模樣。


遲程陽


大道本無形,主佛本無相,為引導以形象而有見識的人類,能有所具體於形象認識而能有執著,因此就有了所謂神鬼的形象演變和示現。

全剛經中“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語,與另一句“若以名相見我,是引人邪見”的說法,是意義相同的不同表述。就是以此拗口的“鬼話”,委婉的告訴那些自以為是的偏執遊戲者,當你有所見靈通顯現的佛像,或滿世界以通靈所見佛像而信以為真因此塑造的佛像,或所謂佛經描述的佛菩薩定義,能有所領悟此“相”決非如來本質真相,那你就是明白(有所慧悟)所謂如來真相的人。因為,所謂的佛像,佛法,佛菩薩的名義,皆是此言中所說的具“相”的東西。而這些具相化於文字理念和形象化概念描述的名義表述,全都不是所謂如來本質真相的直白揭示。故所謂佛經以鬼話般語境如此故弄玄虛戲弄人的遊戲表述,只是供人類有所寄託精神以便能有所認真遊戲人生需要的假相戲說。

因此,所謂“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也就是說,如果見知佛像、佛法、佛顯靈、佛菩薩一切名義,明白如此“著相之見”,全都不是所謂如來的本質真相,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覺悟。畢竟,未有天地,先有如來靈光和佛能憑心願創造極樂世界的佛教流傳說法,就已昭然若揭的告訴了人類,能先天地而存在和憑心願能創造世界的所謂如來佛,決不是人類通靈所見,靈魂有意顯靈演變給人類所見識的,所謂人類形象的佛。而是超越人類形象,超越人類有限概念理解的宇宙造化主宰——彌天體量的靈魂。

為什麼,所謂的信佛者,至死不知佛究竟真相,終生只以佛法諸相假說意義狹隘認定佛?為什麼,所謂的信道者,始終不知道德究竟真實意義,畢生竟以鬼演假相而言天地萬物?為什麼,所謂的信上帝者,至死都將那創造宇宙萬物的所謂上帝,視為人類形態的生命?因為,人類只是被宇宙靈魂的造化界定,侷限於狹隘見知,陶醉於物慾享受,縱情於人生遊戲的小生命。所以,數千年裡,人類世界每個不同語境的領域,或唯有一個或三倆個人,是造化賦予相對智慧的聖言極語者,其餘的就盡是、也只能是盲從迷信並困惑於如此遊戲的愚昧執眾了——這就是造化絕妙的安排。


我乃天空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讓我想到禪宗常說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看山是山”是凡夫的境界,執法為真,相信眼睛看見的才是真的,眼看不見的全是不存在的。

“看山不是山”有點類似“諸相非相”。為何眼真真看到的高山大川不是山?第一,“山”是假名安立的一個概念,約定俗成。在語言和思想產生前,那個“山”形的物質存在並沒有名字,但為了指代明確,我們勉強起了個名字給它,在抽象概念和實體之間硬性建立起一種對應關係。

世界上被冠名的事物全是如此。叫花花的狗,叫張三的人,等等。我們的人類世界不過是概念堆砌起來的世界。諸相非相破掉了人們對概念的認同,迴歸概念未產生前的那個本源。

“山非山”的第二個理由是,再大的物質不斷地解構下去:分子、原子、電子、介子、夸克……會發現終極結果是“空”,“山”形不過是個幻相,好比銀幕上的投影,看著真實無比,實際本質空無一物。諸相非相也同此理。

識得“諸相非相”只是理悟,實證功夫還在於“看山還是山”。好比人從大夢中醒過來後,為了喚醒夢中的其他人,甘願再入“夢”中,隨類現身、隨機度化,充當夢中人的啟蒙導師和“同道”,所謂的“乘願再來”、遊戲人間。

你說那叫山,他隨你叫山。你說好,他也隨你說好。但“山”與“好”只是應世方便說,在見相非相的人眼中,本體是絕對的“一”,不存在好與不好、山與非山、相與非相的對立。

紅塵誘惑大,唯其誘惑大,所以才得以時時勘驗“相非相”的真功夫。所謂如來就是幻相背後的本源、本體。


菩提月滿西樓


我看這麼多同修在回答這個問題,我也來湊著答答,如有不如法的地方請多多指教!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是出自於《金剛經》中一句佛語。如來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一切諸相的虛妄不實,即可見如來無相之理了!第二相前有個非作否定,就是虛妄不實之相!就是一言否定了凡所有相!

其實 萬事萬物都是同一體性——空無自性,起作用的也是這個空性,空不光指沒有了,還指事物的生滅變化!既然萬事萬物都是生滅變化的,也就是說一切都不可得,無所得。也就是告訴我們只可用不可得!所以就不應執著於相,就應安住於真心自性,如如不動,因為只有真心自性才是不生不滅的。這樣就會破掉所有相(境),但也不能執著空!佛陀也是告訴我們不可執著一法!這樣才能從心上徹徹底底地破掉所有相,而不去執著!



如如菊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句話可以說是金剛經的精髓之一,字面意思好像很簡單,如果見所見的相不是相,就見到如來了。

實際上沒有對金剛經透徹的研究,看這句話只能斷章取義,因為不聯繫上下文,你就會覺得像瞎子摸象,怎麼說都可以。

金剛經是佛陀於長老須菩提的對話,須菩提被稱為解空第一,所以佛對他說的東西都是有一定修為的才能理解,須菩提想問什麼?須菩提開始問佛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以佛陀圍繞著這個問題去解釋,整部經的核心就是破相,破我相,破法相,破一切執念,你讀懂開悟之後會發現世界並非自己想象的那樣,一切執念都是可以拋棄的,因為一切相都是虛幻的,注意我說的是虛幻而不是沒有,諸相非相,的第二個相就是這個意思,但是我說的虛幻這個詞不能涵蓋全部意義,就是佛家所領悟到的空,空不是沒有,是一種不斷轉化的虛幻狀態,是變化的,是存在的,而不應該像金剛經中說的斷滅相,我發現很多學金剛經的人,只能理解表面的空,認為看到的不是看到的就是空的,不存在的,搞得最後人一開口就死氣沉沉,萬事皆空,還自詡自己已經悟道,其實沒那麼簡單,你可以想想如果真的那麼簡單,佛家還需要用那麼多經文來描述佛法?只能說這些人太天真了,我已經儘量簡單的描述這種狀態了,但是我覺得自己的境界還差的遠,意思理解沒有用,還要境界達到才能明白,什麼是諸相非相?見到的真如本體到底是什麼?這種境界相信也是所有學佛的人去追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