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老”

我要找到你,終於見到你,軍地各界多方努力,終讓兩位老兵60多年後重逢團聚,圓了多年的心願。當88歲的李墨森和90歲的王慶先兩位老兵見面時,一句“敬禮”一下子把我們帶回了他們當兵的日子,畫面也定格在了那段崢嶸歲月,讓人肅然起敬。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他不怕風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凍,他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嶺!”李墨森、王慶先只是老兵群體的一個縮影,進入和平年代,千千萬萬個老兵“一聲令下”即轉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他們告別了戰場的硝煙,迴歸了生活的平淡,雖遠離軍營,但從未遠行。他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身體力行,用一輩子的時間寫下了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無比熱愛。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2017年6月,習主席在山西考察工作時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幫助老兵尋找戰友”的消息之所以感動無數網友,並被擴散轉發,“只為圓老兵的夢”道出了大家的心聲。放眼當下,全國像李墨森似的老兵有很多,各界也還會繼續找下去,皆源於對老兵“戰友情”的無比崇敬之心。

報國道路千萬條,投身軍旅最榮光。著名詩人艾青曾深情寫道,“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是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這種對生我養我的祖國母親的熾烈情感,始終流淌在每個人的血脈中,激勵著一代代熱血青年矢志報國、英勇獻身。李墨森、王慶先兩位老兵70年後再相見雖年事已高,但穿透人民軍隊的光榮征程,我們看到的仍是一個個偉岸身軀,在烽火硝煙的戰場上他們前赴後繼、捨生忘死,在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遇到危險時他們挺身而出、一往無前,這才是老兵的真實寫照,更是新時代革命軍人永遠的精神圖騰。

靠近你、讀懂你。我們常說,生命裡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感到珍貴。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兵的日子”也愈發成為老兵魂牽夢繞的念想。當兵的日子,展示的是老兵“壓倒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旺盛鬥志;當兵的日子,彰顯的是老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擔當;當兵的日子,體現的是老兵“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號令意識,這些早已經融注到了老兵的血脈中,固化為了他們的精神財富,不會悄然磨滅。正所謂,當兵一陣子,受益一輩子。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踐行,是最有力的傳承。即便身患重病,李墨森也不忘“叮囑後輩把我們未完成的事繼續幹下去”,話雖簡單,卻意味深長,凝結了無數老兵埋藏心底的夙願,更飽含著他們對中國夢強軍夢的無限期許。我們就是要把老兵的這種願景化作動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立足本職崗位,練就過硬本領,努力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致敬老兵,軍魂永恆。

老兵不“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