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向“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成立大會致賀信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已成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
“一帶一路”為包容性增長創造了區域合作新模式。
“一帶一路”建設按照利益、責任和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通過多邊和雙邊國際合作,建立了開放、均衡、包容、普惠的區域合作平臺。通過“五通”推進協調統籌全方位務實合作,在成果上實現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積極推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制定願景規劃、提出重大倡議等一系列區域合作。在“一帶一路”大區域框架下有相對集中的小區域合作,在區域發展中就建立了6大經濟走廊,涉及人口約44億,約佔全球總人口的63%。在選擇項目時不僅注重“高大上”,也不忽視“小而美”。比如,巴基斯坦的薩希瓦爾電站建成後,可以解決1000萬人的用電。蒙內鐵路通車後,為肯尼亞提供了幾萬個就業崗位。 “一帶一路”在推動區域和國家間包容性增長中,彰顯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擔當。
“一帶一路”為推進包容性增長提供了新的公共產品。
目前全球公共產品不足的矛盾制約著部分國家和區域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針對國際金融組織對發展中國家支持不夠,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乏等問題,通過亞投行、絲路基金與多邊開發銀行搭建資金融通平臺。亞投行成為按照國際高標準運行的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正式運行3年多來,成員從建立時的57個增加到93個。2018年貸款額達33億多美元,帶動了165億美元的投資,涵蓋交通、能源等多個領域。在“絲路明珠”工程中,中國企業在24個沿線國家建立合作區82家,投資達290億美元。據摩根士丹利分析,到2027年“一帶一路”建設總投資將達1.3萬億美元,覆蓋45億多人口,佔全球GDP的近60%。 “一帶一路”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建設為全球投資和貿易自由化提供了公共產品。中國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7個自貿協定,涵蓋38%的對外貿易額,目前正與28個國家商談13個新的自貿協定。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總額達8.3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3%,建立了沿線國家包容性增長的公共產品供應新格局。
“一帶一路”以包容性增長完善了新的國際治理體系。
一是拓寬了全球治理新空間。“一帶一路”建設將沿線國家鏈接起來,激發了巨大的潛力和活力,為全球治理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為全球治理貢獻了新理念。“一帶一路”不斷增信釋疑,使包容性增長理念逐步成為國際共識,“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已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組織成果文件,堅定了國際社會開放包容、協同合作、共擔風險的決心。三是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動力。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復甦坎坷,社會心態和發展思路偏向於保守。中國直面經濟全球化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樣性、差異性和互補性轉化為包容性增長的活力、動力和合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德國前總統霍斯特·科勒評價,“一帶一路”倡議非常符合時機,是更好的經濟全球化標杆。中國發揮貿易和投資大國優勢,以開放的胸懷持續向世界釋放發展正能量。英國財政部前副大臣利亞姆·伯恩也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將是未來10年經濟全球化的最重要推動力。
可以期待,今天開幕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為包容性增長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增添新的更大動力。
文章選編自《紅旗文稿》第3期:《“一帶一路”是全球經濟包容性增長成功範例》
閱讀更多 求是網 的文章
關鍵字: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包容 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