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股權激勵就能上市?這篇文章告訴你股權激勵幾大誤區

做好股權激勵就能上市?這篇文章告訴你股權激勵幾大誤區

(點關注,不錯過每一篇好文章,並有驚喜相送)

股權激勵政策適用的企業範圍廣泛,上市企業、非上市機構、創業初期的奮鬥型企業等,均可適用。作為一項有效的激勵措施,股權激勵政策越來越受到企業家的垂青,特別是創業期的企業,隨著發展的進程,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當股權分配不能足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時,公司便朝上市的方向奔跑。

做好股權激勵就能上市?這篇文章告訴你股權激勵幾大誤區

《常見股票種類及其性質和投資對象對比》

上市有兩種定義:狹義的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IPO),指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廣義的上市除了公司公開(不定向)發行股票,還包括新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發佈或推出。在中國,進行上市的企業多選擇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也有的中國企業選擇在境外的證券交易所直接上市或通過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並以該離岸公司的名義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三種不同形式所發行的股票也不同,分別為A股、B股、H股、紅籌股,除此之外還有N股、S股、T股等。

做好股權激勵就能上市?這篇文章告訴你股權激勵幾大誤區

講到這裡,你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要選擇上市呢?難道上市就是企業的終極發展目標嗎?

企業上市的直接目的是融資,雖說上市並非企業融資唯一的舉措,但卻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融資方式。大部分“草根”民企渴望通過上市這條“融資捷徑”來一次脫胎換骨的蝶變,以此改善公司的財政形勢。以控股P2P平臺的互聯網行業上市為例,在2015年這個互聯網金融處於風口浪尖的年份裡,中國平安、民生銀行、中天城投等控股P2P平臺的上市公司賺得可謂盆滿缽滿。可見,通過上市再融資的企業該有多麼火暴。

上市對企業發展帶來的第二個重要作用是,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股票來收購其他的公司,以此大規模擴張。2016年2月15日,中國證券網發佈消息稱:浙江金科擬以29億元的價格購買杭州哲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29億元的支付方式分成兩部分:以發行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支付20.3億元,以現金方式支付8.7億元。交易完成後,浙江金科將成為擁有精細化工新材料、移動遊戲業務並行的雙主業上市公司。

又如藍色光標,這是一家尤為擅長通過企業併購實現自身極速擴張的企業,2010年上市之初,藍色光標的淨利潤為6200萬元,到2013年,該公司的淨利潤已經飆升至4.83億元,4年時間淨利潤7倍的增長,最大的“功臣”就是併購。通過併購其他企業實現公司發展、擴張及利潤大增,藍色光標在資本市場的殺出確實非常搶眼。

上市對公司發展的第三個益處是,公司可通過上市來對員工實行股票激勵。這裡我們說的是股票激勵而非股權激勵,雖然“本金”不同,但“投資”方式和投資對象是一致的,都是以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來為企業創造更高價值為直接目的。

除此之外,公司的上市還可以為公司在業界打出一則性價比超高的品牌廣告,給公司提高社會知名度,為公司發展創造良性的遞增空間。

縱然上市對於發展中企業來說益處頗多,但上市後的企業還必須承擔嚴峻的考驗和歷史責任,甚至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公司上市之後儼然將自己在公眾面前透明化,除了要對員工和消費者利益負責之外,還要對廣大股民負責。而股民的利益完全取決於股權企業,因此股民對利潤及增長率有相當苛刻的要求,間接地給企業的管理者帶來一定的業績壓力。所謂有壓力方有動力,可企業利潤一旦未達到既定目標,就有可能在行業競爭衝被重新“洗牌”,市場份額減少是小,無法承擔金融風險而被收購事大。上市之後,公司就等同於將自己置身於一個法律法規監管苛刻的圈子裡,必須時時遵守上市企業的相關約束,即便謹小慎微,企業管理者仍然有可能因管理不善而受到來自於刑事、民事上的糾紛。

所以說,上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上市對企業來講,只是企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階段性的目的,而非企業最終目的。

轉發此文後,私信回覆“9299”,這邊安排專業諮詢老師和您聯繫為您免費提供管理、股權諮詢服務,並且有機會獲得《股權架構方案設計》《合夥協議》《股東進入和退出機制》《估值的二十二種方式》四份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