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入宮生下一子,過繼給皇后撫養,皇子知情後:兩個皇娘都好

古代由於醫療水平限制,加上人均壽命短暫,為了延續香火,有收養同族子女撫養的行為,我們稱之為“過繼”。比如袁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袁術家族身份能夠壓制袁紹是有原因的。其一,袁紹母親身份卑微,是司空袁逢的侍妾。其二,袁紹過繼給了大伯袁成,袁成不僅沒有生父地位顯赫,還早早去世了,所以沒有靠山的袁紹多受袁術排擠。“過繼”也是門藝術,過繼的好了飛黃騰達,過繼不好身份還會下降。

尼姑入宮生下一子,過繼給皇后撫養,皇子知情後:兩個皇娘都好

有一個叫劉娥的女子很受宋真宗寵愛,她不僅年輕貌美,而且很是聰慧,可以協助宋真宗處理一些政務。宋真宗才能並不出眾,且好大喜功,有種說法:就是他拉低了“泰山封禪”的層次,後世帝王才不再向往這項盛事。這麼一個既貌美如花,又聰明能幹的奇女子自然很受宋真宗青睞。正巧郭皇后病逝,立後的第一人選就是劉娥,這也是宋真宗努力的結果。寇準、王旦、王安仁等朝廷重臣卻堅決反對,理由是劉娥出身太差,不能母儀天下。

是什麼樣的出身,使賢惠精明的劉娥遭到寇準等名臣的一致阻撓呢?劉娥出身很不錯的,將門世家,但年幼時父母雙亡,做了歌女。姥姥家又比較勢利,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把她許配給了一個銀匠。後來丈夫龔美行情不好,打算把劉娥賣了換錢,劉娥才有幸結識了當時的王爺趙恆,也就是後來的宋真宗。

尼姑入宮生下一子,過繼給皇后撫養,皇子知情後:兩個皇娘都好

其實宋代雖然經濟很發達,但對女性的束縛卻是很重的。“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些理論在北宋初年雖然還沒形成,但也是有社會根基的,任何理論是不會由空想催生的。劉娥有過丈夫的身份,成為了繼任皇后最大的障礙。宋真宗和劉娥商量下,決定利用皇子手段增加劉娥籌碼。很尷尬的是劉娥偏偏一直沒有產下皇子,迫於無奈,只能“借腹生子”了。

劉娥有個侍女李氏,身世很可憐,父親病故,母親改嫁,年紀輕輕做了尼姑。一次劉娥上香時,結識了李氏,覺得她和自己同病相憐,就帶回宮做了侍女。宋真宗臨幸了侍女李氏,不久後生下了一個皇子,對外聲稱是劉娥生的龍脈。“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公羊傳》很好闡述了母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雙向的。

尼姑入宮生下一子,過繼給皇后撫養,皇子知情後:兩個皇娘都好

由於皇子趙受益,劉娥成為了皇后,但她也成就了一代明君宋仁宗。不是劉娥做靠山,侍女生下的趙受益是不可能即位的。除了歷代雄才偉略的開國之君,宋仁宗絕對是前三的存在,和漢文帝、明孝宗一樣,後世評價極佳。相傳,一次宋仁宗出行,回到宮中就讓愛妃倒茶,連呼口渴。愛妃問他“為什麼不在路上說,讓侍女取水呢”?宋仁宗不在意的笑了笑,說到:“我注意到了她們沒帶水壺,我說口渴,她們會因粗心受罰的”。

宋仁宗就是這樣的寬仁,他的這一優點在治國中也有體現。她的寵妃張氏為父親討官,他答應了。結果被御史包拯發現了,包拯拽著宋仁宗的衣服,大聲指責他的過失。口水噴了宋仁宗一臉,仁宗一邊擦臉上的口水,一邊接受包拯和一群諫官的指責。事後包拯不僅沒有受罰,宋仁宗還放棄了提拔岳父的決定。

尼姑入宮生下一子,過繼給皇后撫養,皇子知情後:兩個皇娘都好

可以說,每個成名的諫官廉吏,背後都有一位賢明的君主,包拯的傳奇少不了宋仁宗的寬仁。宋仁宗的治理下,政治清明,范仲淹、歐陽修、韓琦等名臣應運而生,國力有了較大的發展,史稱“仁宗盛治”。

宋仁宗即位時才十三歲,劉娥垂簾聽政,太后病逝後,他才親自治國。劉娥以生母的名義撫養他,仁宗叫她大娘娘,劉娥好姐妹楊氏,仁宗叫她二孃娘。劉娥對年幼的仁宗很苛刻,要求他勤修治國之道,仁宗一旦胡鬧就教訓他。楊氏會偷偷給仁宗送吃的,在他傷心時安慰他。宋仁宗因此很害怕大娘娘,喜歡二孃娘。晚年宋真宗病重,沒有盡到半點父親責任,正是兩個娘娘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了勤政愛民的宋仁宗。

尼姑入宮生下一子,過繼給皇后撫養,皇子知情後:兩個皇娘都好

劉娥病逝後,趙元儼告訴他了真相:他是李氏的兒子,劉娥不是他的親生母親。這一消息對於仁宗來說如此突然,宋仁宗追封了生母李氏為太后,也對劉娥產生了怨念。盛怒之下的宋仁宗很懷疑生母,是大娘娘劉娥害死的。親自去李氏棺木處開棺驗屍,但棺木打開後的景象使所有人都驚呆了。

李氏衣著華麗,屍身完好的保存在水銀之中,神態如此安詳。劉娥善待李氏顯而易見,宋仁宗感嘆道:“大娘娘所作所為自在人心”,並且十分愧疚自己猜忌劉娥。溫和的宋仁宗一反常態,在宋廷之上據理力爭,同時追封劉娥和李氏共入太廟,追封皇太后。

劉娥抱養李氏皇子也在後世演變成了故事,說:劉娥把李氏皇子換成狸貓,誣陷她產下妖物,後來包拯還追查此案。也就是膾炙人口的“狸貓換太子”,其實劉娥是善待了李氏的,並把宋仁宗培養成了一代賢君,包拯也是因仁宗的存在,才有了施展抱負的平臺。

尼姑入宮生下一子,過繼給皇后撫養,皇子知情後:兩個皇娘都好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善始易,善終難,唐太宗李世民晚年都痴迷尋求靈丹妙藥,宋仁宗卻是個例外。一次,有人向宋仁宗進獻了一批美女,他很中意。諫官王素勸諫他不要沉迷女色,宋仁宗聽完一邊抹淚,一邊下令派人送她們出宮。王素見到皇帝這樣也不好意思了,告訴仁宗:不用如此著急。宋仁宗的回答是,日久生情,別離更苦,仁愛勤政就是仁宗最好的寫照。

在宋仁宗治理下,北宋國力蒸蒸日上,歐陽修、范仲淹、包拯、韓琦等名臣層出不窮。而宋仁宗人格培養方面,劉娥的嚴苛和楊氏的慈愛相得益彰,她們共同成就了一代賢君。可“狸貓換太子”廣泛流傳,劉娥成了千古妒婦,這對於她是不公平的。

《宋史.本紀第九》、《龍川別志》、《狸貓換太子》、《東軒筆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