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學作品跟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相比,誰的貢獻比較大?

木蘭香麗麗


這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是袁隆平,魯迅的書或許不錯,也有很多名言,不過讀書跟吃飯比起來,那還是要先吃飽飯的,我們不是唐僧不可能做到望梅止渴,魯迅只能說在文學作品方面有點貢獻,那是屬於精神食糧,對我來講我從來沒看過,每天要賺錢要上班,很多事都忙不過來,所以沒時間去看書。



袁隆平我過偉大的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他的貢獻比魯迅那是高的太多了,像我們這種正常的人,是不需要什麼精神食糧的,我需要嘴巴吃飽飯,才有精力上班賺錢,不需要看書,我一樣會努力奮鬥,道理我都懂,不需要心靈雞湯,勵志名言,那些對我來說猶如浮雲,所以選袁老爺子肯定沒錯,祝他老人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我是翼心


請問,有誰吃過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再問,有誰從沒讀過魯迅先生的作品?

袁隆平,作為農業專家,他對糧食增產有大貢獻,這是不容否認的。不過,對袁隆平的貢獻不宜過分誇大。

首先,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只重產量不重質量,在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今天,不符合市場需求。我們國家為什麼要進口國外的糧食,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國產糧食質量欠佳。

其次,目前全球經濟學界有個公認的觀點,在現代科技條件下,導致饑荒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場的封閉。雜交水稻產量高,但不是不可替代。如果比產量,玉米、土豆、紅薯的產量遠遠高於任何水稻。

第三,雜交水稻的高產是靠大量化肥支撐的。大量使用化肥影響不僅稻米質量,還會汙染農田,抽乾農田的肥力。雜交水稻違背了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

當然雜交水稻也有其重要意義,就是在非正常情況下,可以迅速提高糧食產量。而且,比起玉米、土豆、紅薯,中國人更愛吃水稻,即便質量差的水稻,也比玉米、土豆、紅薯更落胃。至於有些屌絲網民說什麼袁隆平養活了國人,那就是瞎扯淡!北方很多人吃麵食,不吃大米。就算吃大米的南方人,也沒幾個吃過袁的雜交水稻。養活屌絲的是他爹媽,不是袁隆平。讓中國人吃飽飯的是偉大的改革開放。

魯迅先生生產的是精神食糧。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認為,魯迅是二十世紀亞洲最偉大的作家。魯迅先生筆下的故事,依然在這個神奇的國度中上演著。魯迅逝世後,身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書三個大字——民族魂。

魯迅的作品滋養著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先生告訴我們,我們是獨立的人,而不是奴隸,更不是奴才。



江南俗士1


昨天就莫言跟袁隆平比,今天就魯迅跟袁隆平比,整天提相似的問題意義不大,也浪費了大家的時間,望諸神以後少提重複的問題。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解決了世界貧困人口溫飽問題,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壯舉;而魯迅呢當然要吃飽肚子才能《吶喊》了,魯迅的文學成就在近當代無人能及,自然也是偉大的作家。

袁隆平,填飽了百姓的肚皮;魯迅,喚醒了沉睡中的靈魂。就這點來說他們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百姓為了人們。

魯迅和袁隆平,都是我們喜歡的人。他們是不同位置的兩顆“星星“,都在為人類服務。

我認為,魯迅和袁隆平,是沒必要比的。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風雲人物,缺一不可。一個是管精神,一個管糧倉。都了不得,受到尊重。

小時候,袁隆平讀著魯迅的文章長大;而魯迅呢渴望一代強於一代。一個呢,以糧為綱;一個呢,以文為上,都是無憾於這個世界的人。

他們目標一致,心裡都裝著百姓,裝著勞苦大眾。這是他們的偉大之處。

他們就象一對夫妻,在家庭裡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樣的,兩者不可缺少。

他們之所以偉大,在於牢記使命,不忘初心。魯迅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袁隆平的糧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你說他們誰貢獻大?當然是不分彼此了。

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他們的貢獻是一樣的,是不同領域的領軍人物,都是我們的楷模,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敬重的人。你贊成嗎?











英雄拒絕黃昏


你一個情感類的來提問這種問題?我也是頭大。你能不能再無聊一點?微觀的說你拿魯迅和袁隆平比貢獻,宏觀的說就是在問,文學重要還是科技重要。或者問精神糧食重要還是物質糧食重要?是這個意思嗎?

有什麼好比的?吃飽了撐著沒事情幹?還有這麼多人在那裡正兒八經的回答。

你這種問題無腦!我說話不好聽,但是我是故意說給你聽的。你要是沒聽清我會再說一遍。還沒聽清你就去看醫生吧。

種類問題讓我想到該不該吃狗肉。你女朋友和你媽你救誰。你爸和你媽你更愛誰。

小學生問的十萬個為什麼都比你們這些無腦的db的提問有意思。而且心思單純的小孩根本不會問這種帶有引戰,挑撥的問題。


浙江灬小後生


之前有人邀請我回答了一個問題,是莫言和袁隆平誰的貢獻大,我還沒有答完,現在又有人邀請雜交水稻和魯迅的文學作品誰的貢獻大,莫言和魯迅都是屬於文學範疇的,放在一起講一下吧。

先上結論,無論莫言也好,還是魯迅也罷我都覺著他們的貢獻是遠遠不能跟袁隆平相比的,有幾點原因,如下:

1.魯迅作品的受眾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在三四十年代中國的文盲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魯迅確實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但是也僅僅不超過百分之十的人認識他的作品,那麼能理解他的作品就更少了,而反觀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糧食產量會低一倍還不止,而這些年全世界或者說全中國的人口翻了好幾倍所以說他的貢獻是對於全人類的,如果沒有袁隆平我覺著糧食價格會翻好幾倍,那麼平民老百姓溫飽問題很難解決。

2.人可以不看書,而且現實社會中真的有很多人沒有看過書的,但是誰能不吃飯呢?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就餓得慌,僅此一點我覺著袁隆平的貢獻就是空前的。

3.一個代表著精神食糧,一個代表著物質糧食,物質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築,所以糧食遠遠要比精神食糧更加重要,相比於學習,人們更需要先填飽肚子。

綜上來說,我覺著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比魯迅的文學作品貢獻要大的多,魯迅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而且在那個時代棄醫從文從拯救人的身體到拯救人的精神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但是呢我們可以沒有任何作家,但是我們不能沒有袁隆平,沒有袁隆平的話或許生活在最底層的我現在需要上街討點糧食吃了。


路人象


魯迅先生開始是學中醫的,因為他看到國民貧病交加,想學中醫拯救他們。後來發現當時的國民思想實在愚昧落後,當看到日本電影裡中國人為俄國人作偵探,被日本人殺頭,圍觀的中國人竟高聲吶喊叫好時,更加感到,中國的狀況不是救幾個病人可以解決的。所以他決定棄醫從文,用筆桿喚醒民眾。寫下了大量諷刺性文章,目的是要人們知道痛,痛才會醒,醒才會救國!

袁隆平先生研究雜交水稻成功,幫助解決了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功在千秋!袁先生為什麼會去研究雜交水稻?當然靠的是為國為民的精神。有的人吃飽飯就能做更多的利國利民的好事。而有的人呢?有俗語道:飽暖思淫慾。你看,同樣是吃飽了飯,但結果卻大不一樣。因為什麼,因為思想因為精神!

所以是一個好的精神重要還是飯吃得飽吃不飽重要大家自己掂量掂量吧!



勤思有樂


魯迅的貢獻與袁隆平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重要級,不用說非袁隆平莫屬。1. 如果時光倒流,魯迅與袁隆平生活在同一時代,魯迅也會說,貢獻不如隆平也。原因很簡單,袁隆平可以不看魯迅的書,但魯迅不能不吃袁隆平的米,不吃袁隆平的米,也就沒了魯迅,更不要談魯著,你看魯迅面黃飢廋五十多歲就去逝了,不正是缺米捱餓的寫照嘛。2. 袁隆平的貢獻是世界性的,不但解決了中國的溫飽問題,其他國家也受益如非洲。但魯迅的書除國人外,其他國家有幾人讀,甚至連魯迅是誰不知道的人,比比皆是。3. 文學作品是有替代品的,你不讀魯著你可以讀胡適,老舍,郭沫若的書等等舉不勝舉,浩如煙海。但你不吃袁隆平的米,去啃樹皮草根不成,受得了嗎?4. 文學作品具有時代性。魯迅的作品在民國時適應了當時社會環境,所以有相當的知識分子認同其表現的價值觀,人生觀。但也不是全部認同,當時文壇也還有左派與右派之爭,批判魯迅的也不少。何況今曰,斗轉星移,魯迅熱漸浙退去歷史的光環。但袁隆平的大米則不具有時代性,任何時候都要吃大米,啥時候不吃大米了,表隆平的貢獻就終止了。終上所述,中國可以沒有魯迅,但不能沒有袁隆平。



dennis35245375340


我經常看到小編這樣的提問,忍不住會噗嗤笑出聲來,感覺小編可愛的不行。在你的筆下什麼都可以拿來比一比,還有什麼你不能拿來比的,你覺得這樣比的意義何在?你已經陷入了比較強迫症呢,兩個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行業和人你都可以拿來比一比,你覺得社會發展不需要百花齊放千帆競發嗎?每個行業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發展路徑,希望頭條娛樂歸娛樂,嚴肅問題還是不要娛樂化!畢竟這是個值得信任的信息公共平臺!


視頻製作大家


兩者緯度不一樣吧!

但是要說重要性還是得分開看。

首先,袁爺爺解決的是大家溫飽,填報肚子的事情。多少事情在肚子都填不飽的時候,都是扯淡。所以在這一點上,袁爺爺給大家帶來的作用就顯得大太多。

而魯迅給大家帶來的卻是精神食糧。帶入到當年那個時期,作用可能要比解決肚子問題更重要。

但,所謂“溫飽思淫慾”,建立在當下大家物質生活變好之後,都能填飽肚子,再來看魯迅先生的思想,那又很重要。畢竟像魯迅筆下的靈魂人物,過了這麼多年還是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

可能就是我們自己。沒有這樣的阿Q精神,在不再單純追求填飽肚子的單純物質下,沒點阿Q,我們早已原地爆炸。

所以說:袁爺爺的作用之大,解決了普通老百姓的溫飽問題。肚子填飽才能創造其他的價值。

而魯迅雖然不在同一個時間週期,但是影響也是不可替代的。

兩個人解決的不同的“疾苦”百姓的問題。都不可或缺!


匿名故事


這題目到有點意思!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將此題目作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一《請論述你認為魯迅和袁隆平二人,誰對國家貢獻大》。

本人認為此題目的論述觀點正確與否,標準是唯一的,沒有二選。憑今天的高中教育和語文教師水平,再結合如今的學生素質,過關率不會很高,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試金題目。

這是個跨時代的二個名人,其所起的作用又會涉及社會歷史的人文知識領域,同時又會體現文理科學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不同。可以肯定如果不是一個文理兼優,同時又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的學生是不會寫好此作文,很難達到一定的高度。大家想想看,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已很明顯地改變了文風,不在是單純的風花雪夜或完全脫離社會現實的死板殭屍題目,而是以二種內涵的形式出現。一種是涉及民族團結統一的歷史社題目出現,如《東歸:向著太陽昇起的地方》電視劇,說的是18世紀70年代原居住在伏爾加河畔的土爾扈特人脫離沙俄,歷經千難萬險東遷回歸祖國的歷史,其實央視十套專門談過,而且還拍過一部電視劇,只可惜當時理科生一看就蒙圈了。而前年和去年則明顯是社會與科學技術關係的題目,這裡涉及到一個導向問題,而不再讓一心只讀聖賢書,卻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八股文風佔居教育主壇。如今教育什麼樣人,什麼樣的人去教育,其實是個重要問題,甚至是個關乎民族未來的大問題,只是我們社會對此還處於半睡半醒狀態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