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的“蝶變”故事(十二)

贫困村的“蝶变”故事(十二)

贫困村的“蝶变”故事(十二)

近年來,寧陵縣各級黨組織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對照脫貧攻堅工作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查找補齊短板,鞏固提升增效,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量。全縣上下黨員帶頭幹,貧困村舊貌換新顏,摘了“貧困帽”、打了“翻身仗”,實現了從落後到先進,從貧瘠到富饒,從平淡到驚豔的美麗“蝶變,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寧陵黨建開闢專題欄目《貧困村的蝶變故事》,集中報道全縣各鄉鎮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在貧困村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發展致富產業、創新工作機制、認真履職盡責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和經驗做法,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彙集智慧、凝聚力量、激發鬥志、鼓舞士氣。

向著明天奔跑的關莊村

贫困村的“蝶变”故事(十二)

基層黨建薄弱,基礎設施差,無集體經濟,發展缺乏帶頭人,村容村貌差便是過去的關莊村最真實的寫照,村內道路被村民戲謔的稱之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和“揚灰路”。

關莊村位於寧陵縣華堡鎮,距離鎮政府所在地西南8公里,西接黃崗鎮,轄關莊、凌莊、李莊、太山廟4個自然村,全村共有6個村民組,現有農戶368戶170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94戶222人,貧困發生率為12.9%,耕地面積1991畝,村主要產業是養殖及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種植和大蒜、辣椒等經濟作物的種植。

破繭

只有配齊配強了幫扶隊伍,常存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和幫扶帶動群眾。2018年關莊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選出了有理想信念和奉獻精神、有經濟頭腦和致富本領的5名同志組成新的村委領導班子,並在幫扶單位縣水利局的支持下,完善了村委會辦公室設施,鞏固黨組織活動陣地,為凝聚黨員、服務群眾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徹底改變關莊村現狀,該村從群眾最關心的道路硬化、打井修橋、村容村貌等現實問題入手,在縣水利局的幫助下,積極主動地跑項目、籌資金,制定工作任務,逐項推進落實。2017年,在華堡鎮政府的扶持下,該村投資48萬元建成800平方米扶貧車間,採取“企業+車間+貧困戶的發展模式”,以就業促脫貧為著力點,吸納幫助更多貧困勞動力就業,增加收入,促進和實現貧困勞動者“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針對一些貧困戶存在等靠要思想的現狀,第一書記王娜帶領村兩委成員圍繞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開展了扶貧扶志扶智行動,根據貧困群眾發展和就業需要,加大了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力度,落實資助政策,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掌握務工就業技能,並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開展“同心圓夢超市”和“星級農戶”評比活動,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自主勞動賺取積分換物品,激發群眾脫貧信心和志氣,並鼓勵子女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中65歲(含65歲)以上老人繳納贍養費,子女每繳納100元,孝善基金補貼10元,每月最多補貼50元,資金由村孝善理事會管理,每季度按時發放。

蝶變

贫困村的“蝶变”故事(十二)

走進關莊扶貧車間內,一派熱鬧繁榮。幾十臺機器同時運轉,工人們各司其職,裁料、縫紉、釘釦……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車間負責人告訴我們:目前車間共有三十多人,都是本村和附近村的留守婦女,在廠裡做工,不耽誤照顧家裡老人和孩子,還不耽誤種莊稼,每個月都至少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多的能拿到三四千,真正做到了在家門口就業。

關莊村兩委幹部以黨建工作為抓手,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做標杆、樹榜樣,依託黨建陣地強化宣傳引導,通過大力開展“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精準扶貧不是養懶人”等思想培訓會,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通過黨群不懈努力,截至2018年底已脫貧87戶205人。

如今的關莊村變化日新月異,幾年來新打和維修機井39眼,硬化道路3.5公里,村內實現了公路硬化全覆蓋。2017年,該村又投資43.7萬元建成了集文化室、文化廣場、健身器材、籃球場、文化舞臺、公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並種植700棵紫花槐樹對村主要街道兩旁進行了綠化美化,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投入使用以來,極大滿足了村民精神需求,不僅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還美化了村內環境,提高了廣大群眾的認知度和歸屬感。

“路修好啦,打的井也夠用了,澆地再也不用爭著搶著,村裡有文化活動中心,還安裝了路燈和健身器材,一到晚上,這裡就像集市一樣,跳廣場舞的、唱歌的、打籃球的,可熱鬧啦。”談及村裡這幾年的變化,村民老康高興地合不攏嘴。

贫困村的“蝶变”故事(十二)

來到村東頭的蔬菜種植基地,則是另一番景象。46個蔬菜大棚,佔地60餘畝,大棚內種植有辣椒、黃瓜、西瓜、豆角等各式蔬菜。通過土地流轉,村民每畝地每年收益1000元,又可以在大棚內打工。貧困戶陳振榮大娘說:“蹬縫紉機我不在行,但是幹莊稼活我可是一把好手啊,在這裡幹活,一天能拿四五十塊錢,還不耽誤我回家給孩子做飯,我滿意嘞很”。像陳大娘這樣在蔬菜種植基地工作的貧困戶還有十幾位。

初夏時節來到關莊村,田裡綠油油的麥子正在抽穗、金燦燦的油菜花隨風輕舞,村內街道整齊乾淨,路旁的樹苗吐露新芽,村民們正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喜迎八方來客……而這個以前的貧困村,已經破繭成蝶,向著明天,奔向幸福!

中共寧陵縣委組織部主辦的官方微信“寧陵黨建”(ninglingdangjian)致力於黨建工作宣傳,黨員教育培訓,先進典型推廣,促進學習交流,服務黨員群眾。

歡迎您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策劃:張 建

統籌:朱儁清

贫困村的“蝶变”故事(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