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面膽小在家裡卻很活躍,應該如何幫助她改變?

Joanna3182234416


您好,這個問題有崔玉濤育學園來為您回答,點擊上方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問題哦!

寶寶在家裡蠻橫,什麼都是得他說了算,常常對家裡人大呼小叫,稍不順心就亂髮脾氣,一副小霸王模樣。

可是一到外面就慫了,膽小畏縮,打個招呼都不願意,見到陌生人藏在大人身後,更別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了。

家裡一個樣,外面一個樣。不少媽媽對“窩裡橫外面慫”的寶寶,都感到很頭疼,為啥寶寶會這樣?要是寶寶的表現能平衡一下,家裡乖,外面大方,該多好啊!

今天,小維就和大家說說如何搞定“窩裡橫”的寶寶。

01“窩裡橫外面慫”的原因

<strong>

敏感的界限感

孩子天生有一種“界限感”和比較強的地域意識。

當處於自己熟悉的環境,比如家裡,就會表現得放心隨意,沒有壓力的做他想做的事情;一旦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和事物,就會非常小心謹慎,自然表現會顯得比較膽小。

其實,不只是孩子,很多成年人身處陌生環境,也會有類似的表現。

<strong>

無原則的寵溺

  • 寶寶想吃零食,媽媽不給,寶寶一哭,姥姥就立馬說,“孩子不就是想吃點東西嗎?乖,姥姥給你拿!”

  • 寶寶看到玩具非要買,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奶奶趕緊說,“買買買,奶奶給買!”

  • 寶寶發脾氣,打了爸爸一下,爸爸剛想教育,爺爺就衝出來,“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你這麼大的人和孩子較什麼真呢?”

……

“寶寶小,不懂事”,但是孩子比誰都機靈。孩子最明白他是誰的軟肋,說得直白點就是“特別會看人下菜碟”。時間一長,他就會發現,哭鬧特別有用,只要一哭,心願不僅會順利達成,而且還有人護著他。

<strong>

還沒學會如何社交

對於在家橫行霸道慣了的寶寶來說,外面的世界可不太精彩:

在家打了大人沒啥事,出去打了別的小朋友,也許人家會打回來;

同一件玩具,別的小朋友會過來搶,搶不過,就哭著找大人;

……

“哭鬧”和“不講理”這兩個在家行得通的大招,在外面就不好使了。

寶寶之所以在外面有點慫,是因為寶寶還沒有學會怎麼和別人交往,一旦離開家裡這個“舒適圈”,到了外面的世界會感到陌生,自然想要逃避。

可家長卻沒有及時瞭解到孩子的心理變化,還經常推著孩子:“快,和阿姨打招呼!”、“快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兒啊!”

這時候,委屈、憤怒、害怕的情緒聚集在一起,年幼的孩子無法自己消化排解,只能發洩給家長。

知道了原因,也就能順藤摸瓜找到解決方法,下面我們一一破解窩裡橫和外面慫。

02給“愛”立規則,破解窩裡橫

很多家長,尤其是長輩,分不清愛和寵的邊界。

其實,愛≠寵。

愛是剋制的,有原則的,是讓孩子勇於面對挑戰的能量包;

而“寵溺”只會把孩子圈在舒適區內,越來越貪戀家中沒原則的包容和嬌慣,更加無法走出家門,融入外面的世界。

所以,我們越是愛孩子,越要讓孩子明白凡事都是有規則的,家裡也不例外:

打罵大人,不尊重長輩——堅決不行!孩子但凡出現這樣的行為,一定要態度嚴肅,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撒潑打滾,非要買玩具——我們去商場前先和孩子約定好,只買一個玩具,或者繞開玩具區,從根本上杜絕誘惑……

我們要幫助寶寶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而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不是所有的都得滿足,要求合理可以全部滿足,而有的只能部分滿足,或者可以適當延遲落實要求的時間,讓寶寶學會等待。

在主要以長輩照看孩子為主的家庭中,父母平時要多和長輩溝通,家人對待孩子的態度要儘可能保持一致,寶寶知道自己的行為界限,也不會因為有人護著他,一再嘗試突破大人的忍耐底線了。

03學會社交

讓孩子在外面不再“慫”

<strong>

家長的理解很重要

當孩子在外面看起來特別小心翼翼時,千萬不要急於去改變他,要求他“大方些”,比如必須跟你的朋友打招呼,或者一定要和別的小朋友玩作一團,否則你的要求,很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很大的壓力,更加害怕社交,不敢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更不要給孩子隨意貼標籤。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給他怎樣的心裡暗示,他很有可能就會朝著你指的那個方向成長。

  • 孩子哭鬧,你說他“不聽話”;

  • 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你說他“沒禮貌”;

  • 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了,你說他“膽小”;

……

說得多了,有的孩子真的會以為自己就是不聽話、沒禮貌、膽小的性格;而有的孩子會產生叛逆心裡,“你越是這麼說,我偏要這麼做!”。

所以說,讓孩子不再害怕陌生環境,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他的心理,然後才能讓他放下懼怕心理,想要去進行社交,和別人打交道。

<strong>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適應

我們要儘可能的多帶孩子外出,讓寶寶去接觸更多的人和新鮮的事物,學會適應新的環境。

先可以帶著孩子在旁邊觀察,看到別的小朋友是如何交往、交流,模仿也是學習的一步。

當孩子對周圍的人或事有了足夠的瞭解,很可能就會萌出想要參與進去的慾望。

這時候,我們適當地“推他一把”,比如根據孩子感興趣或擅長的領域,為他尋找能夠表現的機會,並鼓勵孩子“你一定可以”“你很棒”等等,他很可能會在你的引導下勇敢地“往前邁出一步”。

總體上來講,破解窩裡橫,家長要明白“愛”不等於“寵”,要學會給“愛”立規矩;

想讓孩子不在外面慫,要給孩子提供多和外界接觸的機會,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節奏來適應環境,學會交往。

就像其他育兒問題一樣,引導寶寶不再“窩裡橫外面慫”,保持耐心,不急躁,

“慢慢來反而比較快”。

歡迎點擊下方,崔玉濤育學園“查看官方網站”,瞭解更多育兒乾貨知識哦!~

崔玉濤育學園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的兩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出現了你說的這個情況。

在家裡很活躍,在外面就很安靜,不主動不積極,家人也說膽小。

其實,孩子的這種現象是個適齡行為,也是個正常的行為。而且,這也並不是大家所說的“窩裡橫”。

先來說一下原因。

(一)環境原因

家裡的環境,孩子很熟悉;家裡的每個人,孩子也很熟悉。家,就是孩子認為非常安全的地方,很有安全感,很踏實。在這裡,孩子無需收斂和控制自己,她知道家人都很愛她,很包容她,即使她做得不好,也不會笑話她。

外面的環境,孩子不熟悉;外面的人,孩子也覺得陌生。在外面,孩子沒有那麼好的安全感,所以不願意去說話,去表現。

如同我們大人一樣,在自己熟悉的圈子很活躍,在新進入的圈子就會有所收斂。

孩子與我們是一樣的,都是一個道理。

(二)性格原因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太一樣,有的人就是自來熟,人來瘋,但也有一部分人是慢熱型的。

比如我兒子淏仔,就是一個典型的慢熱型孩子。

他每到一個新的環境,都需要觀察、適應一段時間,才會開始相對活躍一些。第一次見到的我們的朋友,他也要安靜的坐一會,熟悉一些了,才會慢慢的活絡起來。

有的父母就很安靜,在外面不願意多說話。那麼,身教勝於言傳,孩子每天看著我們那麼安靜,自己也便如複製我們一般,在外不愛說話。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小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與看護她的人有著直接的聯繫。



(三)父母給的壓力或動力

有的父母很愛面子,對於孩子在外面說的話,有些要求。有的孩子一出去是願意說話的,可是說了兩次,都被父母批評了,說孩子說的不對,說的不好。那麼,次數多了,孩子自然也就不願意開口了。

有的父母鼓勵孩子說話,說的對錯也不會當下批評,反而會很巧妙的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孩子。孩子得到父母的鼓勵,自然就越來越願意說話了。

現在,再來說一說如何改善。

(一)父母先活躍起來

承接上面那句話,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是修改複印件還是原件?

我們都知道,修改原件,才能改變複印件。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要先樹立好榜樣。出去熱情地和鄰居朋友打招呼,幼兒園裡有活動,就積極報名參加,遇到一些節目就踴躍舉手……

我就是為了鼓勵孩子們主動積極,我在兩個孩子的幼兒園表演過舞蹈,參與過互動活動,還去班裡給孩子們講過繪本,有一次還給家長們分享正面管教……

我表演舞蹈非常沒有基礎,就是為了給孩子做榜樣,即使跳得不那麼優美,也依然有勇氣在臺上表演。

我每一次踴躍的參加活動,都能看到孩子們眼裡的光。孩子們也越來越活躍起來。

我女兒玥玥在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從不舉手回答問題,坐座位都是坐在邊邊角角的位置。可是到了大班,一個原因是她長大了,內心有力量了,另一個原因就是我給她做榜樣,引導她勇敢起來了!

(二)培養孩子內心的力量

我們想讓孩子在外面也活躍,大多是想讓孩子有勇氣表現自己。

有勇氣,有自信,是我們培養孩子特別想達到的要求。

我也是如此。

那麼,我們就需要多給孩子肯定,多給孩子鼓勵。對於這種不愛表現的孩子來說,除非是性格原因,否則就是內心的力量不夠。因為培養孩子內心的力量,培養孩子面對他人表達自己的勇氣,就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可以先從肯定孩子說話內容開始做起。

如果孩子說了三句話,兩句不太得體,也請先忽略。關注在剩下那一句還不錯的話上,給孩子足夠的肯定和鼓勵。孩子得到家長的認可,自然就會多些自信。

家長的關注點在哪裡,哪裡就會被放大。

如果我們多關注孩子說的好的地方,那麼孩子就會越說越好;

如果我們只關注孩子說的不合適的地方,總是去糾正他,那麼孩子有可能會越來越不敢說。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越來越勇敢,自信!

讓我們一起加油!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題主的女兒四歲多,和我女兒年紀正好一樣,我女兒也是這樣的情況,家裡很活潑,出門變文靜。

我女兒倒不是在外面膽小,只是在和陌生人交流的時候,能夠看出她非常的不情願,比如,每次在電梯裡碰見鄰居,每天都見,她從來不主動打招呼;但是如果別人問她話,她會主動的回答。

我和孩子的主班老師也交流過,在學校她的表現也是屬於比較安靜的孩子,但是每次和我說起幼兒園的事情,她都是特別的興奮。只能說孩子的性格相對來說比較被動,而不像其他孩子可能會比較主動。

據我自己的觀察,孩子在外面比較膽小,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孩子的性格本身是內向型孩子。內向型的孩子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會更加被動,就是更多的願意被別人邀請著玩,不願意主動的加入到別人的隊伍中。

第二,孩子缺乏溝通的技巧。很多孩子膽小,是因為她可能不知道如何主動的和別人去玩,看到別人玩,自己不知道怎樣來加入。

如何來引導孩子

首先,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參加同齡人的活動,可以多和性格不同的孩子去玩。有時候孩子只是不知道如何來和陌生的孩子玩,並不是不願意。

有一次,我女兒在公園認識了一個小妹妹,這個小姑娘性格特別好,一上來就拉著我女兒叫姐姐,拉著說咱們一起玩,結果雖然不認識,但是她們玩的很好,就是因為小姑娘很主動,我女兒被動,結果我女兒玩完了和我說,媽媽,我今天交了一個新朋友。她如果和陌生的小朋友玩的多了,內心的那種緊張和害怕就會慢慢消失。

其次,利用遊戲教會孩子如何來進行溝通。三四歲的孩子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過家家,父母可以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之中,利用故事的設置,來引導孩子怎樣和小朋友交流,應該怎樣來和陌生人交流。

第三,父母要以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比如還不喜歡和陌生人打招呼,如果是認識的熟人,父母可以主動的打招呼,還可以和孩子做一下具體的介紹,讓孩子知道。

第四,多去傾聽孩子,明白孩子任何一種行為別後的原因。很多時候孩子的想法很簡單,但是從成人的角度我們可能很難想到,父母最好多去讓孩子自己講出來。

父母錯誤的做法

千萬不要當眾去批評孩子。雖然孩子膽小或者不愛說話,這並不是多大的問題,父母千萬不要當眾的批評孩子,過多的批評只會讓孩子更加不喜歡開口或者更加的膽小。

孩子成長需要時間,所以作為父母不需要太過焦慮,做好教育和引導,慢慢等待孩子成長即可。


豌豆媽媽育兒


跟我家的孩子一樣樣的,在家裡活潑的很,有時候還會跟你頂嘴,可是一到外面就不行了,遇上大人跟她打招呼,她都不理人家的。如果是不認識的小朋友,也要人家主動找她玩,她才能融入進去,以前我自己也很鬱悶。可是現在也不糾結了,可能跟孩子自身的性格也有關係,穩重、內向的孩子在外面很少會人來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會慢慢好轉,家長不必著急。但是家裡都是愛她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如果在家裡也這麼安靜,那就要找找問題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如果小孩之前不是這樣的,後來突然變成這樣的話,那可能就是孩子在這期間經歷了什麼?比如曾經帶她去過陌生的地方,環境的突然改變也會造成這種情況。

對於這樣的孩子,不必太過強求,多帶孩子出去玩耍,多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接觸。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相信孩子的膽子會慢慢變大的。


兒童營養師馬俊琴


我家寶寶很小,但是我卻也能發現寶寶在家裡很活躍,出去很膽小!

平時我上班,寶寶由婆婆來帶,婆婆帶孩子的方式就是,從不吵他,孩子一哭一鬧,就什麼都滿足他,所以這點可以看出來,家裡人把他寵上天了,另外一種方式就是不出門,經常在家裡,很少與外界接觸,所以他出去看見別人就會很膽小!

我在休息日的時候帶孩子出去過幾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次:

第一次,我爸媽帶著我和孩子回姥姥家,整整四天半,我兒子誰都不讓碰,人家摸他一下都不可以,就只會咧著嘴笑笑,在旁邊沒有人的時候,就會撒了花的玩了起來,要是看到誰想抱他,就一下子都鑽到我懷裡,誰要是抱著他,保多久哭多久,不屬於逗逗他,轉移一下注意力就可以的!


第二次,我領著他去公園,他自己的小皮球,另外一個小朋友,比他大一星期,抱著他的皮球就跑了,我兒子看著人家抱,走卻不敢吭聲!

在家裡,卻翻了天玩這玩那,聽見音樂跳舞,想要什麼東西,不滿足他就發脾氣,用哭的方式讓奶奶妥協!的雖是小事,但是足以看出來孩子在家裡活躍,出去卻很膽小!

都說前三歲孩無論孩子各個方面都是很重要的,不過我覺得六歲之前慢慢的改變一下孩子都是可以的!

我最近這段時間上成半天班了,有時間帶他經常出去,沒事了就去我爸媽那店裡,旁邊有很多鄰居,見了孩子就逗逗他,去的次數多了,我覺得他也沒有那麼膽小了,有時候還故意找人家逗樂!

有時候我帶他去市內的娛樂場,讓他去跟小朋友去玩,剛開始他不知道去找人家玩,都是人家過來找他玩,但是次數多了,我明顯發現比之前好得多!

第三個,就是大人一定要做榜樣,有的大人也是在家比較活躍,出去不怎麼說話,所以無形當中就會影響著孩子!



所以發現孩子的問題,就要想辦法即使幫助他!


碩碩媽咪每日分享


寶寶窩裡橫,到外面的時候就變得膽小,怎麼回事呢?

可以說很多寶寶剛開始都會是這樣子的。以前的人沒什麼時間帶孩子出去,一般都待在家裡面,現在小孩子啊,天一亮或者是一到某個點,他就想出去玩。這時我們就會發現他跟別的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是怎樣的一個模式。

像我女兒的話呢,她在外面玩的話是很大方的,比如說我們經常去的地方里面有積木吶,有的小朋友就很霸道啊,會搶啊,那我女兒她不會,她就會把東西遞給她跟她一起玩。這時候呢,我們就應該在小朋友身邊啊,時刻關注其他大朋友,會不會對我們的寶寶做出一些不好的舉動。小孩子和小孩子之間的事很容易發生矛盾的,但是呢,他們都是很天真無邪的,就是說啊,這個東西是我的呀,就應該我來玩吶。你不要搶我的啊。那更大的小朋友呢,力氣呀,肯定會更大一些,然後我們的小寶寶呢會比較小,那我們作為家長就應該時刻的關注。

但是呢,有時候我發現,比如說在玩的地方只有一個小朋友或者一個小朋友和大人或者兩個小朋友在的時候,我女兒呢膽子就很大,就會過去跟他們一起玩。但是如果是一個小朋友和兩個大人的話呢,她就會很膽怯,她就不敢過去了,這個時候呢,我就跟我女兒說,沒關係的,媽媽在呢,媽媽陪你一起去玩,我就把那個凳子拉開讓她坐,然後我就坐在她邊上陪她一起玩,這時候她就很放心,很有安全感。

關於窩裡橫這個問題呀,都是大人慣出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說小孩子在他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呢啊,他就會哭哇,因為那時候他不會講話,然後他只有哭,來引起大人的注意,那他一哭,家裡的大人就很緊張,哎呀,他要這個就趕緊給他,他要那個就趕緊給他,沒有一個正確的判斷,這個是對的還是錯的,只要小孩想要她一哭就得到滿足。導致呢,他就覺得說我在家裡面我就是公主啊,我是皇帝呀,我要怎樣就怎樣,你們就得滿足我。但事實上呢,長期這樣子下去的話呢,他自己心裡面是沒有安全感的。也就是說對愛自己的大人,他才會這樣子。

小朋友如果用哭來去想要得到滿足的時候呢,大人呢,先讓他哭,不用去管它,過一會兒呢,就是大概過個一兩分鐘,然後過去說寶貝呀,你剛剛為什麼哭呀?你是想幹什麼呢?想做什麼事情呢?

我記得我女兒小的時候呢,她比如說想吃什麼東西,想喝母乳啊,或者什麼時候,然後我愛人就會說,你先轉移她注意力,一會兒在給她有個詞叫做延遲性滿足。小孩子就不會那麼的急躁,我覺得這個方法挺好的,嗯,現在我說出來,然後大家一起借鑑一下吧。

作為大人的首先要有原則,不能小孩子對的錯的,可以的不可以的啊,都一味的去滿足他,培養孩子的過程,也是我們大人在學習,成長的機會。希望呢,每個大人每個小朋友都能更好的成長。

那麼從現在開始呢,慢慢的去改變小朋友的一些不好的習慣。然後在外面的時候呢,媽媽或者是大人可以陪在小朋友身邊,給他們安全感。他不敢做的事情,只要是好的,你都可以去引導他,然後陪他。

如果他在外面,比如說逛超市或者是玩具店,然後他想要一種東西,那這時候呢,家裡已經有了,然後你不想在給他添置了,這個時候呢,你可以好好跟他溝通,讓她在外面玩一會,然後轉移注意力帶走他。有的小朋友他是溝通不了的,他就在地上滾啊哭啊鬧啊,那麼,在經過玩具區的時候,或者是他想要的那個東西的時候我們換個地方走,不要進去這個區域。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會有所幫助。在養孩子的過程當中是需要很多耐心的,過了這個時期,將來都會好起來的。祝寶寶健康,祝你幸福!


小雅媽愛小雅


這個問題也是我很關注的,所以看到第一時間點了進來。

孩子在外面膽小,但是在家裡卻很活躍,有些像我們俗話說的,“窩裡橫”,我女兒今年六歲,也是這樣,現在好了很多,以前也是典型的窩裡橫,用她爺爺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家孩子都這樣,一到外面去就是淑女了。

以前的時候看到外向的孩子會很羨慕,活潑開朗,討人喜歡,但是誰說,孩子都得外向,活潑呢,每個孩子性格都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獨特的亮點,但是,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就變得膽小,不敢主動交流溝通,就急的不得了,誠然,膽小,不是一個好的詞,要好好的鼓勵孩子,鍛鍊孩子。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不要對寶寶過度的保護和溺愛,現在的孩子在家裡享受萬般寵愛,爺爺奶奶的,外公外婆的,爸爸媽媽的,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以寶寶為中心的家庭關係,這個時候,作為家長,首先要改變教育模式,讓寶寶嘗試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適時地鼓勵他,引導他。寶寶會漸漸鼓起勇氣。

2.教給寶寶懂禮貌,守規則,創造跟外界交往的機會,在人際關係中,充分尊重別人,遵守共同規則,同時家長積極配合,給孩子創造機會,可以多帶孩子到戶外玩,多接觸同齡的小朋友,讓她學會前和合作,鍛鍊寶寶處事的能力。家長要有耐心,寶寶由膽怯變得勇敢大方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個過程絕對不僅僅是隻想辦法讓他變得不膽怯,而是要從本質上提升寶寶的自我力量。在這一點一點成功經驗的過程中,寶寶會逐漸產生這樣的自信:我能行! 

3.家裡和幼兒園,學校的態度要一致,家長與老師一起,探討,互相配合,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準則和人際交往的方法。

讓我們一起努力,在跟孩子一起長大的過程中越做越好。


顏如美玉


孩子在家面對的都是熟悉的環境和關愛他們的親人,自然在心情上更加放鬆,行為上更加活躍。

孩子在外膽小放不開,一方面可能孩子的性格較內向,另一方面可能孩子是慢熱型的,平時外出時間不多。其實孩子有這種表現很正常,父母不用過於擔心,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社會交往的能力。

我的孩子在外面非常活躍和大膽,她愛與老人、叔叔阿姨聊天,並主動和陌生的小朋友交朋友。記得在她小的時候,我經常帶她到各種各樣的地方去玩,參加很多的活動,帶她認識不同的人。很多時候,我會讓孩子衝在前面,我做一個懶媽媽,讓她當傳聲筒,去與陌生人溝通交流。

我覺得這些都可以鍛鍊孩子的膽量。總結一下,父母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法:

一、父母多帶孩子外出與其他同伴一起遊玩。

孩子的社交能力都是在遊玩過程中學會的。父母可以多約一些朋友帶上自家孩子一起出外遊玩,鼓勵他們多與外向膽大的孩子交朋友。孩子有時候是彼此間最好的老師,他們喜愛互相模仿。多與膽大自信的孩子在一起,孩子會漸漸學會放開自己。

二、父母多放手,鼓勵孩子主動與陌生人交流。

父母帶孩子出去,可以把與陌生人交流的機會讓給孩子。比如:吃飯點單、買單時讓孩子去找服務員叔叔阿姨;玩遊樂設施時,讓孩子自己去買票等。

父母要在外鍛鍊孩子的膽量,就要學會放手將一些簡單的事交給他們去做。孩子在自己獨立完成事情後,往往會有成就感,他們會覺得原來與陌生人溝通並不是那樣難。這樣的鍛鍊機會多了,孩子的內心有了底氣,就不再那樣害怕,會逐漸變得膽大起來。

三、父母要多帶孩子參加各種戶外活動,鍛鍊他們的膽量。

平時,父母也要多帶孩子參加社會舉辦的各類活動,開闊他們的眼界,拓寬他們的思維。讓孩子去接觸不同的人,鼓勵他們大膽與人溝通,積極參加活動,大膽發言。

環境對人的影響很重要,不同的活動,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孩子在和他們的每一次溝通過程中,都能夠學到一些方法,獲取更多的經驗,從而變得更加自信。

總之,當一個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信任時,他們會變得越來越自信。當一個孩子接觸的外面世界更加廣闊時,他們自然就能變得越來越大方,越來越活躍,喜歡與人交往。


黃黃媽媽育兒


看到這個問題我心情又激動起來啦!不得不多說兩句,因為不說不快。

孩子在家活躍是為什麼呢?顯而易見,家裡所有人都是圍著孩子轉的,只要對孩子有好處的事情,大人都是用一種順從、鼓勵、支持的方式來處理,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沒有一點點壓力,當然就會有一種放鬆的狀態。即便是很多成年人也是這樣,在家裡自有放鬆,一出門拘謹沉悶。

為什麼在外面膽小呢?這裡有一個核心問題,孩子沒有掌握和他人相處的方法。因為外面的小夥伴、外面的大人都不按常理出牌,就是說不會像自己家裡人那樣護著自己,在這一點上,聰明的孩子很快就會感覺出來,他就會膽怯,迷茫。

這樣一分析,關鍵問題就出來了,需要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如果家長不懂得如何做,又圖省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看《小豬佩奇》。

我孩子是個小男孩,其實男孩子在社會交往能力上更為欠缺,很多家長說《小豬佩奇》適合女孩子,但是我兒子很小就喜歡,而且反覆看。後來我發現,他活潑開朗,特別能說得出話。比如我們去餐廳吃飯,沒有筷子,他就會落落大方地說:阿姨,請幫我媽媽拿一雙筷子好嗎?再比如他擺弄的玩具打不開,旁邊有個姐姐,他就會非常自然地說:小姐姐,你可以幫我一下嗎?看到比他小的孩子,他會用一種吸引人的語言說:小妹妹,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快樂跳跳跳的遊戲吧。一般小孩都無法拒絕,就跟著他玩。後來我發現,他說話的語調和方式跟小豬佩奇動畫片如出一轍,因為這個動畫片把孩子的生活細節一一復原,然後又展現怎麼解決問題。

我兒子因為開朗外向的性格得到周圍人的喜愛,有時候處理夥伴關係的方式連我都非常驚訝。

特別說明:不是要大力宣傳小豬佩奇,是真的有用啊!我是幼兒園張老師,歡迎點贊關注留言。


幼兒園張老師


有些孩子在家裡被大人溺愛,是全家人的小太陽,在家裡表現很活躍,可是到了幼兒園以後,孩子成了眾多小星星中的一顆,關注度降低了,這樣孩子很不適應。

在家裡的時候,父母都表揚孩子,到了幼兒園的時候,自己表現已經不突出,甚至感到自己不與別人,因此喪失了自信心,到了幼兒園就會不聲不響。甚至表現出膽小自卑的性格,如果父母發現這種情況,要和老師配合,好讓老師發現孩子的長處給於表揚,適當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更好地相處。

我是侯媽,多平臺簽約作者,歡迎你能關注我,每天給大家分享教育內容,培養優秀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