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村到搖滾,電影中的流行音樂: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

文|戈弓長

剛過去的91屆奧斯卡上,三部譜寫音樂人生的電影占據半壁江山,包括斬獲最佳男主角獎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最佳影片《綠皮書》和最佳原創歌曲得主《一個明星的誕生》。自1927年華納公司的《爵士歌王》宣告電影進入有聲時代以來,音樂和電影已難捨難分。演員通過演繹音樂名人成就事業輝煌,更有成名歌手涉足銀幕,把星光延續到影壇。早期音樂傳記片多為古典音樂家,如1937年法國導演阿貝爾·岡斯的《貝多芬傳》;還有1938年米高梅出品的約翰·施特勞斯傳記片《翠堤春曉》,以及1984年米洛斯·福爾曼導演的《莫扎特傳》。相比嚴肅莊重的古典樂,豐富多彩的現代音樂家傳記片反映著激變的20世紀風貌。

從鄉村到搖滾,電影中的流行音樂: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

​源於英國民謠的美國鄉村樂是白人音樂的代表,2005年《與歌同行》的主人公是鄉村歌手約翰尼·卡什。卡什生於南方棉花農場,兒時哥哥的意外喪生給他造成心理陰影。成年後應徵入伍,戰爭讓他思考更沉重的話題。成名後四處巡演,對投懷送抱的女歌迷來者不拒,沉迷於酒精和藥物,自毀前程,妻子也離他而去。卡什對女歌手瓊·卡特一見鍾情,而對方無法接受這個已為人夫、還有毒癮的男人,更怕人言可畏,一次次拒絕。得不到愛情的卡什終日渾渾噩噩,事業和生活都陷入絕境。電影最後,瓊終於來到卡什身邊,幫助他戒毒,兩人組建了新家庭,成為音樂之路上的愛侶。影片前半段是音樂傳記片一貫表現的成功與沉淪,後半段書寫真愛的執著熾熱、不畏世俗,浪子被愛拯救、重獲新生。卡什出道時憑藉單曲《福桑監獄藍調》走紅,1968年他來到歌裡的福桑監獄現場錄製唱片,這張專輯賣得比披頭士還好,讓他東山再起。卡什從未坐過牢,卻有囚犯說歌曲唱出自己的心聲,歌手就是打破現實的囚籠,突破種種禁忌,追求愛與自由的人。片中曲目由兩位主演獻唱,飾演瓊·卡特的瑞茜·威瑟斯彭憑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從鄉村到搖滾,電影中的流行音樂: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

​《與歌同行》中,和卡什一起巡演的還有剛出道的“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他把鄉村樂用從未有過的新潮方式演唱,還跳出了標誌性的舞步。2005年喬納森·萊斯·梅耶斯演繹的《貓王》截取了他從成名到1968年復出的經歷。這位來自美國南方的英俊青年從出道到紅透美國,一切都來得太猛太快。影片把“貓王”刻畫為單純英俊的年輕人,父母憐愛的獨子,疲於奔命的巡迴演唱讓他患上藥物依賴,流連裙襬耗盡他的精力,註定要被女人們的喜愛過早帶走。他的音樂融入黑人布魯斯,被衛道士斥為放蕩低俗,“唱著黑人歌的白小子”。歌曲中激情四射的性能量和反叛性已具有搖滾樂雛形。電影最後,沉寂7年的“貓王”重登舞臺,助手鼓勵他道:“是你創造了搖滾,從這出去,你又是貓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