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行政区划

越秀区隶属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 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 人民路,与 荔湾区毗邻;北面到 白云山山脚,与 白云区相邻。是广州中最古老的中心城区,是广州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中心,自东吴设广州起,历朝所设军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行政区划

越秀区总面积为33.8平方公里,2016年末户籍人口为117.44万人[1],下辖18个街道[2],拥有五羊石像、 镇海楼、千年古道北京路、中山纪念堂、五仙观、六榕寺、光孝寺、石室圣心大教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景区。

越秀区作为广州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中心,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中山五路一带是广州最繁华商贸中心和古城文化旅游区,有北京路、海印地区、英雄广场、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贸区,有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东风路现代服务、流花会展等商务区。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越秀区排第9名。

1999年7月1日始,越秀区从原来的19个街道调整为流花、东风、洪桥、六榕、广卫、光塔、诗书、北京、大新、人民10个街道;共设居委会223个。

2002年至2004年,越秀区辖10个街道(洪桥、广卫、北京、六榕、流花、东风、光塔、诗书、大新、人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越秀区辖22个街道(洪桥、广卫、北京、六榕、流花、东风、光塔、诗书、大新、人民、东湖、农林、大东、大塘、珠光、白云、建设、华乐、梅花村、黄花岗、矿泉、登峰)。

2005年4月28日,撤销广州市东山区;将原东山区的行政区域,白云区的矿泉街道,天河区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杨箕和中山一2个居委会、沙东街道部分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越秀区人民政府驻越华路。对新组建的越秀区和荔湾区的部分边界线进行了调整。 2005年9月30日起,越秀区下辖流花、东风、洪桥、六榕、广卫、光塔、诗书、北京、大新、人民、东湖、农林、黄花岗、大东、大塘、白云、珠光、建设、华乐、梅花村、矿泉、登峰22条行政街道 。

2010年12月27日,越秀区宣布东湖街道更名为东山街道。

2013年1月23日,越秀区宣布对部分街道进行合并 。合并之后新成立的4条街道于2013年3月15日挂牌。具体如下:

将原东风街道与原六榕街道合并成新六榕街道,面积为2.04平方公里,总人口10.12万人;

将原诗书街道、原大新街道大德路以北的庆福里、象牙北、魁巷等3个社区与原光塔街道合并成新光塔街道,面积为1.07平方公里,总人口10.58万人;

将原大新街道的石将军、大德中、大新中、南华园、玉带濠、濠畔中、三府前、和宁里、大新西、状元坊、一德西等11个社区与原人民街道合并成新人民街道,面积为1.51平方公里,总人口10.45万人;

将原广卫街道与原北京街道合并成新北京街道,面积为1.27平方公里,总人口9.06万人。

2013年3月15日起,越秀区下辖洪桥街道、北京街道、六榕街道、流花街道、光塔街道、人民街道、东山街道、农林街道、大东街道、大塘街道、珠光街道、白云街道、建设街道、华乐街道、梅花村街道、黄花岗街道、矿泉街道、登峰街道等18条行政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