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行政區劃

越秀區隸屬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東省中部,東起廣州大道,與天河區接壤;南臨珠江,與 海珠區隔江相望;西至 人民路,與 荔灣區毗鄰;北面到 白雲山山腳,與 白雲區相鄰。是廣州中最古老的中心城區,是廣州行政、商貿、金融、文化中心,自東吳設廣州起,歷朝所設軍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區域內。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行政區劃

越秀區總面積為33.8平方公里,2016年末戶籍人口為117.44萬人[1],下轄18個街道[2],擁有五羊石像、 鎮海樓、千年古道北京路、中山紀念堂、五仙觀、六榕寺、光孝寺、石室聖心大教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等景區。

越秀區作為廣州行政、商貿、金融、文化中心,形成了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特色經濟為帶動,商貿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中山五路一帶是廣州最繁華商貿中心和古城文化旅遊區,有北京路、海印地區、英雄廣場、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貿區,有環市東國際中央商務、東風路現代服務、流花會展等商務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佈,越秀區排第9名。

1999年7月1日始,越秀區從原來的19個街道調整為流花、東風、洪橋、六榕、廣衛、光塔、詩書、北京、大新、人民10個街道;共設居委會223個。

2002年至2004年,越秀區轄10個街道(洪橋、廣衛、北京、六榕、流花、東風、光塔、詩書、大新、人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越秀區轄22個街道(洪橋、廣衛、北京、六榕、流花、東風、光塔、詩書、大新、人民、東湖、農林、大東、大塘、珠光、白雲、建設、華樂、梅花村、黃花崗、礦泉、登峰)。

2005年4月28日,撤銷廣州市東山區;將原東山區的行政區域,白雲區的礦泉街道,天河區的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楊箕和中山一2個居委會、沙東街道部分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越秀區人民政府駐越華路。對新組建的越秀區和荔灣區的部分邊界線進行了調整。 2005年9月30日起,越秀區下轄流花、東風、洪橋、六榕、廣衛、光塔、詩書、北京、大新、人民、東湖、農林、黃花崗、大東、大塘、白雲、珠光、建設、華樂、梅花村、礦泉、登峰22條行政街道 。

2010年12月27日,越秀區宣佈東湖街道更名為東山街道。

2013年1月23日,越秀區宣佈對部分街道進行合併 。合併之後新成立的4條街道於2013年3月15日掛牌。具體如下:

將原東風街道與原六榕街道合併成新六榕街道,面積為2.04平方公里,總人口10.12萬人;

將原詩書街道、原大新街道大德路以北的慶福裡、象牙北、魁巷等3個社區與原光塔街道合併成新光塔街道,面積為1.07平方公里,總人口10.58萬人;

將原大新街道的石將軍、大德中、大新中、南華園、玉帶濠、濠畔中、三府前、和寧裡、大新西、狀元坊、一德西等11個社區與原人民街道合併成新人民街道,面積為1.51平方公里,總人口10.45萬人;

將原廣衛街道與原北京街道合併成新北京街道,面積為1.27平方公里,總人口9.06萬人。

2013年3月15日起,越秀區下轄洪橋街道、北京街道、六榕街道、流花街道、光塔街道、人民街道、東山街道、農林街道、大東街道、大塘街道、珠光街道、白雲街道、建設街道、華樂街道、梅花村街道、黃花崗街道、礦泉街道、登峰街道等18條行政街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