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領域迎來重要玩家,抖音砸10億入局能否劈開一條通路?

作者 / 黑河

Vlog領域迎來了重要玩家。

今天(4月25日),抖音對外宣佈正式面向全平臺用戶開放1分鐘視頻權限,並推出了“Vlog10億流量扶持計劃”。

Vlog領域迎來重要玩家,抖音砸10億入局能否劈開一條通路?

​經過2018年媒體的科普、明星的示範、平臺的發力,Vlog已經剝離原本陌生的語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出門旅行拍段Vlog也成為朋友圈裡更多人選擇的打卡標識。

過去一年裡,視頻平臺的鏖戰進入膠著狀態,超短視頻格局落定,新的內容形式、概念被需要搶佔賽道,贏得可能,微綜藝、豎屏短劇、Vlog都被寄予過希望,其中Vlog尤甚。眼看著Vlog接近沸騰,卻又漸漸地回落。

想要燒旺這一內容形式,面臨太多問題,諸如創作門檻高,頭部Vlogger稀缺等現實。此時,抖音的入局,勢必又會帶來一波熱度。但熱度過後,能否為行業劈開一條通路呢?

Vlog從2018到2019

雖然Vlog在國內已經算不上新鮮概念,大概2016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涉足於此,並做出了些成績,比如初代vlogger孫東山,以及井越、王曉光等。但很多人對Vlog的認知應該是從去年歐陽娜娜西瓜視頻上的Vlog開始的。

Vlog領域迎來重要玩家,抖音砸10億入局能否劈開一條通路?

​進入下半年,平臺開始相繼發力於此。微博在2018年9月發佈了“Vlog博主召集令”,只要用戶在過去30天,發佈vlog數量在4條以上,即可申請“微博vlog博主“認證,鼓勵用戶進行Vlog創作;而B站也推出了自己的30天Vlog挑戰;短視頻工具VUE也趕著風口改名為VUE Vlog。

而揹負騰訊重望,被力捧的yoo視頻更是推出包括vlog在內的兩種內容形式,以此來瞄準注重個性和自我表達的年輕人群。

平臺之外,vlog也成了明星開始嘗試的宣傳方式,哪位明星發了vlog也會在微博熱搜上呆一呆,像騰訊娛樂還聯手吳亦凡推出獨家視頻《very moment》,用vlog 的形式記錄吳亦凡在紐約的72小時。

如果說去年vlog對於明星來說只屬於少數人,今年這一內容形式儼然已經成為各家明星進行宣傳的標配,內容從快問快答、好物分享,到小課堂、開箱、吃飯……好像哪個明星沒有拍過Vlog就不足以立足娛樂圈了。

儘管有不少平臺的加持、明星流量的湧入,Vlog大火依然沒有熊熊燃起。反而是在Vlog上還沒有作出什麼成績的yoo視頻被併入微視,落得一地雞毛。微博上#明星vlog#的話題討論只有109.6萬,閱讀4.5億,怎麼來看,這個數字都稱不得上亮眼。

但這不影響平臺對vlog的熱情,最近西瓜視頻推出“進擊課堂”,重點扶持vlog,目前西瓜視頻已經開設Vlog學院,為創作者提供在線課程。如今,抖音又攜10億資金進入,vlog的價值由此可見。根據界面新聞的報道,百度旗下的好看視頻也把Vlog作為今年發展的重點。目前,好看視頻客戶端已經上線Vlog頻道,但還沒對外開放拍攝功能。

今年屬於vlog的熱鬧,或許值得期待。

vlog的困局

Vlog的高創作門檻,被視作這一內容形式始終難以出圈的根本原因。

對於一個vlogger來說,攝影機、麥克風往往是拍攝時的必備工具,僅這些就將很多人堵在了門外,不過隨著手機設備的迭代,現在一臺手機拍vlog也不是什麼難題了。同樣,專業的視頻剪輯能力也是創作vlog的一道障礙,畢竟願意為此專門去學習的人少之又少。一閃、VUE、貓餅等剪輯工具的出現,雖然降低了編輯難度,但流程操作依然是一件複雜的事情。

“剪輯幾分鐘視頻,往往花上很長一段時間”一位用戶向娛樂產業表示。

即使這些障礙隨著工具的升級可能都會慢慢得到解決,但內容的呈現、如何構建創意、如何把控節奏、如何吸引人等思維性生產卻是工具無法替代的。

這才是vlog勝負的命脈。不像15秒短視頻,vlog在相對長一些的時間裡講究的是故事性,一旦把握不好,就容易乏味無趣,自然也無法聚攏受眾。

就像前面提到的,幾乎每個明星都在拍vlog,除了歐陽娜娜個別明星外,很多明星的vlog都一樣難盡。比如郭麒麟的vlog一個拍的是三分鐘和餡,一個拍的是兩分鐘燒水;關曉彤的則是手機廣告和口紅廣告,這樣的vlog,即使再大的明星光環籠罩,誰會有太大的觀看慾望呢?

Vlog領域迎來重要玩家,抖音砸10億入局能否劈開一條通路?

​而這個圈子裡叫得上名字的vlogger,幾乎幾年來也沒有什麼變化。屈指可數的創作者、高高的進入門檻,Vlog的繁榮之難可想而知了。當然,商業變現難也是被頻繁提及的一個現實,這是前者的多米諾骨牌引發的結果,內容少,受眾窄,商業化註定不容易。想想初期的短視頻行業,不也是如此,但現在,一切不都明晰起來了。

抖音+vlog的可能

10億資金砸入池中,內容創作者們必定會蠢蠢欲動。這將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當vlog的內容豐富起來,受眾才可能起來。現在,vlog缺少的不止是創作者,還有用戶,二者是相輔衣帶關係。

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底,抖音國內日活突破2.5億,月活突破5億,巨大的流量傾斜,將有助於提升大眾對vlog的接受度。事實上,抖音此前的試水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在發佈扶持計劃之前,抖音曾推出了#21天vlog挑戰#、#我是抖音vlogger#等vlog有關活動,其中#vlog日常#的話題播放量高達141.5億次。

Vlog領域迎來重要玩家,抖音砸10億入局能否劈開一條通路?

​去年歐陽娜娜還專門剪輯發佈了了針對抖音用戶的vlog,效果也非常明顯。

Vlog領域迎來重要玩家,抖音砸10億入局能否劈開一條通路?

​此外,抖音上還誕生了一些紅人vlogger,比如“燃燒的陀螺儀”,內容多為技術流日常,粉絲高達810萬,ahua是一個記錄大學日常的vlogger,粉絲也有466多萬。旅行vlogger“itsRae”則有956萬粉絲。

Vlog領域迎來重要玩家,抖音砸10億入局能否劈開一條通路?

​我們知道,抖音內容最大的特點就是人格化,而這與vlog一樣,所以vlog的內容更能在抖音上找到受眾,而抖音也能借此豐富內容生態,“抖音的15秒是以內容分發吸引用戶,而1分鐘會幫助建立達人與粉絲的關係,更多以人為核心”某業內人士如此說道。抖音的私域流量的軟肋使得粉絲粘性不高,尤其在與快手的對比上,而vlog內容積累的都是私域流量,這也有助於抖音補缺短板,當用戶的忠誠度提升,電商、帶貨等商業變現也就不是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