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製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增材製造技術(又叫3D打印),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根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此技術的市場滲透率仍然不足8%。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此項技術的認知度不足,但更重要的是此項技術目前還面臨一些技術瓶頸,限制了其更大規模的應用。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航空航天、醫療器械和創意行業等領域實現了小規模應用,並開始向其他行業拓展。與之相關的儀器裝備、材料生產、軟件開發及創意設計等行業也將迎來重大的市場機遇。除此之外,增材製造還具有其他方面的戰略價值。

增材製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第一,增材製造可提升製造業發展水平,增強國家先進製造技術的國際競爭力。雖然我國製造業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但總體上大而不強。隨著製造業逐步實現數字化,個性化需求逐漸增多,新的變革正在悄然到來。這意味著一些傳統工廠將逐漸消失,生產製造將從大型、複雜、昂貴、冗長的工業過程中分離出來。部分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方式將像圓圈一樣又繞回到了原點,從大規模生產轉回到個性化生產。

增材製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增材製造對傳統供應鏈的改變

生產目標將不再是追求規模經濟,而是更快更靈活的生產。這一轉變將有可能導致新興市場的一些生產崗位重新回到發達國家手中。

第二,增材製造可以降低貴重資源的消耗,實現稀缺材料和其他資源的高效利用。由於增材製造採用堆積方式實現產品製造,超過90%的原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此技術具有節料、節能、環保的特點。這對於一些大量應用於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的稀缺資源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例如在航空航天領域,為實現零件的高性能,需要大量使用鈦合金和鎳基合金等昂貴的戰略材料。而這些材料的加工十分困難,傳統的鍛造工藝會切削產生大量難以再利用的廢屑,造成巨大的原材料浪費。如F22戰機的鈦合金框重量為144kg,但其原始鍛件質量高達到2980kg,材料利用率僅為4.8%。運用增材製造技術,可以把高性能金屬零件的材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節約2/3以上的昂貴原材料。

第三,增材製造將在未來實現“活體”打印,催生生物醫療行業發生變革。增材製造技術最具開創性、革命性意義的應用是進行人體組織的“活體”打印。目前,全球器官移植的需求量巨大,僅美國就有11.4萬人等待合適的器官配對,每年有超過6 600名患者在等待中過世。利用3D打印技術,則可以使用患者的細胞製作“活體組織”,用於器官移植解決此問題。雖然道路十分漫長,但前景非常令人期待。設計和製造有生命的人體組織,甚至是人體器官已經成為生命科學前沿研究中的重點方向,其發展和應用正在催生一個新的學科——再生醫學。未來20年內,再生醫學的年產值將突破5 000億美元,替代常規的生物材料成為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的主體。因此,發展增材製造不僅可以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而且對提高國民健康水平也具有重大意義。

增材製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第四,增材製造可激發的新型設計理念、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將創造更加卓越的價值鏈體系形成。增材製造不僅是一種先進的製造技術,它還將對現有的設計理念、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產生衝擊,使得製造和設計被整合成為“精益設計”模式。這不但會影響製造業本身,還將改變經濟發展的模式和我們的生活方式。增材製造將使得製造過程的複雜性降至最低,而通過精益設計提高製造的靈活度將成為產業發展趨勢。面向製造的設計與面向裝配的設計理念將逐步為人接受,併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實現創新之道的模式。這種變化恰恰迎合了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趨勢,如iTunes等數碼產品的興起盤活了傳統的音樂和影視產業,淘寶等電子商務的崛起激活了大眾消費潛能釋放一樣,增材製造將有可能實現大量現有產品的數字化文件(3D模型文件)授權和交易。

增材製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增材製造服務流程

未來,隨著互聯網的愈發普及,人聯網、物聯網、服務網的大融合所產生的“智慧工廠”將取代傳統封閉性的製造模式,即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實現製造的智能化(見圖5)。這不僅僅可以使公司內部人員得到解放,將精力投入到創新和增值業務上去,還可通過遠程合作來實現眾包(crowdsource)創意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使得公司可以從一個更大的視野看待產品研發。

增材製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這種模式將釋放整個社會的智慧,通過協同製造、全面參與構建兼具個性化和數值化的產品與服務,催生出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演化出更加靈活和富有活力的商業模式,重組產業鏈分工、創造新的盈利模式和價值鏈體系。對我國製造業未來的發展來說,順應信息化下製造方式的轉變,通過先進技術引導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將變得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