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化電商商品的動銷率?

鄧高生


動銷率,是指已經銷售的商品數/全部商品數。動銷率分為店鋪動銷率、品類動銷率(一級品類、二級品類等)、庫存動銷率。

動銷率是電商或傳統企業測量選品或供應能力的一個核心指標,如店鋪動銷類是考查店鋪上架的sku或刊登的listing的銷售效率。庫存動銷率主要考查計劃與採購的能力。動銷率一般和銷售額、庫存金額一起來測算企業的供應鏈能力和營運能力。

要提高動銷率,首先要採購商品和銷售的商品匹配。所以要提高採購能力,而採購又是根據採購計劃而來。所以採購計劃的預測與算法很關鍵。目前,提高預測計劃的準確度,是基於市場數據、競爭數據和企業自己的經營採用大數據進行分析與預測。外部數據一般是爬蟲或購買而得。然後一定要結合企業自己的數據進行針對性建模與數據挖掘,包括銷售業績時間序列(長週期、短週期、季節週期性)、品類、sku、供應商的供應數據、物流效率、庫存、價格彈性等等來進行綜合分析,邊預測邊調整模型與權值,逐步減小實際營運數據偏差。一定要基於自己業務確認預測模型,絕不能直接套用別人家的預測模型,或者一套算法用在所有的SKU或品類上,那基本上就沒有準的,或是熱銷品欠貨奇高,而滯銷品庫存居高不下。

第二,在其它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動銷率的方法,就是提高客單價。而提高客單價,可以基於關聯算法及搭配原則,進行相鄰存列和捆綁銷售。用戶到了店鋪後,一般都會看一系列產品,要根據用戶購買心理,讓她產生一站式快速滿足全部需求的體驗。

第四,基於用戶購買記錄和用戶標籤,給與用戶專有的產品頁,在詳細頁的相關推薦也應該是針對性,最後是和用戶能有互動與激勵。而這一點,目前公共平臺並沒有實現此功能。但可以通過對重點客戶進行郵寄試用來拉高。此部分重點是轉化率和留存。

第五,提高動銷率,最核心的是提高銷售能力,要基於庫存量進行動態營銷,提高銷售業績、客單價和倉儲轉化率。關於提高銷售業績,另外再單述。

第六,降價或參加平臺的促銷活動。特別是對於價格敏感的快消品,價格優勢是不二的提高銷售額的辦法。各大電商平臺在熊商品排名的時候,價格優勢的權重都比較高。

第七, 提高新品的發佈頻率和數量。平臺一般對新品都有優先權重。另外,老客戶一般也會優先查看新品。提高用戶的提袋率和客單價是提高動銷率與銷售額的首選。

第八,提高服務能力,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後的服務,從而提高用戶年度,增加用戶的客單價和購買頻次。

第九,對於滯銷老產品或銷量極少的老產品要及時下架或停止採購。店鋪可以保有一部分長尾商品但還要有引流商品和盈利商品,店鋪的商品結構設計要合理。

第十,店鋪的裝修要符合品類和品牌的定位,要進行差異化設計,特別是店鋪首頁、產品首頁、 詳情頁等要具有吸引力和美感,增強用戶的體驗和信賴度,促進用戶的購買慾望。

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通過提高供應鏈協同能力來提高動銷率。如果說在過去,大家將很多精力都花在營銷上,隨著推廣費用的水漲船高和同類商品的海量淹沒,營銷的轉化率越來越低。此時,只有供應鏈和營銷推廣的深度融合,才能穩住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業績。供應鏈和營銷的價值鏈協同,並不是一定是指廠家直銷或者拿到低價商品,核心還是你採購的商品是你擅長銷售,比如渠道對路、用戶對路、店鋪裝修與產品描述精準,定價合適,倉儲物流及時適度、時間對路、推廣方式合適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