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法系車質量比日本車好,為什麼中國人不願意買法系車呢?

qzuser212750373


您這個理解有少數者偏差之嫌,法系車是什麼保有量,日系車是什麼保有量。雖然從2007~2016年,法系車的市場份額一直都保持比較穩定的增長,但增長總量並不大。而且在2016年開始,法系車開始遭遇比較嚴重的下挫。


以擁有標緻和雪鐵龍兩大品牌的神龍汽車為例,2018年全年累計銷售新車25.34萬輛,同比再跌31.88%,這也是法系車在2017年銷量下滑之後再次整年出現銷量大幅下滑。

對比之下,日系三劍客均超百萬的銷量簡直瘋狂。不過日系品牌眾多,如果大家田忌賽馬,結論當然也會不一。


當然了,法系車整體質量表現還是可以的,雖然與日系車(特別是日系三劍客)在質量上有一定差距,但不會讓人因質量問題而否定它。為什麼法系車銷量差,我想原因有三:

1. 產品更新慢、設計太個性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品牌,法系車到現在沒有多少明星車型,產品陣列也不夠豐富。相比於日系和德系細分細分再細分的策略,法系車就矮了一頭。


除此外,再就是老生常談的設計個性問題,個性本是把雙刃劍,極容易叫好不叫座,但法系品牌好像還挺自我感覺良好。當年給兩廂的標緻307生硬地加了一個極為不協調的屁股,我到現在都搞不明白哪來的自信。

2. 價格定價不合理

PSA的定價一直被質疑,標緻4008上市時18.57-27.37萬元的定價顯得太過自信了,同級別名號和市場早就打出來的車型都沒敢這麼定價,看看探界者17.49-24.99萬元、奇駿17.98-26.88萬元、翼虎18.28-27.08萬元,PSA完全就是不慌嘛。


3. 二手車市場反向影響銷量

二手車保值率會反向影響新車銷量,現在銷量最好的日系車和德系車就常年霸居二手車保值率前兩位。

據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委員會發布的調查報告,法系車5年平均保值率僅為42.67%,要比保值率第一第二的德系車和日系車分別低了5.94%、5.16%,這個表現也就和自主差不多。


東拉西車


我說說我的感受。我購買的是2014款標誌508 2.0天窗版。市區油耗高13個,高速相對低一些6.5個。先說優點:地盤,韌性十足,濾震很有高級感;第二高速穩定性非常好。90連續兩次變道避讓車輛,沒有絲毫側翻的傾向,整個車好像吸鐵石一樣牢牢的吸附在公路上;第三轉向。精準,指哪兒打哪兒。有一定操控樂趣。

不足:第一儲物空間零碎。看似儲物格不少,其實都小,實用性不強。比如沒有很合適的儲物格放置我的兩部手機。第二動力孱弱。我承認如果將轉速拉高到4000轉,可以給你一點兒加速的樂趣,但是依然沒有推背感,沒有激情駕馭的感覺。第三發動機噪音較大。我已經用了最好殼牌極淨,但是發動機聲音依然太大。


朱昕羽


這個問題可能涉及的因素較多,我就試著在這裡班門弄斧,說下自己的看法。

過於自信。事實上,廣州標緻早在1994年就成立,屬於第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合資品牌。但法系車錯過了機會,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沒有重視企業的本土化,沒有及時引入新車新技術,只是把零件高價賣給中國市場。總之,一系列的決策失誤使其於1997年破產,最後成就了廣州本田。而之後,標緻與東風的合資已經在7年以後了。這期間,不少合資品牌車企迅速發展,賺得盆滿缽滿。可以說,法系車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沒能把握住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機遇。來得晚,自然要付出代價。品牌的地位與影響力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自然降低。自然需要費更多的力氣來樹立品牌,贏得市場。

2、 “獨特”的設計。法國人的浪漫全球聞名,但在造車方面,法國人也顯得比較浪漫,比較標新立異,這樣一來,喜歡的人十分地喜歡,不喜歡的人討厭得要死。而當下的中國消費者,還是喜歡隨大流的人多一些,因此,外形上不能打動中國消費者,想要依靠內在的東西,如底盤穩、操控準等優點吸引中國消費者就比較難了,因為很多人看外觀不合適就直接否定了。

3、 定價策略。法系車在定價上更多地向主流合資品牌看齊。但品牌與產品又缺乏足夠的支撐,因此,這樣的定價往往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草草思考了下,想出了這幾點,其實,法系車發展不順,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法系車如果想在中國市場大行其道,恐怕還是要在把握消費者需求方面多下下功夫了。


高氏觀市


1.法系車和日系車哪個質量好?

2.為何我國人不願意買法國車?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題主之所以對我國人不買法系車感到疑問,是因為題主以為「法系車比日系車質量好」,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啥是質量?俄然拋出這個問號,咱們也許有點多餘。但細心想想,你真的瞭解「質量」二字嗎?

依照傳統瞭解,質量好即是用不壞。群眾質量好,是因為許多人覺得群眾捷達、桑塔納皮實,用不壞;日本電器好,用了十幾年各種功能依然正常;諾基亞手機好,摔都摔不爛。

跟著時刻的推移,質量好的概念也在逐步分散。蘋果手機質量好,是因為用了2年速度仍是快(別總是更新體系);SONY電視好,是因為安穩之外顏色還很超卓;德國車質量好,是因為它給人感受更健壯。

很顯然,大家曩昔對質量的認知,停留在牢靠性和耐久性方面;而今天對於質量的認知,則擴大到質量的層面。不光是用著不壞就行,還得用著舒暢、順心。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J.M.juran以為,產質量量即是商品的適用性,即商品在被使用時成功滿意用戶需求的程度。

這一概念性的總結很恰當——以前的大家更需求的是牢靠性和耐久性,而如今的大家則更重視是不是用著更順心。這同樣是說,大家心目中的質量,是在不斷改變的。

更深化的瞭解質量後,題主還以為「法系車比日系車質量好」嗎?

日系車質量欠好,其中被「詬病」的幾點是:鋼板(特指車身覆蓋件)太薄了,重按也許即是一個坑;磕碰中受損嚴峻,看著慘不忍睹;車子太輕,開起來如同簡單飄;筷子後懸架,太單薄,等等。

日系車不安全的經典教材

以上幾點,並非徹底沒有道理。日系車在安全觀念上強調人的安全,而沒有過多重視車自身的安全。鋼板太薄,在重大事端中對駕乘人員的影響不大,但我國路上隨便蹦起一個石子就砸個坑,讓誰看著也不覺得質量好。

還有其所謂的籠式安全車身構造,在開車規則、事端不多的日本,疑問不大;但是在公路亂做一鍋粥的我國,疑問就很顯著。城市駕馭中,多是小擦小碰,人家的車撞了小修一下就搞定,日本車通常就要大修。大修,就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和舊車價值降低率的直線降低。

日系車之所以會如此,正得益於其對於磕碰測驗的「極致研討」。在最大程度控制本錢的前提下,做到磕碰測驗成果的最大化,然後致使了它在實際駕馭中的磕碰體現。

因為德國有部分高速公路不限速,所以在磕碰安全性上,德國車甚至想在德國出售的歐洲車,在安全性上除了思考磕碰測驗之外,也會思考留有更多的安全地步。這也是為何,大家都以為德國車或許歐洲車要比日系更安全的一個主要理由。

但從牢靠性和耐久性的視點審視日系車,我想大多數人瞭解些汽車的人,都會以為其「質量好」,俗話講「開不壞的豐田,修欠好的群眾」、「買本田車,即是買發動機送車」,這些民間俗話,正說明了日系車在牢靠性方面的成果。

某網站車型投訴排行,前30裡日系僅有兩款

再站在適用性的視點,相同等級類似排量(不含增壓)的情況下,日系車根本都比同等級別的派系車型更省油,這應當也沒有多少人置疑。所以,從這個視點看,日系車的質量也非常好。

當然,這並不是說,日系車就不會壞。而是說,它們被開壞的概率更低。正如靳東在《外科風雲》裡邊,對病人家族質疑手術也許有各種併發症時說,「你做電工,是不是也不能百分之百確保、絕不呈現短路、斷路或許各種毛病?」

那麼,法國車的「好質量」,又體如今哪裡呢?

首要,在駕馭質量上,它有自個的特徵。雪鐵龍、美麗的車,都具有底盤穩、控制準的特色。其次,在設計上法系車也有自個共同的浪漫氣息。愛的人愛的要死,罵的人視為廢物。

第三,法國車在功能設計上也有挺多特色,比方說上海車展上展出的雪鐵龍C4畢加索,其在空間上的靈敏規劃,就給我留下很深入的形象。

但法系車也有許多「質量欠好」的地方。比方車重油耗高,汽車的後排空間體現一般我國人用著不習慣,均勻毛病率相比日系也要高不少。

中看不中用的DS5

所以,在墨哥的瞭解,法系車、日系車在質量上,本來不能直接說誰的質量好、質量差,視點不相同,質量凹凸不相同。

再答覆第二個疑問,為何法系車賣得這麼差?

看到這個疑問,墨哥去查了一下本年的銷量。很久沒重視,法系車的慘象,已經超出了我的幻想。雪鐵龍銷量最高的愛麗舍,月銷量也不過5000+,別的車型簡直都在千輛以下。而美麗4008剛上市來勢兇猛,但3月只賣掉了2800+.....別的車型?和雪鐵龍相同慘。

為何會這麼?從職業的視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春風雪鐵龍、春風美麗今天之慘,絕不是個別原因形成的,而是商品、品牌、造型、傳播、出售等全方位的疑問。今後有機會,我再來好好聊聊它。

站在用戶的視點,咱們並沒有必定要買法系車的理由。論歐洲血緣,德系佔先;論品牌認知,德美系均可;論經濟省油牢靠耐久,日系最佳;論經濟實惠,自立見義勇為。


徒手健身的小男孩


因為法雞車,裝甲薄,撞不過德系,但是皮薄的優點就是跑得快,機動好,不過重坦皮薄還是跑的慢,辣雞。

法系一但到高級車基本就是彈夾炮了,打得穿入魂,打不穿一個彈夾帶不走就是個被對面追著到處跑的弱雞。法系車縮圈也慢,散步奇葩,遠了都是靠信仰,瞄天打結果犁地。然後法系還是公認的瞎子。

所以,除了幾個中坦皮薄,跑的快的彈夾車。其

他的跑的又慢,皮又薄,炮彈能不能中還的全靠信仰,被別人打了都還看不見別人在哪。能不後悔嗎?每一個買法系車的都後悔了!


如姐談車


提起法系車,我們會想到浪漫,會想到底盤大師,會想到F1勒芒等賽事。法系車在歐洲的銷量是非常好的,份額僅次於大眾。但是就在中國,為什麼法系車偏偏發展不起來。我來拋磚引玉說幾個原因,剩下的大家來來補充啊。



1.設計與國人的審美觀有些衝突。喜歡法系車的人會非常喜歡,然而不喜歡法系車的人會覺得法系車設計很奇葩。



2.在國內市場定位不準。法系車在國內既不願意放下身價,又不願意做市場調查,有些自命清高。由於對中國市場拿捏不準,沒有做好自身定位。



3.相對於國人來說,知名度低,保值率低。國人購車喜歡知名度好的車子,比如豐田大眾。在國內,法系車相對來說要小眾,並且法系車在國內也是比較不保值的。因此不受國人待見。



總體來說,法系車有著不錯的底盤操控,性價比,如果喜歡的話也是不錯的選擇。關於為什麼法系車在國內不受歡迎,您還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發表你的見解。更多用車知識問題記得點擊關注哦。


小強說說車


<strong>法系車其實非常早就進入中國市場了,當年的標誌505也是非常經典的車型。而另一款車富康更是以皮實耐用和大眾捷達桑塔納齊名,可以說無論知名度和起點都是很高的。

可是這麼多年下來,標誌發展之路好像越來越倒退了,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外形設計太個性,法國人的浪漫氣息在汽車設計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當年的雪鐵龍畢加索就給人一種抽象派汽車的感覺,而後來被詬病的各種“反人類”設計,如中置儀表盤,和只能外圈轉動的方向盤,都將一大群傳統審美的消費者拒之門外。

2、技術更新太慢,舉個簡單的例子,當6速變速箱已經比較普及,大家都開始上7速或者9速變速箱的時候,雪鐵龍還抱著自己那款4AT變速箱,現在的消費者已經非常專業,所以當然不買賬。

說到質量問題

雪鐵龍引以為傲的應該是底盤和操控。

可能從燃油經濟性等方面與日系車有差距,但是法系車開起來真的很舒服,尤其是高速時候底盤的調教給人非常紮實的感覺。

這些年法系車的標誌,雪鐵龍,雷諾都開始注意中國市場,也推出了多款熱門車型,外形設計也漸漸將個性和審美更好的結合,這幾年法系車還是取得了不錯的進步。


活在烏托邦


法國車賣的不好,是有很多種原因。

首先,由於法國人的天性,法國車從設計到組裝全部都非常的隨意。這就造成了法國車的問題普遍比較高。這個問題在歐洲也是大眾都知道的。所以在歐洲的法國人更多的願意購買德國車。而法國自己的汽車公司一直是越混越差的。

其次,法國人天生骨子裡面有一股子傲慢勁。一直認為自己的東西非常好,普遍對中國很看不起。這就造成他們賣過來的車配置相當低,技術老配置低,在這樣的裝配質量和產品質量下,再加上這麼低的配置。他要如果能買得好,那就怪了。

下來就是價格的問題,我有時候真想不通法國人的腦子裡面裝的是什麼?以你的配置,以你的做工,以你的整體質量。你咋好意思比德國同級別同款的車還賣的貴那麼多?更不要說對比日系車。日本車人雖然我所不喜,雖然摳材料摳的特別的緊,但是日本車的組裝工藝顯然是很高的。這就是普遍大家認為日系車質量不錯的原因。

最後就是宣傳問題,法國人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傲慢,所以自以為是。比如法國人自認自己的豪車ds。也就是在歐洲有點名氣,拉到中國來就直接想跟bba對標,但是bb已經在中國深耕多年,非常瞭解中國人的喜好。法國人就拿那麼一個破玩意兒,就敢賣那個價,說起來也是挺好笑的。

我只想說,現在的國車比起來,這些外國企業的車,真不差什麼。要是跟法國人比起來,咱們的質量真比法國人好的多了。就算比不過日本人,起碼跟德國人的水準相差不多。如果大家不信可以去到車質網看一下,大家可以看看,按照同比例投訴量數據的排名。國車現在的故障率,相比進口車合資車,只低不高。所以請大家對國車有一些信心,不要還用二十三十年前的老眼光來看待。買了你就明白,真的好。


折哥健身


感覺?什麼地方來的感覺?



小墩爸爸



看到這個帖子,我是真忍不住了,我沒開過多少車,就兩輛車,一輛是親戚的的2.4本田思鉑睿,一輛就是我的新車標誌408 1.6T,我開思鉑睿就一個感受,車不穩,一腳油門踩到底,提速也快,當時感覺就是車身太輕,要飛起來了,而且方向有點飄,標誌408完全沒有那種感覺,開快車一腳油門衝到180,完全沒有車飄的感覺,其次性價比我的車去年接的13萬,13萬同級別性價比秒殺其它車,威朗起步太肉,而且雙離合,就內飾好看,思域底盤低,空間小,車內味道大,最可恨買車還要加價,我不知道那些加價買思域的人怎麼想的。我的車不到一年,現在兩萬公里,就是自己駕駛技術原因幹報廢了兩條子胎,其它好好的,動力,空間,樣子,安全係數都很好!我的車到現在什麼毛病都沒有,感覺約開約順,而且車的機油,我建議大家不論買什麼車,都用好機油,車要吃細糧,對了,你們關心的油耗,我的車市區7個油!我開始不懂車想買國產,後面瞭解透了,國產車在進步,可不是我現在想要的!如果以後國產車三大件有保障,而且動力和油耗能成正比,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國產車,那怕價位和進口車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