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不劇透,當我們談論《復仇者聯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深夜不劇透,當我們談論《復仇者聯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零點場票房1.79億,觀影人次304.4萬;映前總預售票房粗報7.74億,創下中國影史映前總預售新紀錄。《復聯4》交出的這份成績單,已不能單用“漂亮”來形容。

在避開火爆異常的零點場後,我悲催地發現,第二天仍幾乎場場滿座。莫非,這屆年輕人都不用上班?這當然是玩笑,真相或許是,《復聯》的魅力讓人無法抵擋。

這場全民狂歡還在繼續。“禁止劇透”已成為近日社交媒體上的鐵律,違者會被吐槽,甚至被拉黑。有意思的是,這一回,大多數人都默契地遵守了這條規則,大概是因為都對《復聯》系列抱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深夜不劇透,當我們談論《復仇者聯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不知不覺間,漫威電影已經走過11個年頭。在日趨多元化的時代,能夠如此長時間佔據C位,這個IP的難得是不言而喻的。和美國觀眾不同,大多數中國影迷並不是漫威漫畫的資深粉絲,對超級英雄們的感情也談不上多深厚。《復聯》的成功,說到底是當代頂級電影工業的勝利。

這不是誇讚《復聯》系列的特效有多炫目,故事有多精彩,人物有多酷炫,而是在說明一個事實——當代娛樂產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空前複雜的階段。很難想象,一位沒有看過一部漫威電影的觀眾,也能在《復聯4》的觀影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體驗——當然,電影的文本里,也充斥著各種互文的橋段,接不住“梗”的觀眾,會少了許多樂趣。

深夜不劇透,當我們談論《復仇者聯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漫威10佈局多年的一盤棋,終於在《復聯4》到達了高潮,這場佈局有著深刻的內涵。

在前作《復聯3》裡,沒有一位主要角色的戲份超過30分鐘,這在世界電影史上可謂前無古人。問題來了,如此短促的時間,角色的個性如何刻畫?

《復聯》系列並不擔心這一問題。因為,在之前的佈局裡,觀眾已經從一部部單個英雄擔綱的電影裡得到了足夠多的信息。於是,看了這一部還想看下一部,看完了solo又想看大集合,就這樣根本停不下來地喝下漫威釀好的“毒”。

深夜不劇透,當我們談論《復仇者聯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佈局還給予觀眾自由的選擇權。可以喜歡美國隊長的偉光正和濃眉大眼,可以喜歡鋼鐵俠的放浪不羈和玩世不恭,也可以喜歡蜘蛛俠的青春活力和喋喋不休……總有一款適合你。於是,不管是誰的粉絲,都沒有理由在這場《復聯》盛宴中缺席。

這是《復聯》系列的高明之處,但意義還不止於此。英雄之間有爭執、有分歧,仍然在最後關頭大團結,這是美國式的“多元文化”。有手握全世界最先進科技卻執著於鄉土的黑人英雄,有強悍到幾乎可以秒殺反派的女性英雄,這是美國式的“政治正確”。英雄們要守護的,是個體的自由、平等;英雄們採取的手段,是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這一切都是典型的美國“價值觀”。說到底,《復聯》把一則通俗的美國故事講到了極致。

深夜不劇透,當我們談論《復仇者聯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對比漫威的老對手DC還在掙扎,同樣身為經典IP的X戰警更像是散兵遊勇,可見,要做到這一點並不簡單。當大熒幕上出現女武神騎著飛馬馳騁天空、鋼鐵俠像未來戰士般發射光束、美國隊長像“蘭博”一樣一往無前,我們會明白,《復聯》不只是超級英雄電影,更是一出充滿後現代意味的當代神話。它的一招一式,都處於時代文化的最前沿,貼近社會的心理。

在感官刺激之外,我們還能得到什麼?說它是文化入侵,顯然過於敏感也過於狹隘。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或許是,《復聯》這則漫威故事為何能被全世界欣然接受?我們又該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深夜不劇透,當我們談論《復仇者聯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全民狂歡並不是《復聯》的專利。年初,一部事先並不被看好的《流浪地球》,也曾掀起過一陣熱潮。“帶著地球一起流浪”的設定,讓外國觀眾耳目一新,也凸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園觀念,這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前提。自信的敘事態度,也充分說明,一部優秀的文化作品,從來不是靠大喊口號來宣傳自己。這正是《復聯》與《流浪地球》的共同點。

深夜不劇透,當我們談論《復仇者聯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在人們為《流浪地球》是否後繼無人而感到擔憂時,《復聯4》已經順利地完成了使命交接——經典英雄光榮謝幕,新一代英雄摩拳擦掌。這也是美國娛樂工業的雙贏模式——演員憑藉超級英雄電影獲取名望和財富後全身而退,找尋新的發展方向;新鮮血液登場,又能帶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可以說,《復聯》系列已經進入了可持續發展階段。

這才是《復聯》佈局的真正內涵。把握時代脈搏,穩定輸出觀念。當我們在談論《復聯》時,談論的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流行文化。它還會獨佔鰲頭多久?會不會成為幾代人的共同回憶?在期盼《復聯》續集快些到來的同時,我更希望,它也能受到更多挑戰。

深夜不劇透,當我們談論《復仇者聯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歡迎各位施主觀看,看完全部漫威系列的人有嗎,你喜歡復仇者聯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