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靈,凡事皆在心,探尋佤族傳說,發現本真自己

木依吉神 賜予萬物生命

佤族,一個從崖洞裡走出的民族,信奉著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

對於佤族人民來說,木依吉神,是他們終生都要朝拜的神。

木依吉神神秘而又無處不在——你閉上眼睛,他就在你面前,你睜開眼睛,他又渺無蹤影;

木依吉神豪奢而又無所不能——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平壩、飛禽走獸、花草樹木,都是他的傑作;

木依吉神嚴肅而又無往不利——他主宰萬物生靈,掌握著生殺大權,也給不同的動植物賦予不同的功能;

木依吉神是真正的精神領袖——他能賜福保佑族人平安吉祥,也能讓糧食欠收、山寨被毀,還能創造道理、教化百姓,指引佤族人民創造長久的幸福生活。

人們敬畏又仰仗這個萬能的天神,於是,在雲南普洱西盟佤族自治縣,修建了木依吉神谷、神潭、祭祀臺,並且用各種方式供奉他,拉木鼓、刻崖畫、剽活牛,甚至是獵人頭——人頭被視為最高的獻祭品,通常選用年輕健壯、長相英俊,最好是有絡腮鬍子、面相白淨的美男子的頭顱。

是怎樣的感激和原始崇拜,才能讓人甘願獻出頭顱和熱血?是怎樣的信服和無比依賴,才能讓人世世頂禮膜拜?或許只有真正走進,才能瞭解一二。

萬物皆有靈,凡事皆在心,探尋佤族傳說,發現本真自己

司崗裡 人類誕生之地

雖然木依吉神賜予了人類生命,但在創世紀的洪荒時期,人類並非生活在陸地之上,而是被囚困於密閉的大山崖洞裡,不見日光,亦無法行動。

於是,萬能的木依吉神便派來小米雀,一下一下鑿開巖洞;又命老鼠,引開守在洞口的老虎;隨後,讓蜘蛛纏斷了山洞口阻擋人走出去的大樹……在眾生的團結合力之下,人類終於得以走出山洞,走到各地,與萬物聯繫,與世界相處,進而安居樂業、休養生息……

而這,就是佤族民間流傳的“司崗裡”的古老傳說。

“司崗”的意思,便是山洞、崖洞,“裡”代表出來,“司崗裡”,就是從崖洞裡出來, 意指人類祖先誕生的地方。

對了,“司崗”還有團結之意,想必是佤族祖先用以提醒後人,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種族如何壯大,生活富足還是貧瘠,都要齊心協作,開闢明亮的出路。

如是,當你走進西盟,面對著日月、天地、山川、草木,彷彿就跟它們融為了一體。風從耳邊吹過,發出祈福的聲音,陽光灑在肩頭,留下遠古的痕跡,如果他們是木依吉派來的,一定是在指引你去往心的方向。

萬物皆有靈,凡事皆在心,探尋佤族傳說,發現本真自己

在龍摩爺 讓心與神對話

很多人去西盟,只是為了去龍摩爺聖地,和神對話,聽心的迴響。

龍魔爺,聽上去就十分霸氣、讓人心生敬畏的名字。那裡供奉的並非龍,而是牛。對於佤族人民而言,牛是吉祥之物。而這,要從一個傳說說起。

相傳佤族人的女始祖和水牛是好友,一生受牛恩惠,直至水牛年邁將逝,自知無法再幫助人類,便與女始祖約定了一個比賽——勝者須食用輸者的肉、供奉輸者的頭,日後若遇到難事,也要去供頭之處,尋求神靈的幫助。

傳說的結尾,水牛故意輸掉了比賽,人類信守諾言,將牛頭供奉起來。而供奉牛頭的地方,就是“龍摩爺聖地”。隨後的千百年,佤族人遇到難解之事,總會來到聖地祈福,請龍摩爺顯靈。

龍摩爺聖地依山而建,山上是原始森林,清澈冰涼的山泉從山澗流下。沿著佈滿青苔的石階向山上走,叢林裡安靜得要命,甚至聽得見呼吸聲和腳步聲。兩邊的山壁上、樹幹上、岩石上,掛滿或堆滿了牛頭,據說有3600多具。有的牛頭是冷清的乳白,有的則是樹木的嫩綠,那是青苔爬過的痕跡。

陰雨之時,山裡的光線忽明忽暗,牛頭也跟著若隱若現,一陣冷風吹過,陰森,神秘,不免讓人毛骨悚然,也心生難以名狀的敬畏。

晴朗之日,陽光透過闊葉間的縫隙,撒在牛頭上,空氣中的塵埃乘著霧氣迴轉上旋,也籠罩在牛頭上,雖沒了那份陰森,但也讓人不寒而慄。

選擇任何一具牛頭與其對視,都會發現其面容肅穆,直視人心。從它的眼洞中,彷彿能看到已經迷失的、最本真的自己。

萬物皆有靈,凡事皆在心,探尋佤族傳說,發現本真自己

後記:

歲月更迭,關於佤族的古老傳說,沒有隨風逝去,反而愈加鮮活。去找尋吧,走到人類起源之地,找尋遺失的信仰,傾聽內心的聲音,發現最本源的自己。


萬物皆有靈,凡事皆在心,探尋佤族傳說,發現本真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